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就在不久前的10月初,歐盟理事會批準了“在歐盟范圍內統一充電器接口”相關法案。這也意味著自2024年秋季起,USB Type-C將成為在歐盟銷售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數碼相機、耳機等電子設備的標準充電接口。但與外界預想大相徑庭的是,此前一直用“阻礙創新”這個理由抵制相關法案的蘋果,出人意料的選擇了低頭,并表示“將尊重歐盟的法律”。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在被迫要放棄Lightning接口、連帶著MFi認證體系將受到重創的當口,蘋果方面可能又要面臨更為嚴峻的局面。當地時間11月1日,此前歐盟在2020年12月所提出旨在規范大型互聯網平臺公司運營,并于今年7月獲得27個成員國批準制定的的《數字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正式生效。
用歐盟方面相關人士的說法,“我們預計影響會很廣泛”,以及“關鍵信息是,談判已經結束,我們處于合規狀態,(你)可能不喜歡它,但這就是事實”。
據悉,這一法案生效后將進入為期6個月的關鍵執行期,截至明年5月2日,所有自認為應被歸為“看門人”公司的大型科技企業應主動向歐盟委員會申報,隨后歐盟委員會將在45個工作日內確認這些公司是否符合“看門人”公司的標準。一經確認,這些公司則還有6個月的過渡期。
這一部被科技巨頭普遍抵觸的《數字市場法》,對于被歸類為“看門人(gatekeeper)”的企業提出了一系列的規范性要求,其中包括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或并購競爭對手、不得未經用戶允許強行推送廣告或安裝軟件,不得將采集的用戶數據移作他用等。
同時,《數字市場法》也對“看門人”的身份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即在歐洲經濟區(EEA)年均營業額為75億歐元,或市值超過750億歐元,以及至少在三個歐盟國家提供核心平臺服務,每月至少服務4500萬終端用戶,或是超過1萬名商業用戶。
顯而易見,這幾乎是歐盟方面為亞馬遜、微軟、Meta、Netflix、蘋果、TikTok等,海外科技巨頭量身定制的標準。對于其他科技企業而言,歐盟的《數字市場法》或許只能算“皮肉傷”,但對于蘋果而言可能就會是傷筋動骨的切膚之痛了,其或將改變蘋果整個軟件生態的運行模式,進一步來說,幾乎就相當于是要改變蘋果軟硬件結合的商業邏輯。
眾所周知,蘋果是這個星球在軟硬件結合上做得最為出色的科技企業,左手是蘋果旗下硬件設備出眾的產品力,右手則是iOS、macOS、iPadOS所提供的安全、穩定、便捷的用戶體驗。但《數字市場法》則極有可能會打破這個二元結構,使得蘋果旗下操作系統的封閉性難以為繼。
根據《數字市場法案》中的要求,蘋果方面將需要允許用戶在iOS上安裝第三方應用和應用商店,并允許第三方與其服務互操作,開發者還有權要求繞過蘋果的支付系統。
用歐盟方面的話來說,就是如果你有一部iPhone,那么就應該不僅能從App Store、還能從其他應用商店或相關渠道下載應用。
毫無疑問,《數字市場法案》的這些規則可謂是刀刀都砍在了蘋果的大動脈上,其中特別是針對安裝第三方應用(側載),以及讓App Store不再成為iOS生態內唯一的應用分發渠道,更是直擊蘋果的“逆鱗”。
一直以來,蘋果都以側載會傷害的用戶隱私和安全性為由,堅決反對開放。庫克更是曾在公開場合宣稱,“想要側載APP的用戶應該去買Android手機”。
盡管蘋果的這一擔憂非常有道理,并且iOS中惡意應用的泛濫程度要遠低于Android,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封閉”可以說是iOS生態的文化基因。在蘋果的藍圖中,開發者需要遵循自己定下的規則,用戶也只需要關心如何使用iOS來方便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有蘋果來一力承擔。
一旦允許側載、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iOS與Android之間的差異就會變得更小,進而導致支持iPhone高溢價的基礎會被進一步削弱。
在《數字市場法案》被曝光之初,外界都認為蘋果方面可能會盡一切手段來阻止這一法案的通過,即使到了今年夏季該法案正式被批準,外界也推測蘋果方面可能會想方設法來拖延、乃至規避。然而,從蘋果日前對USB Type-C接口的光速接受來看,似乎他們并不打算與歐盟監管機構全面對抗。
但目前也有觀點認為,統一充電接口和《數字市場法》在蘋果體系內的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有來自相關分析機構的說法表明,通過收取MFi授權認證費,每年蘋果可以獲得可能超過百億元人民幣的利潤,然而App Store所貢獻的營收卻是以百億美元計算的。
如果用蘋果方面此前所公布的“2021年向開發者支付了600億美元”這一數據來計算,而App Store從應用程序的相關交易中的抽成是占15%至30%。即使是按照最保守的15%計算,也意味著蘋果2021年從App Store拿到了至少105億美元的營收。對比MFi體系的授權費,來自App Store的營收起碼是7倍以上,如此巨大的數字顯然足以實現量變到質變。
那么問題來了,蘋果還能有什么招呢?除非放棄歐盟市場,否則蘋果不太可能采取不接受、不合作的態度。但事實上,蘋果還有曲線救國的方案,也就是雖然管不了歐盟方面、但可以管得了開發者。
在《數字市場法》的框架下,蘋果確實可以支持側載,但也完全有能力要求開發者們不得使用側載的方式來發布應用。畢竟在經過了十余年的時間后,iOS用戶早已習慣了通過App Store來下載應用,而這種慣性足以讓開發者需要慎重考慮蘋果方面的意見。換而言之,蘋果是有足夠的資源來讓側載在iOS生態內成為一個合(歐盟)法、但不合(蘋果)規的狀態。
事實上,蘋果極有可能會窮盡一切手段,在符合《數字市場法》的情況下,讓iOS生態內的側載和第三方應用商店無法落地,以使得自家的“圍墻花園”不至于迅速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