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杜康
今年以來,白酒行業面對消費場景減少、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的情況,導致行業普遍承壓,上半年部分酒企業績增速也出現了放緩。因此,三季度酒企的銷售情況受到業內廣泛關注。
近日,伴隨著A股白酒上市企業三季報逐步收官,今年的博弈局面也顯露大半。目前,茅臺五糧液領先格局依舊穩定,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的座次爭奪戰愈加激烈。大體來看,行業主體業績還是有所改善的。
在梯隊中部,河北衡水老白干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白干酒”,600559.SH)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55億元,同比提升24.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3億元,同比提升達113.83%。但值得注意的是,歸母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今年1月份收到了一筆土地補償款。
至此,回顧老白干近幾年的表現,還是可以用“業績平平”來形容。因為自2018年以來,其歸母凈利潤就一直在3.5億元左右徘徊。2018年—2021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50億元、4.04億元、3.13億元和3.89億元。
事實上,老白干酒并沒有大突破的背后,期間也進行了幾次大的戰略調整,只不過成效有限。這也注定了,其在如今的白酒行業中,仍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
“民品”標簽難去
生活中,如果某個人被貼上“某某標簽”,無論這個標簽是正面還是負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難被去除。同理,也適用于某個企業或某一款產品。
發展多年擁有悠久歷史的老白干酒,現在就處于這種窘境。提起老白干,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低端或低檔酒,如果旁邊有同等價位的“茅、五、洋、瀘”等知名品牌的白酒,相信少有人愿意買老白干。
事實上,老白干酒無論是在文化底蘊,還是在酒的品質上并不比那些名酒們差。其發源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巔峰時期在唐朝,后來于明朝正式定名為“衡水老白干”,并以“醇香清雅、甘冽豐柔”著稱于世。
因為其酒廠所處的華北平原農作物豐富,微生物圈獨特,氣候條件優越,可有效促進釀酒原輔料的糖化發酵;釀造過程中采用古法地缸釀造,發酵溫度恒定,酒體更純凈,酒分子更小,雜醇油含量極低。以此釀造出的老白干酒素有“隔壁三家醉,開壇十里香”的美譽。
盡管在文化和酒質上老白干并不差,可在發展初期它走的并不是中高檔白酒路線,這就導致了其在消費者心中一直都不是高端印象。2000年以后,老白干逐漸調整發展方向,向著中高端白酒市場挺進,期間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現在來看還是改觀不大。
正所謂“高端白酒玩品牌,低端白酒靠渠道”,處于中間位置的老白干,向上品牌價值不足,無法與名酒競爭,向下拼成本、拼渠道,又打不過如牛欄山這樣的“民品”酒企。因此,最終的結果就是“民品”標簽未去,反而還因此增加了一些成本,進而拉低企業毛利。
2017年以來,老白干酒年銷售費用集中在9億至12億之間,銷售費用率在28%至31%之間,銷售費用排位在酒企中部,銷售費用占比居前。以2021年為例,老白干酒的銷售費用占比為30.73%,而行業平均則是17.51%,至于今年三季度,仍然改善有限。
“并購”依舊沒起色
近年來,老白干酒多次調整戰略布局,除了沖擊高端,也在試圖以并購的方式來實現突破式增長。公司董事長劉彥龍就直接提出“稱霸河北,名震全國”的短期發展目標。
2018年4月,老白干以13.99億元對豐聯酒業100%的股權發起了收購。《每日財報》了解到,豐聯酒業旗下有河北承德乾隆醉、安徽文王、山東孔府家及湖南武陵四個不同區域的品牌。
可現實來看,本來老白干的初衷是依靠并購來實現公司外延式增長,但結果卻并沒有帶來相應的協同效應,且在2019年、2020年還出現了增長上的停滯。
當年老白干成功并購后,就曾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老白干通過外延式的并購,帶來的增長很可能是曇花一現,并購也很有可能帶不來多少實質性增長。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畢竟我國的酒業全國化品牌已經固化,這會對各區域酒廠會造成巨大的市場擠壓,尤其是在“茅、五、洋、瀘”等全國性白酒品牌格局已經確定后。
值得關注的是,在三季度財報中,其并購的四家酒系列銷售額加起來,尚不及衡水老白干的五成。之前的2021年,衡水老白干系列、板城燒鍋系列酒、文王貢系列酒、孔府家系列酒、武陵系列酒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07億元,5.95億元、3.38億元、1.77億元以及5.37億元。
當然,如此結果不能全怪老白干酒,因為豐聯酒業也并非香餑餑。在收購前,豐聯在2014年的收入11.21億元,虧損8.53億元,2015年豐聯收入11.87億元,虧損7300萬元,到了2016年,豐聯酒業剛剛實現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565.14萬元。
本身就算不上優質資產,再加以培養,或也只是耗費“心力”。
大本營不穩
一直以來,老白干都是河北省內“名酒”,因省內銷售收入曾占到公司總營收的近九成,后被業界稱為“河北王”。
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老白干酒在河北、山東、安徽和湖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24億元、0.91億元、3.77 億元、5.17億元,同比提升17.37%、-2.41%、54.93%、63.76%。
眼下,伴隨著老白干致力于全國化發展,精力逐漸分散,其在河北本土的地位,恐怕也會有所改變。
像前不久,叢臺酒業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國相,就明確提出:一定要堅定不移爭取到河北第一名酒的位置,這個位置之爭是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會從“到邯鄲喝叢臺,變成到河北喝叢臺”。
盡管有很多消費者沒喝過甚至聽過叢臺酒,但這并不可否認,在河北省內叢臺酒是一款人盡皆知的“強勢酒”,在知名度上,與河北王老白干是可以較量一番的。
據《每日財報》了解,叢臺酒是河北省邯鄲市“名酒”,曾被評為河北省名酒,榮獲過國家優質酒稱號;2015年6月1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叢臺酒”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近年來,叢臺酒在河北省內市場的深度布局呈現“加速化”趨勢,主品系突出+區域市場聯動效果突出。除了邯鄲、邢臺、滄州、石家莊四大主力市場之外,唐山、廊坊、保定三大潛力市場也展現出了良好的動銷勢頭。
事實上,河北的白酒市場碎片化較為嚴重,老白干也并非“一騎絕塵”般的存在。除了省內企業競爭,河北市場也難免業內眾多企業爭奪,畢竟許多有實力的白酒企業都在布局全國市場。如此一來,老白干酒的競爭力恐怕會“力不從心”。
綜合來說,老白干這次三季報的表現畢竟還是要放在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中看待的,在全國化和高端化戰略下,其業績給人的狀態還是兜兜轉轉。這也意味著,在市場角逐日漸激烈的今天,老白干若再不尋找機會打破困境,很有可能全國化未走出,卻丟掉了“河北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