文 | 藍鯨教育 祁青
日前,凱文教育發布了業績向好的成績單——盡管營收處于同比下滑,但虧損明顯收窄。與此同時,其于10月20日起暴跌的股價也開始緩慢回升。
轉型職教后,凱文教育找到發展新路徑?
“節衣縮食”,虧損收窄
2021年9月起,凱文教育旗下北京海淀凱文學校和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不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其營收受到較大影響,2021年共計營收2.84億元,同比減少11.44%;虧損1.21億元。
本季度,上述影響或仍在持續。報告期內,凱文教育營收5612.01萬元,較上年同期的6878.23萬元減少18.41%,營收明顯收縮。前三季度,共計營收1.16億元,對比上年同期的2.66億元減少了56.5%。
但值得關注的是,三季度,凱文教育長期以來的虧損有了明顯的回暖跡象。第三季度凱文教育凈虧損616.21萬元,較2021年度第三季度虧損的3803.17萬元同比收窄83.8%;前三季度共錄得凈虧損6045萬元,同比收窄16.86%。
營收下滑但虧損卻明顯收窄,財報中又并未披露相關主營業務及新業務的最新發展。從現有數據來看,收減開支可能是報告期內凱文教育虧損收窄的主要原因之一。
截至2022年9月30日,凱文教育營業總成本為1.96億元,同比減少46.94%。其中,因上述兩所學校不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前三季度營業成本為1.0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5億元,同比減少59.07%。
也是因為這一原因,前三季度凱文教育銷售費用共計372.93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88.21萬元,下降64.86%;管理費用為3642.04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102.01萬元,下降36.59%;財務費用為4367.18萬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凱文教育前三季度利息費用達4033.28萬元,上年同期則高達4971.89萬元,而截至2022年9月30日,凱文教育手中現金余額達4.53億元。連年虧損,利息費用卻一直居高不下,手中現金又十分充裕。這引起了投資人的質疑,詢問公司有4.5億現金,為何不優先償還以降低利息,或處置資產減少攤銷以盤活固定資產。
凱文教育方面給出的解釋則是,公司目前正值大力拓展業務階段,多個項目都已落地并穩定運營中。未來將繼續擴大業務規模,拓展更多的業務來提高業績貢獻,改善公司基本面。公司資金一直秉持審慎的使用原則,今年已歸還部分貸款以降低貸款利息。
轉型之路,雷聲大雨點小?
著眼本期財報,拋出轉型計劃近一年的凱文,新業務似乎仍未有所貢獻,虧損減少也更多是“節衣縮食”換來的,這不免讓人心生疑問——凱文教育轉型之路,還順利嗎?
凱文教育此前收入主要來源于其通過子公司北京凱文智信教育和北京文凱興教育分別舉辦了兩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即北京海淀凱文學校和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并向兩所學校提供校園資產運營租賃和教育咨詢等服務。隨著民促法的落地,凱文認為上述兩所學校未來的發展將受限,選擇剝離兩所學校,同時擬將旗下兩所學校舉辦者更為北京海國教投,以滿足合規化要求。
幾乎將手中全部底牌散出的凱文,把目光投向了職教業務。行至今年,校企合作成為了凱文教育的主要布局。
今年3月,凱文教育集團與山東藝術設計職業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凱文新邁爾數字藝術學院,計劃自2022年起開始招生,于2022年到2029年共合作5屆學生,初步設置工業設計(UI 設計方向)、軟件技術(大數據 Python 方向)、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全媒體廣告策劃與營銷4個專業,并可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在數字藝術領域進行動態調整。
4月,凱文教育宣布與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北京新邁爾科技簽署校企合作協議,聯手共建凱文-新邁爾數字產業學院。學院擬開設數字媒體技術、動漫制作技術、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專業。
同樣也在4月,凱文教育發布公告,宣布與騰訊云、河南科誠數字科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顯示,三方將共同培養數字經濟創新人才、打造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運營平臺以及后疫情時代的K12智慧教育產品平臺。
除了選擇進軍職教這一近乎“全新”的行業,凱文也并沒有放棄其建學辦校的K12教育基因。在剛剛宣布轉型時,凱文教育明確未來將落地外地托管K12業務。今年6月,凱文教育宣布與上海申生公司及其下屬上海奉賢區博華雙語學校簽署合作協議,建設凱文教育綜合園區,園區下含K-12學校等基礎教育學校、國際交流中心和素質教育綜合體,同時也發展服務周邊產業的職業教育及相關培訓。
博華雙語學校原名為上海帕丁頓雙語學校,成立于2006年,持有上海市奉賢區教育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是奉賢區唯一成規模的民辦K-12學校。根據協議,凱文教育將為其提供教育咨詢和教育運營管理服務,包含品牌授權、招生推廣、課程引進、師資招聘和培訓、管理體系和制度建設、國際項目認證等教育服務。學校將按照凱文教育提供的教學及運營方案完成內部架構,全面啟用新的運營及教學管理系統。
除此之外,凱文教育也表示,凱文教育園區還將展開“綜合教育園區合作項目”。合作方向包含落地素質教育中心和落地現代產業學院。素質教育中心是面向6-18歲學生提供體育、美育、音樂、舞蹈和科學類的素質教育課程服務。現代產業學院將與奉賢區內外多所職業院校共同打造二級產業學院及多所二級產業學院的技能實踐課程培養基地和實習實訓基地。同時,現代產業學院將開設職業技能考試,重點發展臨港片區重點發展的跨境貿易、物流、建造、集成電路等所需職業技能培訓和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培訓。
盡管轉型動作如火如荼,仍投資人質疑三季報中還未體現職業教育的收入貢獻。對于上述質疑,凱文教育方面表示,1-9月正值職業教育和上海項目的準備期,且收入是根據服務的提供和進度收取的,目前還未體現。
新政利好,凱文能否趕上東風?
在日前回復投資人詢問時,凱文教育透露了一些訊息。
首先其與騰訊云及科誠數科的合作正在按項目計劃和分工順利開展中。合作中,騰訊云將提供人才培養、人才技能提升、人才服務等項目的標準化解決方案。科誠數科在本次合作中將負責騰訊云標準化解決方案的落地,制定項目推廣工作計劃。凱文教育在本次合作中將與兩方制定人才培養、人才技能提升、人才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智慧教育等工作計劃。配合兩方負責產業學院共建、專業共建、職業技能培訓及智慧教育等解決方案的推進和落地。
同時,其在職業教育業務中數字經濟類專業的相關布局也有望看到利好。日前,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工程院、全國工商聯決定聯合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
計劃要求職業教育緊密對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要求,協調匹配教育供給與人才需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實踐中國特色學徒制,校企聯合實施學徒培養和在職員工培訓,健全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協同發展新機制,形成為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系統儲能、賦能的人才培養培訓生態。
其中首要的重點任務便是校企聯合實施學徒培養。要求項目企業設立現場工程師學徒崗位,明確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學校、企業和學生簽訂學徒培養協議,明確三方的權利和責任,明確學徒參照企業職工或見習職工享受相關待遇,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用于學徒培養和員工職業教育。校企共同制定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建設核心課程、開發建設高水平教材以及配套的數字化資源,基于真實生產任務靈活組織教學,工學交替強化實踐能力培養。
對于此前將轉型職教重點放于“校企融合”的凱文教育來說,或許也是新的機遇。但回看此前凱文教育的轉型之路,計劃已訂立9個多月,卻仍處于“準備期”;合作項目層出卻鮮有收入貢獻,步幅如此小,能否趕得上“東風”,或許還存在很多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