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PLP 李東耳
伴隨著快遞公司三季報的發布,其真實的經營情況也開始浮出水面。
截止2022年11月8日,目前有申通快遞(002468.SZ)、韻達股份(002120.SZ)發布2022年三季報,除美港股上市的中通快遞(ZTO.NYSE/02057.HK)外,通達系快遞公司均已披露三季報。
從業績來說,申通快遞、圓通速遞(600233.SH)繼續維持了上半年的高增長,只有韻達股份業績逆勢下滑。

如果僅從絕對值上看,無論是第三季度還是前三季度,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由大到小排序均為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申通快遞。但從增速上看,圓通速遞和申通快遞仍然保持了上半年的高增速,但韻達股份第三季度凈利潤增速卻大幅下滑,以致于令前三季度的凈利潤也同比降2.05%。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制表:GPLP犀牛財經)
對于業績的變化,圓通速遞和申通快遞給出的原因并沒有與半年報時有多大的變化,主要原因是業務量增長,產品定價能力提升,以及經營環境改善等。韻達股份并未在財報中給出業績變化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圓通速遞的投資者調研會議上,圓通速遞除了介紹業績的發展狀況、末端效率成本控制、行業發展等老生常談的話題外,還給出了一個引人關注的數據,圓通速遞快遞服務網絡鄉鎮覆蓋率達90%。在中報季,申通快遞曾表示雖然未給出鄉鎮級別的覆蓋率數據,但也用了不少篇幅介紹其快遞進村的進度。
總體來看,目前,圓通快遞,申通快遞等都開始轟轟烈烈的將業務拓展到了農村市場,然而,他們能夠成功嗎?
三家公司業績各不同 業務增量成未來業績重點
除財報外,快遞公司每個月還要披露經營簡報,結合其經營簡報不難發現,三家快遞公司業績變化的原因各不相同。圓通速遞受單票收入的影響更大,業務量增長對業績增長的影響更大,申通快遞靠扣非凈利潤維持增長,韻達股份則是業務量減少拖累業績。
2022年第三季度,圓通速遞快遞業務完成量45.90億件,同比增長8.51%;前三季度,圓通速遞快遞業務完成量126.75億件,同比增長8.88%。業務完成量增長均低于營收和凈利潤增長。而根據圓通速遞最新的經營數據,2022年9月,圓通速遞快遞產品收入39.44億元,同比增19.09%,業務完成量15.64億票,同比增7.62%,快遞產品單票收入2.52元,同比增10.65%,快遞產品單票收入明顯高于業務完成量。
除此之外,營運效率的提升也為圓通速遞降低成本提供了空間,如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人均效能及單車裝載票數,完善對末端網點、快遞員派送服務的考核機制,增強末端服務能力,近期又加強了空運能力等。圓通速遞還表示,通過技術進步、管理優化以及效能提升,單票成本也有下降空間。
但相對于成本下降,圓通速遞在不開發其他業務的情況下,要保持盈利增長還是需要靠業務量的增長,而且,價格戰結束后的利潤修復紅利也在逐漸過去。
根據圓通速遞各月的經營數據,單票收入的增速正在放緩。7-9月,圓通速遞的單票收入分別為2.56元、2.52元、2.52元,同比分別增26.38%、18.43%、10.65%。盡管這有行業本身的原因,夾在618和雙十一中間的第三季度業務量并不高,對單票收入難免會造成一些影響,但對于圓通速遞而言,維持業績增長的最核心因素還是業務量的增長。
申通快遞的業績雖然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在第三季度,申通快遞的扣非凈利潤卻是虧損的,申通快遞靠的是3379.21萬元的非經常性損益才實現的盈利。雖然申通快遞2022年第三季度1144.74萬元的扣非凈虧損相較于2021年同期1.44億元的扣非凈虧損大幅縮減,但也結束了其2022年上半年兩個季度扣非凈利潤扭虧的局面。
據韻達股份發布的各月經營數據,盡管韻達股份和其他兩家一樣,單票收入也在提升,但在其他兩家是量價齊升的情況下,韻達股份的業務量卻出現了下滑。2022年7-9月,韻達股份的業務完成量分別為15.86億票、14.88億票、15.00億票,同比分別增2.12%、-2.43%、-7.86%。以此計算,2022年第三季度韻達股份的業務完成量為45.74億票,相較于2021年同期的47.06億票少了1.32億票。
不過,即便是業務完成量增長,但圓通速遞卻認為,當前行業整體件量規模增長仍處于較低水平。圓通速遞方面表示,新興社交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模式蓬勃發展,網購滲透率進一步提高,電商消費潛力將持續釋放,電商平臺向下沉市場轉移,快遞服務企業深入踐行“快遞進村”工程,服務網絡不斷向農村消費市場深度拓展,農村等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持續釋放,行業增長仍具備較強韌性。
社交電商等新興電商市場自出現以來就一直備受關注,圓通速遞、韻達股份也和其他快遞物流企業一樣成功接入抖音最新推出的“音需達”。在新興電商市場方面,各大快遞公司已經開始新一輪的市場爭奪。
但在農村等下沉市場方面,快遞進村卻更偏向于戰略或宣傳。盡管包括圓通速遞在內的各快遞公司都在表示要加大快遞進村的建設力度,但實際進展卻慢得多。
為啥進村這么難呢? 成本 成本還是成本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的水塘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有一天然水塘得名,直到現在,水塘鎮的拉祜族人們都還保持著大量的拉祜族習俗。但在電商高速發展的今天,水塘鎮的快遞物流建設卻略顯緩慢。如今,水塘鎮村們終于等到了快遞進村的日子。
但目前水塘鎮的快遞進村只能算是完成了一部分。據了解,水塘鎮下轄9個村(社區),除去在集鎮的水塘社區,僅有現刀村和波村兩個村實現了“快遞進村”。
快遞進村是個大工程,先完成一個鎮的快遞進村倒也可以理解。但據當地的村民介紹,目前,其他村下一步快遞進村的可能性不太大。根據水塘鎮個別快遞代理商的介紹,想要進一步實現快遞進村的難度不小,主要原因還是在運營成本上。
首先,快遞進村增加了運營成本,加重了負擔,實現全部村(社區)進村的難度加大。
據已經實現快遞進村的現刀村和波村村民介紹,除中國郵政外,當前能夠快遞進村的快遞公司主要有三通一達和極兔。
眾所周知,三通一達主要是靠代理商來保證網點的覆蓋。相對于地級市而言,村鎮一級的代理商業務量并不高,對于村鎮一級的代理商而言,雖然沒能從水塘鎮的代理商那里打聽到具體的數據,但在收入沒有保障的情況下要他們保證業務下沉到村,只會徒增運營成本。這是代理商們對于進一步推進快遞進村并不積極的一個主要原因。
水塘鎮的代理商對于進一步推進快遞進村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是希望上級服務商可以為基層快遞點規劃好路線,并給予一定的補貼;
二是通過向村民收取另外的費用,以有償代取的方式降低成本。
盡管出發點不同,但對于前者,波村村民也有類似的看法。有波村村民表示,“應該安排專車送貨,快遞更能及時送達。”對于落實完善快遞進村,完善基層物流網絡建設已經是代理商和村民的共識。
但后者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村民與代理商之間的矛盾。對于當前水塘鎮快遞進村的狀況,有村民明確表示希望可以“快遞不收費”。而無論是否是實現了快遞進村的村子,都有村民表示希望不額外收費。
不過,作為快遞進村最直接收益的村民,對于推進快遞進村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對于村民而言,他們可能并不關心能否送貨上門,也不需要各快遞公司能夠直接駐村,能在自己的村子里建立一個或幾個收納點,讓他們不用再跑到集鎮上收發快遞就可以滿足村民們的快遞物流需要。
鄉村快遞業務才是快遞公司的未來
據GPLP犀牛財經調查顯示,不僅是水塘鎮,成本問題是阻礙各地實現或進一步完善快遞進村主要原因之一,成本壓力的一個來源或許就是業務量。比如,在河南這樣的人口大省,快遞網點早已進村,但在遼寧這樣的城市化水平高人口更加集中在城市的地區,部分城市甚至尚未開始有確切的快遞進村消息。
因此,圓通速遞給出的90%的覆蓋率,可能也只是有90%的地區可以通過圓通速遞收發快遞,但距離真正的快遞進村,還有很大差距。
不僅是圓通速遞,其他快遞公司要推進快遞進村,就需要完善村鎮一級的快遞物流網絡。要完善基層的物流網絡,主要方式無非就是兩個,一是自己做,二是找人替自己做。但無論是哪一種,對于重資產的快遞企業而言都是一項非常巨大的投資。
即便近期快遞物流企業的凈利潤和現金流都有了非常可觀的增長,但對于剛剛從價格戰中走出來的各快遞公司而言,在新興電商、跨境電商等方面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沒有足夠的余力親自做村鎮一級物流,更何況這也不符合實際情況,而要依靠代理商完善村鎮一級的物流網絡,實現快遞進村,首先就要解決代理商的錢袋子問題。
好在,農村的快遞物流需求正在不斷增強,這意味著來自農村的業務量也將迎來一個增長期。一方面,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新興電商,都已經迎來了來自農村的大量增量。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21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從0.11萬億元增長到2.05萬億元,增加了18倍多,且多年高于全國電子商務整體增速。
另一方面,近年來農業也越來越具有互聯網色彩,通過電商渠道將農產品銷往全國,不少地區級的農產品品牌也在逐漸向全國農產品品牌發展,不少農民也都紛紛拿起手機開始直播賣貨,農民與終端消費者的距離大大減少,這給快遞物流企業也帶來了大量的業務增量,為基層運營單位分攤成本提供了條件。
自2014年起,國家郵政局啟動了“快遞下鄉”工程,近年來,快遞進村也是科技助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又印發了《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
如今,來自農村業務增量正逐漸讓快遞進村從政策驅動向業務驅動發展。盡管當前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成本壓力讓快遞進村的實際發展狀況并不平衡,但隨著農村業務增量逐漸釋放,下沉市場對于快遞企業業績的積極影響或許將體現在快遞企業財報里的具體數字當中。
由此可見,快遞進村才是真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