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據媒體消息,近日,貴州省工商業聯合會與貴州省企業聯合會共同發布“2022貴州民營企業100強”榜單。該榜單中,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老干媽”)2021年的營收為42.01億元,位列第11位。
在2021年的同一榜單中,老干媽以54.03億元的營收位列第6位,這意味著2021年的營收比2020年減少約12億元,同比下滑約22.25%。
根據歷年來公布的數據,2016-2018年,老干媽的營收分別為45.5億元、44.47億元和43.28億元。換句話說,2021年老干媽的營收跌回到了3年前2018年的水平。
公開資料顯示,1996年,49歲的陶華碧租下了貴州云關村的兩間房子,成立了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開始生產她自己研發的辣醬。
經過20余年的發展,“老干媽”儼然已經成為辣椒醬的代名詞。陶華碧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四不原則”,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堅持有多少錢就做多少業務。
天眼查顯示,2014年6月份,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發生股權變更,陶華碧將自己1%股權轉讓給了李妙行,正式退出公司股東行列。
此后,“老干媽”公司的股權由兩位兒子李貴山和李妙行持有。其中,李妙行持股51%成為控股股東,李貴山則持有另外49%的股份。
隨著創始人陶華碧退出老干媽股東行列,此后公司陷入業績下滑、口碑滑坡的困境。
2016年,老干媽的營收為45.59億元,此后兩年出現連降。據北京商報報道,由于部分員工離職帶走產品配方,老干媽還因此損失了1000多萬元。
不過更重要的是,很多消費者認為老干媽的口味變了,沒有以前香了。對此,有媒體報道稱是因為老干媽更換了辣椒原料,使用價低質次的外地辣椒代替原來的貴州辣椒。
彼時,陶華碧回應媒體稱,貴州辣椒與雜交品種相比,產量低品種退化,種植成本高收益低,因而被邊緣化。
對于老干媽的味道大不如從前,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分析,老干媽原來用的是貴州辣椒,用外地辣椒替換本地辣椒,口味上肯定有變化。從品牌角度講,老干媽有原產地域這樣一個特性,它應該堅持貴州原料、貴州風味。
2019年,年過七旬的陶華碧再度回歸,才遏制住了公司業績的下跌勢頭。
不過此時,辣醬行業早已迎來變局。天眼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已有5000多家企業涌入辣醬市場。這其中不僅有中糧糖業、涪陵榨菜、呷哺呷哺等進入辣醬行業的跨界品牌,還有通過互聯網渠道成長起來的網紅品牌佐大獅、虎邦辣醬、加點滋味。
這些新興品牌通過布局電商、外賣等迅速搶占市場。等老干媽回過神來再直播帶貨時,效果卻差強人意。
據時代財經,在老干媽的抖音直播中,陶華碧以過去采訪視頻的方式“現身”帶貨,但近三個月其直播銷售僅為80萬元。
而且面對成本上漲壓力,多年來始終不漲價的老干媽,也坐不住了。據界面新聞,今年3月份,老干媽向經銷商提價,漲價幅度大約為每瓶1-2元,每件貨的漲幅在20-30元。
分析人士稱,提價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運費等上漲,對公司經營帶來了壓力。
新的市場和消費環境下,面對內外部的種種挑戰,75歲的陶華碧還能帶領老干媽走向新高峰嗎?雷達財經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