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
10月CPI同比增速回落至2.1%
國家統計局周三發布數據顯示,10月,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增速較上月放緩0.7個百分點,創6月以來新低;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3%,較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為2021年1月以來首次同比負增長。
相關閱讀:10月CPI同比增速回落至2.1%,蔬果跌價抵消豬價上漲
中國決定給予阿富汗等國98%產品零關稅待遇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于《給予阿富汗等10國98%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的公告》。公告稱,自2022年12月1日起,對原產于阿富汗、貝寧共和國、布基納法索、幾內亞比紹共和國等10個最不發達國家的98%稅目的進口產品,適用稅率為零的特惠稅率。
京津等24城被列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周三發布通知稱,決定將北京、天津、重慶、雄安新區、保定、沈陽、哈爾濱、南京、蘇州、溫州、嘉興、臺州、合肥、廈門、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佛山、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24個城市列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試點自公布之日開始,為期3年。
許昌市某檢測機構暫停新冠核酸樣本接收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許昌博奧潤康醫學檢驗實驗室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經與有關方面溝通,我機構核酸檢測回款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下一步,我們將有序開展各項醫學檢測服務。”此前,上述實驗室發文稱,該機構承擔大規模核酸檢測任務,各區縣均未及時匯款,導致該機構運轉壓力太大,決定暫停接收各縣、區所有新冠核酸樣本。對此,河南許昌市財政局表示已注意到相關情況,許昌市財政局社保科正在市政府開會研究此事。
科技部提出2025年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科技部印發《“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國家高新區、自創區布局更加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高新技術成果產出、轉化和產業化機制更加完善,攻克一批支撐產業和區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研制一批兼具原創性和先進性的高水平標準,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國際領先的產品,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
財經觀點
殷劍峰:中國面臨內需不足導致的內生性通縮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殷劍峰撰文指出,中國正在面臨內需不足導致的內生性通縮。短期看,疫情沖擊下居民和企業的信心受挫是造成內需不足和內生性通縮的直接因素。自4月以來,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七個月突破2%,然而,核心CPI和PPI(工業品出廠價格)則是一番通縮景象。核心CPI自4月就跌破1%,9月僅為0.6%。一般以為,核心CPI在1%以下就可以認為經濟進入到通貨緊縮狀態。
黃文濤:美國或于2023年下半年步入緩慢衰退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撰文指出,俄烏沖突、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高通脹將持續打壓全球經濟。美國或于2023年下半年步入緩慢衰退,歐洲可能更早邁入衰退進程。歐美滯脹預期持續至2023年全年。中長期來看,美國或于2024年開啟緩慢復蘇。隨著通脹的逐步控制,美聯儲貨幣政策退坡路徑逐漸清晰,可能于2023年上半年進入尾聲。債務壓力下,歐洲貨幣政策面臨兩難,通脹和加息或持續更長時間。
財經數據
2022年底全球5G用戶數預計將突破10億人
據中新財經,在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發布的《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5G用戶數增加7000萬人,總數達到6.2億人左右,5G人口覆蓋率超25%。據愛立信及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預測,到2022年底,全球5G用戶數量將突破10億人。
滬指收跌0.53%,人民幣對美元漲240點
截至股市收盤,上證綜指報3048.17點,跌0.53%;深證成指報11055.29點,跌0.79%;創業板指報2239.34點,跌1.36%。盤面上看,貴金屬、房地產開發、文化傳媒漲幅居前,醫療器械、光伏設備和醫藥商業跌幅居前。匯市方面,截至16:30,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官方收盤價報7.2380,較上一交易日上漲240個基點,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2189,下跌39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