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娛觀察 大娛樂家
中國移動覬覦這些市場化長視頻平臺也并非什么秘密,入股并持續增持芒果TV,年初也曾有市場傳言表示中國移動“解圍”愛奇藝,現在如果說騰訊想要放下包袱輕裝上陣,那么將騰訊視頻的重擔分給移動或許是合理的選擇。
在各家長視頻之間的重組可能性因為互聯網反壟斷而成為奢望之后,中國移動或許反而成為了其中唯一的橋梁,畢竟現在整個市場上還在愿意燒錢搶內容的,也僅剩咪咕視頻一家了,其現在最大的困擾反而是能買的內容不多。而為了在5G時代繼續保持電信主業的優勢,成為長視頻的最終歸宿,更像是為成大事花的一點小錢了。
重金拿體育版權,并不是中國移動的流量出路
愛優騰都是背靠互聯網巨頭成長起來,芒果TV的崛起之路背后也有湖南廣電全程護航,盡管將近十年的流媒體燒錢大戰也消耗各家總計過千億的資源,但在中國移動對于咪咕視頻真正不計回報的投入面前,即便是被視為財大氣粗的互聯網巨頭們無疑也要相形見絀。
在樂視、PPTV接連倒下,騰訊體育也開始大幅度戰略收縮之后,如今還能在體育賽事版權方面四面出擊的,整個市場幾乎只剩下了咪咕視頻一家,在虎撲論壇上最常見的說法便是討論咪咕會不會接盤某一項遲遲沒有宣布國內轉播商的大型賽事。
過去兩年,咪咕視頻接連拿下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0年歐洲杯、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四個大型賽事的轉播權。同時還包攬了歐洲五大聯賽,搶下了NBA(聯盟通版權)、歐冠、UFC等各體育垂類的頭部賽事版權,轉眼就擁有了三十余項體育賽事的版權IP。
咪咕視頻在體育版權方面的豪橫可以說遠超巔峰時期的樂視體育。
盡管體育版權經過了之前幾年的“通脹”之后有所降溫,但想要拿到像英超、NBA、世界杯這些超級大熱門的轉播權依然需要付出不菲代價。
去年,咪咕視頻員工曾在《南方周末》的采訪中透露,咪咕視頻常年被巨額版權費用拖累,處于巨虧狀態。即便如此,也沒有看到咪咕視頻對賽事版權的追逐有所放松,甚至有一種來者不拒的勢頭,尤其是在某些版權完全無人問津的情況下,咪咕視頻往往會站出來勇擔“接盤俠”。
其實這種虧損也不僅僅是單純的版權費用造成的,咪咕視頻在體育版權的運營上也頗有一種富家公子宴請賓客的狀態。像是今年年初大熱的北京冬奧會,作為唯一拿到版權的長視頻平臺,咪咕對新客的首月會員價格只有6元,并推出各種送會員活動,由于冬奧會也就持續一個月,用戶想免費看轉播完全不是難事。
類似對待高價版權的運營策略在咪咕視頻身上屢見不鮮,像是去年剛以4年2億美元拿下的NBA聯盟通權益后,前期甚至有不需要會員免費看比賽的活動,類似情況也出現在了包括像F1等賽事上,可以說相比于其他平臺利用體育版權變現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咪咕視頻即便是對體育版權花了大錢在回收投資方面也顯得異?!胺鹣怠薄?/p>
雖然咪咕視頻不在乎一時的投資回報,但需要盡可能能吸引并留住用戶仍然是頭等大事。然而五大聯賽和NBA這些年復一年的周期性比賽有一部分死忠用戶,但整體來看國內的體育觀賽用戶其實遠沒有想象中的來的多。
類似情況從歐洲杯到奧運會一再上演,像是今年2022年冬奧會期間,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咪咕在冬奧開幕式當天的日活躍用戶數達727萬,比前一天增長114%,而冬奧結束后,咪咕視頻的熱度又迅速回到曾經的暗淡局面。
由于沒有像美國那樣廣泛的體育比賽觀賽傳統和付費習慣,咪咕視頻想要單靠集郵賽事版權來達成類似中國版ESPN+的思路,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是打錯了算盤,尤其是在咪咕的運營能力尚無法匹配騰訊體育的情況下,后者過去一年來不斷收縮體育轉播戰線,也間接說了這條路并不好走。
其實咪咕視頻過去兩年也已經想要逐漸從單純的體育轉播平臺向更綜合的長視頻平臺轉型,中國移動大筆投資芒果TV換來的影視資源便是引領轉型的敲門磚。三年時間在股權和戰略合作上超過80億的投入,以及拿走包括《乘風破浪3》《披荊斬棘2》這些芒果TVS+自制項目的機會,足以見得咪咕轉型的雄心。
芒果TV、咪咕視頻聯合會員
但僅有芒果TV的戰略支援顯然還是不夠,咪咕依然需要更多內容足以覆蓋更廣泛的群體,來助力中國移動真正在乎的電信流量生意。
從這個角度來說,各有軟肋的愛優騰會被中國移動加入待購清單其實不難理解。
中國移動需要“真·流量”,騰訊們需要緩緩氣
大型電信企業打造自己的內容平臺生態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美國的電信業巨頭康卡斯特旗下就擁有NBC環球這一大型制片廠,其也是流媒體平臺Hulu目前的第二大股東,過去幾年對全新流媒體平臺Peacock的投入也處在行業平均水平,甚至當年康卡斯特也是迪士尼收購福斯的最大競爭對手。
當然電信巨頭收購內容公司最失敗的案例也發生在最近,AT&T上半年才剛剛剝離掉其在3年前高價收購來的時代華納,讓后者與探索傳媒進行了合并,從而將業務重心重新回歸到5G移動業務上。
不過AT&T的案例其實并不太適用于當下的中國移動,一大原因在于后者如今在國內的手機運營商市場上并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根據年初的市場調研數據,不論是移動通信市場還是5G網絡,移動的市場占有率都超過了50%,在寬帶業務上其占有率也高達48%。
獨占市場第一波交椅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賺翻了。根據財報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移動單日的凈利潤就超過3億,過去五年中國移動的平均凈利潤率為15.01%,反正全球的電信行業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不過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同樣希望在5G時代進一步縮小與中國移動差距的情況下,中國移動依然需要作為單純手機流量和寬帶網絡提供商之外的附加價值,以此來維持存量不流失并進一步尋求增量。
自從誕生以來,咪咕視頻借助中國移動幾乎就能直接觸達每一個移動用戶,中國移動黃金會員每月都能夠免費領取咪咕視頻會員,部分流量套餐內嵌咪咕視頻的定向流量,甚至如果選擇移動寬帶的電視機頂盒,那么很可能會受到限制,只能選擇用咪咕視頻進行投屏操作。
即便擁有這樣的優勢,咪咕視頻卻依然顯得非常掙扎。
時至今日,咪咕視頻在中國移動2021年財報中僅體現為,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帶動中國移動品牌曝光718億次。現在咪咕視頻最大問題依然還是沒有足夠的內容能夠持續吸引用戶高頻使用,即便很多時候這一平臺已經不需要額外付費。
中國移動2021年財報
從商業模式來說,一年幾十億的會員訂閱費對于中國移動的體量并不值得從零開始搭建一個自制內容體系,而在國內長視頻平臺已經將所有苦活累活做好并且經過了充分競爭之后的當下,選擇以投資換內容甚至平臺的方式反而更符合其需求。
足夠多的內容消費背后是同樣可觀的流量消耗和高依存度,對于真的能依靠每一分流量實現變現的中國移動來說,這其實才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長視頻平臺對于中國移動的最大價值,衍生的訂閱費用和廣告都只更像是錦上添花。
與芒果TV的戰略合作已然建立了一種范式,中國移動用股權投資和定向流量支持換取內容。
但同樣依靠著背后大型國企的芒果TV自然不可能成為中國移動一部分,如果想要進一步擴充內容和制作能力,更多的選擇依然還在市場上。
這也是為什么今年年初,當以愛奇藝為代表的長視頻平臺紛紛降本增效之時,中國移動有意投資愛奇藝的消息第一時間出現。
對于長視頻而言,高度內卷導致的虧損問題始終難解,即便如今領頭羊愛奇藝連續兩個季度實現了賬面盈利,但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內容市場依然是各個長視頻未來經營的隱憂。
而在市場環境下行的當下,過往作為大廠的金主爸爸還能允許自己旗下的長視頻虧損多久?
以騰訊為例,今年上半年開始,整個騰訊的降本增效方針穩穩落實,而當騰訊視頻在和愛奇藝的正面競爭也逐漸落入下風,不少片單內容直到現在尚未兌現,同時廣告收入下滑也進一步拖累了騰訊整體業績,面對愛奇藝又拿出了兩個季度盈利的表現,騰訊會怎樣管理自己的長視頻呢?
在這種大背景下,如果中國移動真的有意出手成為白衣騎士,大概沒有哪家公司會斬釘截鐵的回絕。
尤其是對騰訊來說,在游戲之外的泛娛樂業務無法實現協同效應的情況下,果斷選擇能分擔某項“包袱”的方式或許才是一個更明智的選擇。
可以說如今的騰訊其實才更像那個被影視業務和流媒體平臺困住甚至影響了主業的AT&T,當下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狀態也都需要它戰略性地放緩一些業務,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核心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上。
放眼望去,整個市場上既有資本承接這些動輒百億市值的平臺又仍對長視頻保有業務需求的公司,幾乎只剩下了中國移動一家了,在各方面都處于內卷的情況下,即便是想要出手或許也得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