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10月31日,廣州市統計局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廣州經濟運行情況。
1-9月,廣州生產總值為20735.40億元,同比增長2.3%,增速與廣東同期持平。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06.11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696.58億元,同比增長4.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4832.71億元,同比增長1.6%。
根據目前各地已公布的GDP,廣州三季度GDP位于全國第五。前三名為上海、北京、深圳,GDP分別達到30956.6億元、29926.3億元和22925.0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GDP大考中,廣州被重慶反超。重慶GDP達到20835.06億元,同比增長3.1%。
新能源汽車產銷翻倍
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6個百分點。
其中,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較快,增加值同比增長20%。家具等消費品制造業增速也超過5%。
在消費升級需求增加下,家電、工業新產品產量也快速提升。主要新產品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智能電視、顯示器產量同比分別增長94.1%和28.2%;安全自動化監控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等工業自動化轉型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1.3%和21.5%;智能音箱、影像投影儀等消費升級視聽產品需求增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3.5%和21.3%。
當然,表現更加突出的,還屬汽車制造業。
報告期內,廣州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9.5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值、產量同比均增長1.2倍,保持快速產出。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月全國汽車制造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為6.9%。相比之下,廣州汽車工業的表現遠超全國整體水平,稱得上為制造業“績優生”。
談到廣州汽車產業鏈,自然繞不開作為鏈主和領頭羊的廣汽集團。前三季度,廣汽合并營收達到799.76億元,同比增長45.1%;歸母凈利潤80.62億元,同比增長52.59%;累計生產汽車183.26萬輛、累計銷售182.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9%和22.2%。
利潤逆勢增長的背后是消費需求持續增加。前三季度全市限額以上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零售額更是將近翻倍,同比增長96.1%。
今年以來,廣州沖刺成為全球首個“超充之都”。4月,埃安超級充換電中心落成,將大力推進超充、快換網絡建設,計劃2025年在廣州建設超1000座超級充換電中心。
7月,廣汽集團與廣汽埃安聯合投資成立廣汽能源科技,圍繞充換電網絡建設及運營、技術研發、電池運營管理等領域開展業務,未來幾年投資額預計達到49.6億元。
南沙獨角獸巨灣技研也在5月正式動工建設總部及生產基地,項目預計總投資40億元、產能8Gwh、年產值72億元,計劃明年三季度試產。
廣州造車新勢力對大灣區的輻射作用也在顯現。自2017年小鵬汽車全球首個整車生產基地落戶肇慶以來,當地造車領域也踩下油門。2021年小鵬汽車肇慶基地生產整車8.4萬輛,實現產值201億元,同比增長235%。
1-9月,廣東規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9萬億元,同比增長3.4%;重點行業中,汽車制造業增長26.5%。
消費市場回暖
1-8月(錯月數據),廣州規模以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5800.88億元,同比增長4.5%,結束了自3月份以來各月累計增速的持續回落。
主要行業中,占比較大的軟件信息服務業、租賃商務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同比分別增長5.0%和6.1%。
部分細分領域也在三季度實現增速轉正。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同比增長1.9%,增速比1-5月提高2.7個百分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5%,增速比1-5月提高4.8個百分點。
暑假、中秋節等節假日也帶動旅游業復蘇。截至8月末,廣州城市接待過夜旅游人數累計達到2557.97人次,同比增加3.7%;其中8月單月達到440.28人次,增幅55.4%。
受暑期景區客流增多、旅游收入增加等因素帶動,文體娛樂業累計降幅自今年4月份以來首次收窄至個位數,同比下降6.4%,降幅比1-5月收窄12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34.96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除了上文提到的汽車類商品,健康消費需求持續釋放,限額以上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3.1%。另外,限額以上日用品類、家用電器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9%和3.5%。
電商和網購依舊在拉動消費上擔任重要角色。1-9月,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1778.7億元,同比增長14%。該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3%,拉動全市社零總額增長2.9個百分點。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平臺電商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合計同比增長7.1%。
都說“食在廣州”,餐飲網上消費也表現活躍。報告期內,全市限上住宿餐飲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餐費收入同比增長26.3%,增速比上半年分別提高1.2個和9.5個百分點。
此外,生鮮電商等新業態也有迅猛增勢。截至三季度末,醫藥電商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合計同比增長29.3%;生鮮電商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合計同比增長1倍。
作為最早旗幟鮮明出臺政策支持直播電商發展的城市,廣州在前期政策方面一直走在前頭。10月,全國首單電商申訴保險落地廣州,該保險由平安產險廣東分公司推出,為賣家提供協助審閱并回復合規問題通知函、重新復活封鎖賬戶、重新激活商品等五項服務。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轉正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1%,扭轉了1-8月全市完成投資額同比負增長的局面。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8%;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3.5%,民間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4.2%。
高技術制造業投資表現突出,同比增長54.4%,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42.5%,占比與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1.3個百分點;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78.2%和18.2%。
進出口方面,截至8月底,廣州商品進出口總值累計6700.97億元,同比變動-7.3%。商品進口總值和出口總值累計分別為3028.69億元和3672.28億元,同比變動3.7%、-14.7%。
此次三季度GDP成績中,廣州再次被重慶超越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自今年年中以來,兩個城市的GDP差距從近80億元擴大至近100億元。兩次反超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癥因:疫情。
疫情之下,外來人口流動性大、位于交通扼要的城市更容易受到沖擊。北京、上海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上海是前三季度唯一一個GDP累計突破3萬億元的城市,但同比增速為-1.4%。排在第二的北京增速也僅0.8%。
“北上廣深”中,除了深圳(增速3.3%),另外三個城市三季度GDP增速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
針對第四季度的表現,廣州市統計局坦言,“當前國際環境嚴峻復雜,在經濟平穩恢復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平衡、基礎有待加固的情況。”
進入第四季度,廣州第一個坎便是新一輪本土疫情。自10月28日以來,廣州當日新增病例數持續破百,目前正采取隔離管控、全員核酸檢測、暫停部分生產經營活動等方式應對疫情,海珠區、越秀區、白云區等多個行政區域已取消堂食。
加上受到臺風“尼格”影響,航班出現大面積取消。根據飛常準業內版數據,10月30日,廣州白云機場航班大面積取消,11月1日截至中午,廣州白云機場取消航班885班,取消率為75%。
下半年以來,隨著民航局逐步放寬國際旅客航線限制,9月當月白云機場國際航線完成旅客吞吐量同比大幅增長52.8%。不過前三季度機場旅客吞吐量依舊有29.2%的下滑幅度,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4個百分點。
而在疫情反彈和臺風天氣的影響下,白云機場在第四季度伊始便迎來不小挑戰。
11月1日,廣州新增本土確診病例73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53例,另有12例本土無癥狀轉確診病例。
在當天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目前疫情發展較為迅猛的海珠區實時傳播指數(Rt)已逐步下降到了2.0。針對當下疫情,中心負責人表示,正處于“多線作戰、多區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