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外管理雜志 任慧媛
與咋咋呼呼的吶喊式“叫賣直播”不同,一場知識型的東方甄選直播,在一定程度上令新東方走出了至暗時刻。一如當初作為教培行業的開路人一樣,新東方再一次引領了教培行業的轉型。
然而,跟風者也接踵而至。
最近,教培機構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也以“學家優品”作為賬號開始了直播帶貨。因場景和主播帶貨方式都與新東方高度相似,被質疑為“新東方模仿秀”。
面對質疑,學而思主播給出的回復是:愿意向班上成績最好的同學學習。
向榜樣學習本是好事一樁,人人喜聞樂見。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你是擇善而從還是東施效顰?有網友發現,學而思的風格無論是直播間的燈光布景還是主播的售賣方法,都與東方甄選十分相似。同樣的教學模式和直播套路,同樣的“小白板常備桌邊”,如果不仔細看直播間名稱,很容易就把它與東方甄選混淆了。
無獨有偶,高途教育旗下的“高途好物”也已開始直播帶貨。猿輔導關聯公司北京猿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近期更是在申請注冊多個“小猿心選”“小猿星選”商標,疑似將進軍直播帶貨。
只是,完全跟風,純粹模仿,沒有創新的“復制”,真的是一條捷徑嗎?
爆款背后總有“一窩蜂”
不得不說,這種東施效顰般的跟風操作早已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哪怕最應該精彩脫俗的電視劇行業也沒能免俗。當年,一部《潛伏》大火之后,諜戰劇便迎來令人嘆為觀止的跟風潮:《紅色電波》、《諜影重重之上海》、《最后的99天》、《地上地下》、《延安鋤奸》、《絕密1950》、《劍諜》、《秘密列車》、《秘密圖紙》……真跟捅了諜戰劇的“馬蜂窩”似的。其中,《地下地上》更因劇情和《潛伏》多處“神似”,曾被告上法庭。而《內線》和《旗袍》兩部劇,更是把《潛伏》主角換成美女,拍成了“女版《潛伏》”。不乏有觀眾調侃:“為什么情報工作者身邊總要有假妻子、真情人,還非得要有一個敵方女特務為他犧牲?”
“什么火,投資商就投什么,一批導演一窩蜂地去拍,之后各大電視臺又會一窩蜂地去買,這樣的結果,就會造成熒屏上充斥著同類題材,最后造成題材貧乏,創作者找不到真實的生活,去憑空想象,創作上肆虐著浮躁之風。”有電視劇導演不無感慨地說道。
既然這種盲目跟風的做法充滿了急功近利和浮躁短視,本應引以為戒。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眾所周知,《甄嬛傳》大熱之后,滿屏皆是宮斗劇,又是一個輪回。
只要有任何一個爆款出現,市面上從不缺少跟風者。與電視劇跟風潮相比,國人做生意之盲目,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一種非常典型的現象,就是商場門口新開了一家炸薯片或者炸雞的小店,由于店主技術好,材料足,生意非常火爆。然而好景不長,仿佛一夜之間,前后左右就能涌現出很多個“同行”。
但實體店的客流量是有限的,店鋪增加了,客戶勢必會被分流。面對“狼多肉少”的局面,商家又開始想各種辦法降價,旁邊的看他降價,則比他降得更狠,直到降到大家都難熬了,再一起耗死在惡性循環里。最后受益的反倒是設備供應商,甚至是二手設備回收商。突然而起,又轟然而散,你方唱罷我登場,讓人應接不暇。水果店、奶茶店的生死輪回莫不都是如此。
跟風復制,一定要有差異
為什么看了那么多失敗案例之后,大多數人還是會誤入歧途?當你跟風的時候,你在跟什么?
當初,很多人看到喜茶生意火熱,便認為“喜茶能夠成功,我也能成功。”于是把喜茶的包裝買回去,再把門頭仿制一下,把產品買一圈研究一番,然后就開始了模仿之路;還有人看到潮汕牛肉火鍋比較火,就也去開了一家。最終卻發現別人家的潮汕火鍋賺錢了,自己卻虧得血本無歸。
經常有人去海底撈偷師學習,但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復制第二個海底撈。店面、員工的服務方式、產品SKU、選址、擺設、陳列這些顯而易見的因素比較容易抄襲,只需要在海底撈吃兩次飯,就能學個差不多。
而事實上,那些隱性的競爭力才是最高的壁壘,比如,隱形的價值觀、培訓體系、人力機制、營銷系統往往容易被忽略。這就是為什么同一個品牌,門頭一樣,裝修一樣,定位、選址和價格都一樣,后期差距卻慢慢變大。為什么說海底撈你學不會?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模仿了別人成功的結果,卻忽略了別人真正成功的原因。
針對學而思的跟風直播,有業內人士指出,東方甄選的成功,可以復制,也值得復制,但一定要有差異。這個差異不僅在主播風格和內涵上,更在其帶貨產品的差異點和產業鏈自洽上,而不是為了帶貨而帶貨。
國慶假期期間,學家優品第一次受到更多人關注,原因是10月1日至3日,東方甄選給主播放了假,正是這兩天,學家優品創造了開播以來最高的觀看記錄和銷售額。有數據顯示,10月3日的一場直播,學家優品累計觀看量達到了44.3萬人次,人氣峰值為7642人,為歷史最高值。但國慶假期后,其在線人數又回到了1000人左右。事實證明,一味模仿東方甄選并不能幫助學家優品持續獲得流量。
傻瓜式跟跑,為何沒有前途?
面對友商的模仿和“學習”,東方甄選主播董宇輝回應稱,“我們經歷了漫長的摸索期,最終能夠被大家認可一點點,只是因為做了自己。做自己才有可能找到人群中與你價值觀相同、頻率相同的人。”
董宇輝的回復與齊白石先生說過的那句:“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異曲同工。
關鍵詞就是“要做自己”。只有真正敢于做自己的人,才具備真正的自信,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才不會隨波逐流。齊白石也是在博采眾家之長的基礎上,五易畫風,終成為一代大家的。鄭板橋摹盡顏筋柳骨、唐書魏碑,終創立了“板橋體”。只因他們都擅長在模仿和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正所謂:“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日本在“二戰”后,同樣是亦步亦趨地跟在美國的創意后面的。電腦是這樣,半導體是這樣,消費類產品是這樣,通信產品還是這樣,但不同的是日本人對美國的大量創意進行了非常細致的研讀和吸收。日本能迅速崛起,與其重視借鑒和創新密不可分,促使其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騰飛之路。所以,模仿并不可怕,怕的是盲目跟風,怕的是不借鑒、不創新。
在博弈論中,有一個經典的智豬博弈,帶來的啟示就是由于市場具有不確定性的風險,因此在面對一個陌生市場時,盡可能不當行業第一,只當行業第二,甚至第三。也就是說,等待行業第一名去培育、拉升市場,在合適的時候搭個便車,以此來應對風險。很難說學而思不是這么想的。
“領導者與跟風者的區別在于創新。”這是喬布斯的理念,也是蘋果能夠在高科技消費電子領域取得領先的根本原因。
領跑者承擔了最大的市場開拓風險,所以理應獲得對等的市場紅利,跟風者有了可模仿、可參照的對象,自然也需要被消費者放在與領跑者對比的放大鏡之下。他們往往飽受苛刻的質疑,最終曇花一現而泯然于眾人。
這就好比人人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第二高的山峰誰也記不得。有一部電視劇叫《北京人在紐約》,紅極一時。還有一部電視劇叫《上海人在東京》,一部電影叫《成都人在緬甸》,又有多少人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