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美妝頭條 張靜
今日(10月31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取消廣州市未提交年度報告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的通告。
通稿內容顯示,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取消截至2022年6月30日未通過國家藥品監管局新注冊備案平臺提交備案時間滿一年普通化妝品年度報告的廣州市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
美妝頭條發現,在清單中,有17萬產品因未提交年度報告被取消備案。
01、清單高達3688頁17萬產品“中招”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通告中表示,根據《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第五十九條和《國家藥監局關于實施〈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公告》(2021年第35號)等規定,已取消截至2022年6月30日未通過國家藥品監管局新注冊備案平臺提交備案時間滿一年普通化妝品年度報告的廣州市國產普通化妝品的備案。
除此之外,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同時表示,如果相關產品備案人對被取消備案產品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本通告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廣州市人民政府或者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行政復議。此外,還可以在收到本通告之日起六個月內直接向廣州鐵路運輸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廣州市未提交年度報告的備案產品清單”列表顯示,該清單共有3688頁,按照每頁的產品數量約為45個計算,也就是說有17萬普通化妝品因未提交年報被取消備案。美妝頭條發現,“中招”的產品涉及多個品類,包含面膜、精華、面霜、洗發水等多品類產品。
此外,在這17萬產品中,有眾多產品依舊在各大電商平臺售出。當詢問是否知道產品被取消備案時,很多店鋪表示并不知情。
02、運用合法手段,定期大清洗
早在今年4月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四)中就曾表示,自2014年6月30日實施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網上備案以來,備案平臺已經形成逾220萬條備案產品信息。受原化妝品監管法規制度不完善和舊備案平臺功能限制等原因,新《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以前完成備案的產品,有些雖然已經不再繼續生產,但產品信息依然在備案平臺上愈積愈多,逐步形成“僵尸”產品,給監管工作和社會公眾查詢都帶來了很大不便。
特別是有些化妝品無法找到備案人,產品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無法落到實處,給消費者健康安全帶來隱患,亟待通過合法手段進行清理。
為此,根據《條例》《辦法》規定,《國家藥監局關于實施〈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公告》(2021年第35號)進一步明確自2022年1月1日起,通過原注冊備案平臺和新注冊備案平臺備案的普通化妝品,統一實施年度報告制度。備案人應當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通過新注冊備案平臺,提交備案時間滿一年普通化妝品的年度報告。
如果逾期未按要求進行年度報告的備案產品,監管部門將依照《辦法》第五十八條規定,責令限期整改;備案人仍未按要求在規定期限內改正的,監管部門將依照《辦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取消相關產品備案。
03、多地出手,“僵尸”產品無處可逃
隨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推進,備案事項的逐漸完善,監管部門開始了對產品快速、高效地清庫存行動。
實際上,不只是廣東省相關部門對“僵尸”產品出手,吉林、江西、海南、福建等多地監管部門拉開了清理“僵尸”產品行動,取消了一大批化妝品備案。甚至有些地方保持著“兩月取消一批、公示一批”的節奏,令“僵尸”產品無處藏身。
比如,福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曾公示一批被取消備案的普通化妝品,涉及149家企業的898個產品。公告稱,該149家企業均為營業執照已被注銷(市場主體資格終止)的企業,898個產品則都是“僵尸”產品。江西省下轄3個市(鷹潭、撫州、吉安)市場監督管理局也陸續公示了一批擬取消普通化妝品備案名單,共涉及231款產品。其中不乏一些企業已倒閉、注銷。
除了相關部門取消備案產品,今年以來也有多起因經營銷售未經備案的化妝品而被處罰的案件,且處罰金額都不低。
上海陌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經營的國產普通化妝品“IIY定妝色乳”就因未向有關藥品監管部門備案被沒收產品,處違法經營貨值金額47400元4倍罰款人民幣189600元,罰沒款合計190784元。蘇州艾尼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浦東分公司因上市銷售、經營或者進口未備案且無中文標簽的普通化妝品,被罰23.05065萬元。貴州博詩雅科技有限公司因上市銷售未備案普通化妝品,被處罰沒款68756元。
從取消備案,到處罰未備案企業,可以預見監管部門正在不斷收緊對行業經營者的的規范與要求,雷厲風行地清理整治市場端的“疑難雜癥”。
04、“大限”延長但緩沖并非解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響,多個企業年報申報和產品資料補錄進程遭到暫停面臨產品備案“大限”。
為緩解企業壓力,多地發布關于疫情期間化妝品備案管理有關事宜延期通告。
上海市藥監局發布通告表示,相關注冊人、備案人無法在2022年5月1日前完成歷史產品信息補充填報的,要向所在地區市場監管局提交書面情況說明并附相應證明材料,在本市疫情影響消除后3個月內完成補充填報,原則上不超過2022年12月31日。
上海修花堂營銷總經理虎曉敏曾告訴美妝頭條,這種政策對于上海化妝品企業備案的來說肯定是好事情,無疑解決了一些企業的燃眉之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海市化妝品企業資料補錄的壓力。
此外,北京、廣東、江蘇等地藥監局也相繼發布公告提到,如果受到疫情影響,相關備案人、境內責任人無法在2022年5月1日前完成產品備案資料補充填報,應當向所在地市級藥品監管部門提供書面情況說明,在疫情影響消除后3個月內完成,原則上不超過2022年12月31日。
有行業人士表示,國家藥監局的化妝品備案時長的延長確實緩解了企業目前情況,但緩沖并非解綁,作為一個合格的化妝品企業,應時時刻刻按照規矩行事,不應存在僥幸心理。
自2021年各項新法實施后,美妝行業面臨著嚴厲的監管壓力。但這也同時預示著,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已經結束。畢竟大浪淘沙,能夠在嚴苛環境下存活下來的美妝企業,更能證明其實力的強大!
編輯:黃友枝
監制:陳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