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陳曉京
當優形雞胸肉越來越頻繁出現在大街小巷,成為減肥減脂人群常備食品,誰曾料到,生產這種食品的鳳祥股份,會走到被迫賣身的地步。
20多天前,鳳祥股份的控制權被拍賣轉讓。再經過6天公示期,太盟亞洲旗下基金將正式成為這家企業的新主人。
易主
再過6天,太盟亞洲第四有限合伙收購鳳祥股份股權案公示期截止,后者將徹底脫離山東劉學景家族的控制。
外界從來沒想到,這家中國最大白羽雞出口企業,會走到如今這種地步。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劉學景靠養殖白羽雞起家,經過20多年發展,鳳祥股份(09977.HK)已不僅僅養雞、屠宰雞,還涉足雞肉深加工,成為一家以現代雞肉制品為主的綜合性企業,并在2020年7月登陸聯交所。
上市前,劉學景就將帥印交給兒子劉志光。沒想到的是,二代接手后不久,企業就開始走下坡路。
其實,在今年一季度的股吧里,有關企業命運的事就有所議論。3月28日,公司披露一則公告,讓人感覺到某種危機風雨欲來。
據公告,控股股東新鳳祥控股因附屬企業出現債務逾期成為被告,股價應聲大跌15.2%。
10月16日,這塊石頭最終落下。新鳳祥控股、鳳祥集團及鳳祥投資所持鳳祥股份合計70.92%股權,已在阿里平臺完成司法拍賣并成交,總對價約13.72億元。公司易主,太盟亞洲旗下第四有限合伙成為公司新任控股股東。
太盟亞洲是亞洲最大投資企業,在業內被譽為亞洲版“黑石”。今年早些時候,太盟投資集團董事會執行主席單偉建曾對外表示,餐飲業將會迎來復蘇,這可能是一個好的收購時間節點。
話音未落,市值僅20億港元的鳳祥股份就被納入麾下。
被迫賣身
劉學景家族失去對鳳祥股份的控制,還得從另一家核心企業祥光銅業說起。
2004年,年過半百的劉學景,早已不滿足國內肉雞養殖龍頭的殊榮,選擇二次創業,涉足陰極銅行業。
彼時,他投資56億元在山東陽谷縣設立祥光銅業。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年產陰極銅45萬噸,為全球最大的銅冶煉企業。
煉銅行業歷來重資產,無論是從海外購買銅礦石,還是冶煉過程,都需要大量資金鋪陳。長期以來,祥光銅業的融資主要來自銀行。
3月23日,恒豐銀行率先揭開來祥光銅業流動性緊張的蓋子。其披露公告顯示,祥光銅業7筆債務到期未能清償,主要包括恒豐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和德州銀行等4家銀行機構到期債務,總額為2.91億元人民幣和2585.5萬美元。
上述逾期欠款,已經觸發“21陽光祥光SCP001”超短融產品交叉保護條款。祥光銅業對外表示,這是因為公司在銀行授信短期內被壓縮,未能籌措足額資金所致。
這幾年來,公司受到銅貿易市場不利影響,以及加上疫情多發等因素,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據財報披露,2019年至2020年,祥光銅業收入同比分別下滑4.75%和5.89%,同期凈利潤分別下降16.23%和5.31%。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55.47億元,凈利潤3.30億元,資產負債率54.83%。
今年4月,建發股份(600153.SH)子公司陽光建發,已正式托管祥光銅業。
隨著祥光銅業流動性危機持續演變,今年5月初,一名債權人向山東聊城中院申請對祥光銅業司法重整,包括新鳳祥控股、鳳祥集團等19家企業例入重整名單,徹底引發這場債務危機。
公開信息顯示,祥光集團、鳳祥集團分別持有祥光銅業56%、30.43%股權,二者均系新鳳祥控股全資子公司,與鳳祥股份同為兄弟企業。
盡管鳳祥股份不在這次重整企業名單中,同樣瑟瑟發抖。
公司7月19日披露公告稱,新鳳祥控股及通過其附屬企業,為公司向銀行獲取的部分貸款提供擔保,司法重整可能會觸發對該等銀行借款的提前償還。
另外,由于控股股東進入重整名單,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變更。
或許劉學景在焦慮之中,對鳳祥股份的價值有了新的考量,才有了太盟亞洲接盤的戲碼。
危機四伏
被太盟亞洲接盤之后,鳳祥股份到底會怎么走?
按照單偉建以往的風格,無論是從雪松實業手里拿下齊翔集團控制權,從徐新老公李松手里獲得珍愛網,還是與春泉產業信托股權爭斗等,都顯露出他及其背后的太盟亞洲的商業邏輯:絕非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有著更高的追求。
單偉建曾對外宣稱,拿到企業控制權后,改變標的企業的管理,最終提升企業價值。
對于太盟亞洲來說,鳳祥股份是一個優質標的企業。
上市兩年來,鳳祥股份緊緊抓住消費升級的機會,在雞肉深加工領域深耕。因為雞胸肉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特征,成為市場熱寵,且在這方面,公司已嘗到甜頭。
近兩年,深加工雞肉制品已是公司收入頂梁柱,2020年-2022年上半年,分別實現收入17.73億元、22.95億元和11.41億元,在公司收入占比分別為45.44%、51.96%和46.70%。2020年、2021年,深加工雞肉制品收入增速均在20%以上。
2020年,公司首次將業務重心轉移至深加工雞肉領域,雞胸肉重要品牌“優形”實現銷售2.31億元;次年實現4.89億元,同比增長111.8%,撐起了新零售業務半壁江山。這也使得董事會主席劉志光在年報中大放豪言,用優形再造一個新“鳳祥”。
不過,優形的熱賣并沒有助力鳳祥股份的業績,公司歸母凈利潤從2020年的1.53億元降至2021年的0.51億元,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實現0.72億元,同比下降51.83%。
豆粕等原材料價格上揚導致飼養成本增加、銷售費用支出,以及疫情導致需求疲軟等,成為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以2021年為例,公司生雞肉制品銷量約2.03億千克,同比增長8.4%,平均售價同比減少8.2%;深加工雞肉產品銷量約1.08億千克,同比增長26.2%,平均售價同比增長僅2.6%;雞苗銷量、平均售價同比分別減少12.6%、13.1%。
公司資金方面也暗藏危機,截至今年6月,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1.56億元,盡管賬面可以覆蓋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34億元,但是,公司有8.06億元資金存放于新鳳祥財務公司,該筆款項為新鳳祥控股及其附屬企業提供擔保的銀行借款。據工商資料,新鳳祥財務公司股東為新鳳祥控股和祥光銅業。
在今年的半年報中,鳳祥股份稱尚無法估計這筆資金的可收回性。其實,在2021年報中,審計機構就此出具“保留意見”,且認為公司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