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英格蘭銀行(即英國央行)啟動自上一輪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主動量化緊縮(QT),而就在幾周前,英國央行還在通過緊急購債緩解市場壓力。
當天,英國央行計劃拍售7.5億英鎊、剩余期限為3-7年的英國國債。為了刺激經濟,英國央行在2009年至2021年間持續實施量化寬松(QE),共購買了8750億英鎊(1.01萬億美元)的國債。
這次拍賣也讓英國央行成為七國集團中首個向投資者主動出售量寬債券的國家。
自今年2月以來,英國央行一直在通過被動QT來縮減其資產負債表,即不再購買新的國債來取代到期的債券。自那以來,英國央行的量寬債券持有規模降至8380億英鎊。美聯儲和加拿大央行也采取了類似的政策。
8月,英國央行表示希望在從9月下旬開始的12個月內將其國債持有總量減少800億英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它表示除了不對到期債券的收益進行再投資外,還需要每三個月出售約100億英鎊的國債。
但由于伊麗莎白女王9月去世,之后前首相特拉斯的減稅計劃又引發債市拋售,英國央行不得不將出售國債的計劃推遲。
在債市大規模拋售引發養老基金危機后,英國央行被迫實施干預,在一項持續至10月14日的緊急計劃中購買了190億英鎊的長期國債和通脹掛鉤債券。
債市波動平息后,英國央行近日表示,仍將堅持8月時公布的削減800億英鎊國債的計劃。
行長貝利稱,縮減資產負債規模是為了給下一次可能的危機做準備。他曾在去年6月于彭博發文指出,央行超大規模的準備金“可能會限制其在未來緊急情況下回旋的余地”,因此最好是先考慮調整準備金水平,而非等到持續加息之時。
英國國債的平均期限比其他國家發行的國債更長,因此英國央行必須出售國債,才能實現與其他央行通過允許其債券到期獲得的相同的縮表速度。
而且新冠疫情期間,英國央行的國債持有量幾乎翻了一番。在2021年12月頂峰時,英國央行擁有大約一半的英國已發行傳統國債。
量化寬松政策的逆轉可能有助于對抗通脹,因為它將推高借貸成本,減少向政府、企業和公眾提供的資金。不過英國央行指出,加息依然是控制通脹的主要工具,因為其影響相比QT更容易理解。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歐洲經濟學家霍林斯沃思(Paul Hollingsworth)表示,通過利率渠道收緊貨幣政策,這一方法是經過考驗的;但是通過量化緊縮來收緊,這對央行而言是一個未知領域,其帶來意外后果的風險顯然更高。
對英國財政部和央行而言,此次出售正值微妙時刻。二者都在從刺激經濟轉向遏制通脹。而且英國很可能現在已經進入了經濟衰退。
英國央行上個月指出,認為英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預計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將繼續萎縮0.1%。英國二季度GDP環比下降0.1%。如果一個經濟體的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則被稱作陷入技術性衰退。
英國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0.1%,重回7月時創下的40年來最高水平,同時也是央行2%的目標水平的5倍多。
9月,英國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關鍵利率上調至2.25%。市場預計,英國央行將在11月大幅加息75個基點,創下33年來的最大加息幅度,將利率提升至3%,即2008年末以來的最高水平。
英國央行于2021年12月啟動本輪加息,比美聯儲早了三個月。但后者步伐更大,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前已位于3%至3.25%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