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獨角獸 把青
編輯|明明
“Comedy Brings People Together.” 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里,單立人演員劉旸離開比賽時,用這句話做了總結,“喜劇讓我們相聚”,這句話單立人演員周奇墨也曾在《脫口秀大會》第四季決賽時說過,這句話出自美國老牌脫口秀演員杰夫·羅斯,也是掛在單立人休息區墻上的一句話。
單立人休息室 圖片來源:貴圈
在脫口秀界,“南笑果北單立人”被默認是行業的兩大頭部公司,笑果因《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等節目走入觀眾視線,而單立人則靠刷線下開放麥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在騰訊視頻發布的《2022脫口秀營銷白皮書》中,將這兩個公司劃為上游市場。
《2022脫口秀營銷白皮書》
隨著線上節目的走紅,整個脫口秀市場也進入井噴期,《2022脫口秀營銷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脫口秀俱樂部數量還不打到10家,而到了2021年,已經有179家脫口秀俱樂部。
線上節目捧紅的李誕、楊笠、徐志勝等頭部演員開始成為品牌代言的新寵,這也讓不少脫口秀演員看到了走紅致富的捷徑,線下脫口秀演員正在紛紛走向線上,而單立人也被稱為脫口秀演員的大學——單立人培養出來的演員開始流失。
不過在最近熱門喜劇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中,單立人卻有了翻身的跡象。
作為連續兩季《喜劇大賽》的內容合作伙伴,單立人為節目輸送了大量演員和編劇。這季單立人之所以被關注到,原因在于,單立人在鏡頭前出場的頻率明顯變高了,甚至演員李逗逗特地在節目中強調自己是單立人公司的。
這樣的調整也指向了單立人相較笑果的弱點——營銷、造星和商業化。
單立人撐起了《喜劇大賽》的半壁江山?
在單立人初創成員中,石老板、小鹿、劉旸教主、周奇墨并稱為“石墨鹿教”。如今,這個團體正分崩離析。
小鹿在參加完《奇葩說》后簽約了米未,周奇墨參加《脫口秀大會》后搬去了上海,盡管沒有跟單立人解約,但儼然成了半個笑果人。此外,笑果的“當家花旦”徐志勝也是在參加單立人原創喜劇大賽獲得季軍后,簽約了單立人,“脫口秀女王”楊笠、喪系脫口秀演員Rock以及這屆大王熱門候選人童漠男都是從單立人走出來的,單立人儼然已經成為了脫口秀演員的“黃埔軍校”。
徐志勝曾在單立人
盡管在脫口秀賽道失利,但在最近的熱播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卻處處有單立人的影子。
“還好國內首屈一指的單立人喜劇文化公司,給我發工資了。”演員李逗逗在節目中的這句話引得觀眾捧腹大笑,也把這個節目的幕后內容軍師單立人,引入了臺前。
單立人擔任首席戰略內容合作伙伴
連續兩季,單立人都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首席內容戰略合作伙伴。單立人的演員、編劇,幾乎撐起了《喜劇大賽》的半壁江山。
在第一季中,除了默劇演員武六七、王梓等,單立人還貢獻了10個編劇,25個節目。而到了第二季,單立人的出場頻率更高了,除了強調自己是單立人演員的李逗逗外,單立人元老劉旸也在節目中大放異彩,「虎父無犬子」「沒有學習的人不傷心」兩個節目都拿下了上萬的高分,而第一季的編劇鑫仔,這一季也作為演員參賽,參演擔任編劇的《少爺和我》更是火爆全網。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將編劇從幕后推到臺前,單立人和演員、編劇的強綁定關系也被擺在臺面上。在這個節目中,單立人和米未實現了相互成就,也讓單立人暫時從笑果的籠罩下,鉆出來投了口氣。
內容vs商業極致,脫口秀行業的一體兩面
盡管在行業內,笑果和單立人穩坐top2,不過兩者之間仍差著好幾個Level,甚至單立人的老板和演員們,不止一次將笑果稱為“爺商”。
的確,不論是行業地位、還是公司規模,兩家公司都不在一個量級。
2012年,《今晚80后脫口秀》在東方衛視開播,也成為中國觀眾對脫口秀這個喜劇形式的啟蒙節目,這檔節目的總導演正是笑果文化的創始人葉烽。
2014年葉烽創辦了笑果文化,2017年笑果通過網絡綜藝《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迅速打開市場,達成了破圈傳播,也讓脫口秀真正稱為大眾所接受的喜劇形式。
這一年,從金融白領辭職成為全職單口喜劇演員的石介甫,也創辦了一家脫口秀公司,名字叫單立人,石介甫也就是「石老板」。
《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一書中提到,“脫口秀,作為一個行業出現在中國,發展至今,還不到五年。”然而經過線上節目的發酵,短短幾年,整個脫口秀賽道都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甚至已經產業化。
《2022脫口秀營銷白皮書》
騰訊視頻發布的《2022脫口秀營銷白皮書》顯示,2016年脫口秀演員還不到100人,2021年已經達到了萬人。2021年全國線下演出觀眾達到220萬人,票房收入2.24億。
然而,隨著笑果的日漸壯大,行業壟斷地位也逐漸形成。
據人物報道,演員們要上《脫口秀大會》,需要跟笑果簽訂藝人條約,這份合約的期限通常是10年。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演員擠破頭想參加《脫口秀大會》,畢竟很少有全職脫口秀演員可以靠線下演出養活自己。一旦在節目中走紅,徐志勝、何廣智的經歷就是演員們的強心針。
而單立人之所以能在笑果之下占有一席之地,在于其對于內容的極致追求。靠著一場場地刷開放麥,單立人的演員們將段子反復打磨。
不過隨著核心演員流向笑果,單立人也不得不開始有所轉變了。很顯然,單立人的內容并不輸于笑果,畢竟楊笠、徐志勝這些笑果頭部演員都出自單立人。
而在營銷、造星、節目制作以及商業化上,單立人仍相差甚遠。
早在80后脫口秀時代,葉烽就開始從節目把觀眾引流到笑果的公眾號,在之后的綜藝節目中,「笑果」這家公司頻頻被提及,在一系列的營銷加持下,笑果跟「脫口秀」形成了強綁定關系。
而在造星上,強標簽、強人設是笑果打造演員重要的一環,靠一撮劉海成黑馬的徐志勝、脫口秀界“周杰倫”何廣智,被包裝成笑果顏值門神,楊笠調侃男性的段子余溫猶在,幾乎頭部脫口秀演員都明確的人設和特點,這都是徐志勝和楊笠在單立人時沒有的。
此前單立人也曾嘗試過綜藝,央視的《是真的嗎》、騰訊新聞的《夸就對了》、愛奇藝的《冒犯家族》、芒果TV的《聽姐說》,內容團隊都是單立人負責,但卻未能濺起水花。
商業化問題,是單立人演員頻頻出走的最重要原因。單立人的演員收入來源只有線下演出,生存問題是何廣智、不少脫口秀演員都曾提到的。
單立人脫口秀演出
以單立人的小劇場6人拼盤演出為例,票價在200左右,劇場滿員150人左右,一場演出的收入只有三萬,扣除公司抽成、場地、人工等各種費用,到了演員手里已經不剩多少了。而能到滿員的演出基本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頭部演員,演出一周可能只有1到2次,頻率不會太高。頭部演員生存尚且艱難,更別提只能參加開放麥的新人演員了。
一位脫口秀演員曾在采訪中提到,“算上交通費,演一場開放麥還賠10塊錢”。
而脫口秀演員一旦被選上參加《脫口秀大會》,不僅線下身價暴漲,還能接到各種商務。
楊笠在《脫口秀大會3》后身背23個商業代言、李雪琴16個、王勉11個,笑果的商業化能力可見一斑。
周奇墨也嘗到了《脫口秀大會》的甜頭,原本只要150元的巡演票價,在參加完第三季節目后,盡管當時還未拿到大王,巡演前排票仍賣到了上千元。在第四季拿到“大王”后,他說:“感謝笑果文化,我今年事業的巔峰,都是在笑果文化實現的。”
當“公雞”單立人遇到“獅群”笑果
一位豆瓣網友總結單立人無法為第二個笑果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兩邊的基因完全不同,笑果是做線上綜藝出身,擁有的除了編劇、演員外,還有一套專業綜藝制作團隊,而單立人從成立之初就是單純的線下演員聯盟,沒有節目制作能力,而從脫3也能看出,單立人的演員也沒有線上思維這種情況下,哪怕是讓葉烽空降到單立人,帶著石老板做節目,也很難做起來。”
而在小鹿看來,石老板不能算個生意人,“他立志于要推動單口喜劇在中國的發展。他弄出單立人的品牌的原因就是告訴大家,不是那種打打鬧鬧、說說笑笑,這是一門正經的藝術。”
單立人的定位是喜劇公司而非脫口秀公司,因此早在2018年,單立人就開始探索脫口秀之外的喜劇形式,啟動了素描喜劇項目。2020年10月,單立人旗下的新喜劇廠牌“牙花子”正式成立,包括了默劇、獨幕劇、素描喜劇、漫才和即興表演等等。
2020年,單立人推出喜劇廠牌“牙花子”
通過《喜劇大賽》,單立人另辟蹊徑靠素描喜劇在業內闖出了一片天,但是單立人不能停下,也不敢停下,笑果正在追趕。
今年1月,笑果曾宣布將與騰訊視頻聯手打造一檔全新的喜劇節目——一檔“不說脫口秀的大會”,計劃嘗試除了脫口秀之外的喜劇形式,包括漫才、sketch、默劇、獨幕劇、音樂喜劇等。不難看出,這對標的正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近一年過去,雖然項目還未落地,但不難看出笑果在喜劇行業的野心。石老曾在采訪中把笑果比做是一群獅子,“單立人則是一只公雞,自己還沒有長到能跟獅子去斗的水平,但也避免了在這場力量懸殊的搏斗中,尸骨無存。”
如今面對步步緊逼的獅群,埋頭做事的單立人要如何存活下來?收到觀眾“贏麻了”的評價后,單立人又該如何將口碑轉化為商業,這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