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于淼
11月4日,九安醫療(002432.SZ)下跌0.69%,截至當日收盤,報收50.25元/股。
前一日晚間,九安醫療披露減持公告稱,由于部分合伙人自身有資金需求,持有公司股份比例達24.71%的控股股東石河子三和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三和公司”),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963.3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00%。
據介紹,三和公司是九安醫療創始股東的持股平臺,根據天眼查數據,三和公司實控人劉毅正是九安醫療現任董事長,目前,劉毅持有三和公司92.53%股份,此外,王任大、李志毅、姚凱和張鳳云分別持有該公司約3.80%、2.55%、0.99%和0.13%的股份;若以九安醫療11月4日收盤價50.25元/股估算,前述股東將通過三和公司合計套現約4.84億元。
在香頌資本董事沈萌看來,控股股東減持,說明內部判斷公司股價已處于較高的估值水平,對投資者而言,這或為該公司價值即將出現拐點的信號,對二級市場的股價或會有負面沖擊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九安醫療成立于1995年,于2010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是一家專注于健康類電子產品和智能硬件研發生產的企業,同時也是一家專注于搭建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移動應用+云端服務”個人健康管理云平臺的創新型科技企業。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九安醫療是一家被疫情改寫命運的公司,這還要從該公司2021年11月7日晚間發布的一則公告說起。
九安醫療在公告中表示, 其于11月6日凌晨獲悉,該公司位于美國的子公司iHealth Labs Inc.(下稱“iHealth美國”)的產品“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應急使用授權(EUA),需求者購買無需處方,通過美國的電商、藥店、商超等渠道進行銷售。
此后九安醫療在互動平臺提到,上述試劑盒在美國熱銷,月產能為1億人份,預計到2022年初能增至2億人份,自此拉開九安醫療股價大幅攀升的序幕。
自去年11月15日至今年4月14日,短短5個月時間,九安醫療股價便從當日收盤價6.78元/股上漲至89.41元/股,漲幅高達1365.74%,其市值也從此前的32.66億元一路漲至430.69億元,較去年11月中旬低位暴漲約1218.71%。

今年1月27日,九安醫療再發公告稱,美國子公司與美國陸軍合約管理指揮部(ACC)就原《采購合同》簽署了《變更合同》,在原合同2.5億人份產品的采購基礎上,再追加采購1.04億人份,總合同金額從12.75億美元增加至17.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2.26億元。
這筆訂單穩穩助力了九安醫療今年的業績表現,該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提到,其訂單主要來源為政府訂單、商業訂單和亞馬遜及官網訂單等,其中,聯邦政府訂單收入占一季度收入約一半。
從最新財報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九安醫療營收與凈利潤同比分別大漲3010.77%和31918.64%,至245.89億元和160.50億元;其中,第三季度營收與凈利潤分別同比上漲497.31%和17452.26%,至13.23億元和8.07億元,該公司表示,業績大漲主要受公司iHealth試劑盒產品在美國市場需求旺盛所影響。
不過,今年9月初,美國免費申請新冠檢測試劑盒網站(COVIDTests.gov)宣布,美國將從9月2日起暫停提供免費新冠病毒檢測盒,網站稱,暫停是由于“國會沒有提供額外的資金來補充試劑盒的庫存”。
在沈萌看來,“暫停免費供應,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消費需求,可能對(九安醫療)未來的成長空間造成阻力,同時,國外對于新冠的防控措施不斷縮減,對相關產品的需求也會產生影響,或將加劇九安醫療業績的不確定性。”
二級市場方面,在經歷了4月14日的階段性高位后,九安醫療股價開始震蕩下行,截至11月4日收盤,該公司最新市值為242.05億元,較4月中旬高點縮水約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