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業數據派 黃小藝
人人都愛薅羊毛。
“這個無線耳機看起來很不錯,幫忙點一下鏈接,我們都可以拿到它!”一位名為Susie的網友在“國外微博”Reddit上發帖。
在社交軟件搜索“Temu”,會發現像Susie一樣“搖人”注冊的,已不在少數。據36氪報道,目前Temu的日活成交用戶在6萬左右。
2個月前,拼多多海外版Temu剛剛上線美國。迭代了19個版本,Temu馬不停蹄地開啟了新人購、注冊七折券......近期,還發起了Referral Bonus(推介獎勵),即邀請一位新用戶注冊,雙方獲得六折優惠;邀請兩位好友注冊,將免費獲得按摩儀器、洗衣機、投影儀等;邀請五位好友注冊,直接獎勵20美元。
一位用戶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邀請到25個新人注冊,賺到了100美元。
北美也有五環外。10月18號,Temu超過亞馬遜、SHEIN,成為App Store購物類應用單日下載榜的榜一,截至11月4日,多日穩定于下載榜第三,緊跟在SHEIN之后。在10月中下旬,Temu上線非洲。
遠在大洋彼岸,另一種語言,另一個國度,但那句“幫我點點”,卻如此相似。
7年前在國內上線,4年前納斯達克上市,拼多多靠著低價、拼團從“貓狗大戰”中劈出一片屬于下沉市場的電商藍海。
走向世界的拼多多,在北美又玩起來“家傳”套路。
先是社交裂變拉新,再是低價誘惑。打開Temu首頁,2.44美元的衛衣賣出6千多件、0.99美元的粉撲賣出8千多個、1.99美元的筆記本也賣出3千多本,拼多多再次證明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據36氪報道,目前Temu 30天的復購率達到了10%,不過客單價為25美元,遠低于SHEIN二季度在全球市場的75美元。
而第三個殺手锏也即將來襲。在11月2日,有報道稱Temu將上線“砍一刀”功能。
據11月9日晚點latepost消息,Temu正籌備在加拿大開站。
走進北美跨境電商戰場,拼多多將與SHEIN狹路相逢。同樣瞄準下沉市場,深耕8年的SHEIN年GMV已經逼近300億元,兩者間勢必出現用戶爭奪。
此外,字節跳動旗下的Fanno也曾以低價策略上線美國市場,但由于履約時效問題未能打開局面,而在近期,媒體報道TikTok美國小店將于11月上線。跨境難做,字節改試美國本地商家售賣。
拼多多CEO陳磊在2022年Q2財報會議上說,“關于出海,拼多多不會去簡單重復別人做過的事情。”正式運營60天以來,Temu如何開拓海外市場?海外的五環外又有哪些挑戰?
01 最低價來襲,外國人徹底懵了
“誰能解釋一下Temu的經濟學原理?我不明白一件運動衫為什么只花2.44美元,還能免運費從中國運來?”一位網友在Twitter問道,引來了不少人討論。
“十天到貨,6美元能買到在亞馬遜賣30美元的物品。”Lydia評論道,“難以置信的是聯想無線耳機3.7美元,眉筆59美分,兩個戶外太陽能燈6.39美元——所有這些都是免郵的。”
到美國留學的小天(化名)同樣是Temu的第一批用戶,在課程小組群里看到APP鏈接后,火速下載起來。
“超出預期,商品一周就到了。”小天告訴商業數據派,“我第一次花了13美元,買了一個地墊、兩個藍牙耳機盒、兩個手機殼。其中的手機殼,和我在蘋果實體店里花50美元買的一模一樣,除了細節稍差,但3.5美元還要什么自行車?”
拼多多的低價套路,正在攪動北美電商市場。
在亞馬遜和Temu搜索相似產品,價格相差接近十倍,“我在認真考慮賣掉亞馬遜股票了。”小天的同學對他說。
自從9月1號正式登陸北美后,Temu更新接近了20次,短短一個半月后,單日下載量就超過了亞馬遜成為購物榜榜首。
酒香也怕巷子深,Temu的低價得以震驚海外,離不開砸錢營銷。
登頂當日,一名網友Fridy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Temu的下載數據,“下載量正在飆升,昨天達到了11萬+的下載量,總下載量達到138萬多。”Fridy補充道,“檢索到,98%的廣告都投放在了Facebook上,都是商品目錄,雖然沒有創意,但很有效。”
從數據看來,單個廣告的投放量在幾十萬量級,從9月底到10月之間,都在持續密集投放。廣告中顯示的商品價格都不到20美元,比SHEIN的價格更低,且都重點提到了“免運費”,在運費高居不下的美國,顯然很有吸引力。
而除Facebook上的信息流圖片廣告,KOL同樣也是繞不開的一環。與SHEIN的達人推廣模式相似,從9月底開始,有關Temu的博主穿搭圖片、視頻就開始在TikTok、Instagram上出現,截至11月8日,Temu的Tiktok觀看量達230萬次。
“全都是難以置信的價格,朋友們幫我選選哪一件更好看?”大多數推廣內容較為簡單,主要以試穿選款、搭配技巧分享、生活好物分享為主。每位達人都有專屬折扣碼,搜索查看博主同款,用戶能拿到40%的折扣。
前期大多視頻都是服裝類博主,而在近期,越來越多生活用品出現。目前瀏覽量最高的是10月29日發布的百貨創意視頻:兩只小貓正在用模具雕刻萬圣節南瓜、用廚用多形態剪刀切菜......點贊量達到25萬,收藏量破1萬,評論區不少人被種草,詢問如何購買。
小天告訴商業數據派,這類便宜好看的生活百貨、工具在美國很少見,以垃圾桶、地墊為例,市面上的款式普遍“不好看”。小天說道,“我還花了4.5美元,買了個毛茸茸的柯基屁股抽紙盒;3.5美元,買了復桌游紙牌,國外要20美元。像我一樣的中國人都很希望Temu可以早幾年出現。”
據36氪報道,有內部人士表示,9月Temu的投放預算達到了10億人民幣,未來一年這一預算會超過70億,主要用于公域流量獲客以及內容型投放。
但另一方面,美國商業資訊網站稱,2013年的新客戶獲客成本為9美元,如今漲至29美元。與SHEIN的投放渠道相似,但價格更貴;再加之SHEIN的用戶品牌心智已經相對穩定,在Tiktok話題討論度達到400億,顯得Temu的230萬有些“登月碰瓷”。
后入場的Temu想要爭奪流量,勢必要投入更多。
人們想要低價,但未必能接受低質。盡管Temu對上架貨品的審核頗為嚴格,但質量不達標的問題,也同樣出現了。
不少用戶因此表示購物體驗很差,“我的筆記本一周后到了,紙張全皺了,雖然只有1美元。”26歲的Chole告訴商業數據派,“我買了8件商品,只有一個垃圾桶能用,但一共花的錢,也比在亞馬遜買這個垃圾桶便宜。劃算是劃算,但太浪費了。”
此外,還有不少用戶反映快遞盒破損、丟件。目前,Temu的物流在跨境環節主要依賴第三方極兔速遞,到達美國后,由美國郵政、DHL、聯邦速遞等來進行配送。跨洋遠距離所帶來的貨損,讓不少用戶的購物體驗像盲盒一樣難以預知。
“‘正經’的物品要在亞馬遜買,不那么在意品質、也不著急要的情況下,首選Temu。”Chole總結道。
02 社交裂變,Temu老招新用
據36氪報道,上線一個多月,Temu的日均GMV突破了150萬美元。按照計劃,年底前Temu的GMV目標是3-5億美元,并在未來一年達成30億美元的目標,這相當于SHEIN現在GMV體量的1/10。
七年前,拼多多正是借助流量與裂變打開了國內的五環外市場,破除了電商流量紅利見頂的預言。作為下沉市場的老玩家,Temu有不少經驗可以借鑒。
拼多多的崛起有幾個關鍵因素:首先是下沉市場的廣闊藍海,在阿里與京東正在講述著品質提升的故事,競爭高客單價時,拼多多率先搶占農村;其次,是高效的拉新手段。借助“砍一刀”等游戲玩法,邀請好友注冊領百元現金......獨此一家、讓人又愛又恨,再配合微信所提供的巨大用戶市場,實現快速社交裂變;最后,是近年來拼多多推出的百億補貼,成功地帶動品牌入駐,增強平臺品質管控。
先從草莽起步,站穩跟腳后整頓升級。雖然陳磊說的“不會簡單重復”,拼多多的套路在國外仍然有效。
首先,北美也有五環外。
從電商市場來看,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也是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電商市場,每年電商銷售額5870億美元,占國內零售總額的11.3%。但目前,亞馬遜占去電商市場的41.4%。人們習慣在產品官網或亞馬遜、ebay這類綜合電商網站上購物。
這類高價高質的品牌產品,并不是所有美國人都能消費得起的。在最新披露的三季度財報中,亞馬遜的凈利潤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跌。對用戶而言,由于人工成本高,不少在國內幾塊錢的商品在國外反而價格奇高。“像我一樣預算很低的人,也值得擁有一些漂亮的東西。”Marina在Reddict上說道,“我也想買大牌,但問題是那些商品的價格太過離譜了。”
據數據顯示,美國偏遠地區總面積占到國土總面積的97%。即使是一個發達國家,下沉市場也大到驚人,這也是SHEIN能夠成為全球第三大獨角獸的原因之一。
據最新SHEIN透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預計商品交易總額(GMV)將增長50%,達到300億美元,與ZARA、HM相差無幾。
與國內一樣,拼多多出海首推類目之一就是小百貨。
同樣的低價,SHEIN有60%的銷售來自于服飾,而目前拼多多首頁推薦、推廣宣傳、銷售數據中包括電子產品在內的小百貨售賣占比很高,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
SHEIN的早期營銷同樣是借助公域流量廣告及達人推薦,而Temu則多了一手拼多多“家傳”裂變手法。
先是在9月21日推行的“Rasing Fish”活動,拉人注冊喂養小魚,最終獎勵10美元,正是拼多多擅長的“社交+游戲”裂變方法。
近期,Temu又開始推行referral bonus(推介獎勵),更簡單直白,拉夠5個人下載注冊,獎勵20美元。
11月4日,有報道稱Temu正準備上線“砍一刀”功能,可通過WhatsApp、Messenger、Facebook向朋友分享鏈接并獲得相應獎勵。
在課程小組群里,小天看到有人發出了“邀請注冊,拿20美元”的活動鏈接,“我也把活動發給了周圍的鄰居,但沒人注冊。”
據小天觀察,在更注重社交距離的美國,瘋狂拉人頭注冊的情況很難像國內一樣風靡,“而且,20美元的吸引力也不是特別大,很多網站、平臺的新人折扣差不多也是20美元的量級。”
在Reddit平臺,有一個專門做推介碼互動的“薅羊毛”圈子,能看到不少平臺、APP的拉新活動,獎勵在10~40美元之間。
“但我覺得這也是在篩選用戶,覺得20美元不要緊的人,一般也很難等一周甚至更久的時間去Temu上買東西,他們會更習慣亞馬遜。”小天補充道。
03 出海打天下,要靠供應鏈
無論是低價、廣告還是拉人,前臺的策略解決的是流量的問題,而真正的護城河,仍要看后臺供應鏈。
想要打進北美市場,與亞馬遜交鋒之前,Temu的首位要敵是SHEIN。
SHEIN從2014年上線,至今已有8年,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小單快反”的柔性生產鏈:通過單款百件體量生產、售賣,進行測款,根據前臺瀏覽、銷售趨勢,決定后續生產量。以一件連衣裙為例,不僅在前期設計環節,以產品款式流行程度的大數據進行驅動,還會根據平臺瀏覽、銷售、評價等指標,反饋工廠同步增加或減少產量。對于不好售賣的款式,即使停產,損失也很微小。
八年時間,覆蓋全球200個國家,SHEIN與工廠、品牌等供貨商的合作已經相當成熟。
據透露,工廠需要使用SHEIN的軟件,便于實時監測生產進度。SHEIN會根據急采發貨及時率、備貨發貨及時率、次品率、上新成功率等進行評級,最末D級會被淘汰,不同級別的供貨商拿到的單量、款式不同,回款周期也在7~30天不等。
跨境電商的產銷鏈路長,搭建需要時間積累,不斷磨合高效化,這也成為SHEIN目前的核心競爭力。
而從Temu的招商模式來看,同樣采取工廠供貨,平臺定價銷售的模式,與SHEIN十分類似。因此也有SHEIN的供貨商做Temu,近期有爆料稱,SHEIN禁止了供應商在Temu售賣同款,有商家被內網處罰,罰款高達20萬。
目前,Temu仍在積極招商,但不少品類例如女鞋、頭飾已招滿。據Temu官方透露,國內賣家需要在官網按規上傳商品圖片,經報價、議價后,將產品寄樣至廣東倉。平臺審核后,供應商品需進行20-50件的供貨,將貨物發往廣州國內倉備貨,并由Temu完成上架下訂、出貨配送等,15天內無銷量的貨品將退回商家。
“不好干,對標SHEIN的模式,掙的錢都到庫存里了。而且SHEIN的條條框框極其嚴苛,出了爆款會讓你降價,后期也有可能把你的爆款轉給別人,做了幾年的SHEIN,終于和它說拜拜,有解脫的感覺。”在賣服裝的李波(化名)看來,SHEIN的OEM(原始設備生產商)模式,基本就相當于給SHEIN打工,工廠只有加工費,設計、定價、運營、銷售都由SHEIN自主完成。
OEM也是和SHEIN合作最普遍的方式。
在OEM模式下,SHEIN會通過買斷的方式,支付工廠費用,小單快返也讓轉移到SHEIN身上的壓貨成本在掌控范圍之內,而目前,只有商品在Temu售出后,才會回款給供貨商,李波補充道。
此外,為了走低價路線,Temu對供應商的壓價力度很大。
SHEIN的A級鞋類供應商劉軍主要走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模式,即設計權在工廠手中,工廠推款給SHEIN后由SHEIN選款合作。最近,他已經給Temu上傳了6款產品,寄樣5款,“價格都已經是沒一點利潤了,經理還在壓價格,這是用b端價格,做c端生意。”劉軍很無奈,“又要比SHEIN更低的價格,又要我們自己壓庫存,太難了。”
盡管有不少小賣家對Temu的模式苦不堪言,但在平臺初期,商家數目有限的情況下,也有很多中小型工廠,覺得“很香”。
“我們工廠本來就有庫存壓力,目前一點點往國內倉寄貨,并不是很難周轉,能夠外銷、薄利多銷也很好。”對于外界很多人疑問Temu賺不賺錢,廠家劉力覺得并不用擔心,“我們的一款地墊已經賣出了2000多件,給Temu供貨價格利潤在10塊左右,但平臺定價的利潤有20多塊人民幣,這樣說來,他們能賺不少。”
在抖音的一位Temu商家的直播間,不斷有人排隊申請上麥對話。“平臺泳衣的品類多不多?能不能做?”“圣誕樹的商品數量少,能賺好幾十塊,想做的趕緊做。”人們熱鬧地討論著什么款有利潤、什么款不能做了,場景像極了拼多多、抖音電商這些新平臺剛出現的時候。
先要有足夠好的商品,才能留住用戶。
對Temu而言,目前能決定生死的是如何打造高效的供應鏈。據受訪者消息,首先,是產品需要按照細致的規格(包括面料、尺寸等)上傳,其次在寄樣環節貼標錯誤、面料錯誤或不合格,很容易被退貨。
而一些小規模賣家,現在還在焦急等待入駐。有賣家說道,“我的始終在核價,招商負責人問我做其他跨境平臺的營業額有多少,說小規模的店還要等待入駐。”
而據晚點LatePost最新消息,10月份,Temu開始向商家開放JIT(Just-In-Time)預售模式。
商家會在每天8點和16點收到JIT備貨單,收到后的24小時內,商家需按要求打包發貨,發貨只能選擇“順豐加急”配送,而運費需由商家自行承擔,平臺將針對不達時效的商品,根據貨品價值對商家罰款。
據悉,此舉是由于廣州疫情、平臺爆單等原因導致線下倉儲運輸時效受到影響。對于Temu來說,JIT模式減少了平臺本身的庫存壓力;對于商家而言,也不需要提前在平臺側壓貨,一旦貨物長期售賣不出,可選擇其他渠道靈活售賣。
Temu上線19天時,拼多多曾公布“2022多多出海扶持計劃”,稱將投入百億資源包,打造100個出海品牌,扶持10000家制造企業直連海外市場。
11月8日,有網友爆料,自己所在的家電類產業帶正在“連夜”建群,有多多招商小二在群里宣講、對接,“目前多多僅開通空運,只能做小家電,請咖啡機、豆漿機、水壺可以盡快聯系我,可以馬上推廣。大家電需要等開海運再做了,抱歉。”
北美五環外能不能“拿下”,還得看多多能否“拿下”國內產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