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光子出行 張瑞辰
編輯 | 吳先之
近日,阿維塔科技對外宣稱,截至10月31日,旗下首款車型阿維塔 11 的首批鎖單量正式突破 5000 臺,同時鎖單均價超過了 40 萬元,而解鎖此成就,阿維塔科技只用了不到 10 天。
乍一看“不到10天竟然賣了5000臺,均價還超過40萬了,真不錯啊!可我怎么連阿維塔是什么都不知道啊?”
可能了解阿維塔的人真不算多,以為又是什么互聯網公司下場造車的新勢力品牌呢。事實上阿維塔的背后十分強大,阿維塔(AVATR)是由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三方聯合打造的高端智能電動品牌,分別在整車研發智造、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和智慧能源生態領域的優勢,為阿維塔科技提供支持,三方共同開創的全新一代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平臺CHN,具備“新架構、強計算、高壓充電”三大特征,構建一體化的核心競爭優勢,打造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全球品牌。
這里提一嘴,CHN是China的縮寫,而對于阿維塔來說C是長安、H是華為、N是寧德時代,由此看得出阿維塔對自己品牌的信心還是很足的。
不到10天突破5000臺這件事,感覺還是挺自豪,但實際上阿維塔11從8月初就已經接受預訂了,也就是說近3個月阿維塔最終鎖單量也就5000輛。作為對比,蔚來第一款量產車ES8發布后24小時內鎖單量達到1.7萬,理想L9發布后72小時內大定用戶超3萬,可見阿維塔與蔚來、理想還是存在明顯差距。
坐擁長安汽車龐大銷售渠道和擁有自建渠道能力的阿維塔,為何又要與華為合作?似乎阿維塔自己也希望銷量能夠更上一個臺階,決定將阿維塔11入駐華為店面,或許是想要效仿AITO問界的成功模式。
但此次入駐是讓華為輔助銷售,還是僅僅放在店內展示,阿維塔官方還沒有正式的消息可以公布。
在新車上市不到三個月的情況下,阿維塔首席營銷官王藺低調離職,或許意味著阿維塔在營銷方面將會出現大的轉變方向,或許營銷內部之間存在了很大的分歧,導致高層人事的動蕩。反正,正式交付之前的高管離職,不是一個好兆頭。
那么同樣賣高端新能源,為何阿維塔的銷量不及早期的蔚來或理想呢?
首先,定價不合理,34.99—40.99萬元這個區間已經屬于新能源的中高端車型了,30萬以上的車品牌很重要,顯然阿維塔的品牌不足以讓大眾接受,就單單從名字上來看,多少人看過一遍之后根本記不住阿維塔這三個字。
其次,是阿維塔11這輛車本身,沒有亮眼的核心賣點,相比同價位甚至30萬元以內的新能源都沒有明顯的優勢。說起來是中大型SUV,其實就是個四座中型SUV,作為一輛40萬級別的新能源,既沒有配備空氣懸掛也沒有給電磁感應懸掛,舒適性有待考究。
從產品角度來看,搭載華為基于Harmony OS 開發的智能座艙,參數配置和極狐阿爾法S HI版上那套華為全家桶如出一轍。而且寧德時代提供的并不是最新款麒麟電池CTP 3.0技術,而是CTP 2.0技術的三元鋰電池包。配合750瓦高壓平臺充電,10分鐘續航200公里,續航最高 680 公里,實際續航500多公里,相比于現在動輒700+的續航里程數并無優勢。
這些數據別說等到明年跟ROBO-01打擂臺,就算是現在和蔚來ES7、比亞迪海豹比也是被吊打。
此外,阿維塔11的首任車主沒有終身質保的政策,打開論壇網站搜索阿維塔11相關的討論,能看到不少下訂車主在轉讓訂單。
當然,阿維塔11這輛車本身并沒有致命的硬傷,但也沒有什么突出的亮點。之所以如此,很可能在于阿維塔11和最初設想有很大差距,2021年就宣布了亮相,如果要等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再配備CTP3.0技術的麒麟電池估計要到2023年了,阿維塔等不了那么久了。
作為阿維塔品牌的第一臺量產車,對其有過高的銷售期望或許本身就不現實。阿維塔11的作用包括拉高品牌的調性,之后再研發阿維塔7、9等更低價位段車型來充分占領市場,甚至阿維塔13來多層面進軍新能源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