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已經成了白色家電行業共同的難題,如何破冰,似乎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智家都有著不同的答案。
10月30日晚,格力電器發布了2022年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74.89億元,同比增長6.77%;實現凈利183億元,同比增長17%。
具體到三季度,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22.66億元,同比增長11.01%;三季度凈利潤為68.37億元,同比增長10.5%。對比美的集團,格力這份財報確實要好看不少,但是從根本原因來看,格力實際上也沒有擺脫地產周期的影響。
那么,在美的集團業績幾乎原地踏步的情況下,格力電器是怎樣實現營收以及凈利潤的雙位數增長的?
答案是銷售渠道的變革,換句話說就是,格力利潤的增長一部分是從經銷商體系中“擠”出來的。
根據格力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格力電器的銷售費用為83.47億元,同比下降了14.8%。實際上,在2020年之前,格力電器與經銷商之間一直是“親密無間”。有關報道顯示,當年董明珠投資珠海銀隆10個億當中,有7.5億都是來自于經銷商,可見格力電器、董明珠與經銷商之間的關系。
2020年,一場疫情改變了全球的商業結構,同樣被改變的還有格力。當時董明珠開始試水直播,面對采訪董明珠坦言了自己的初衷,她稱:“格力有三萬多家經銷商,我希望讓他們線上線下相結合。我算是開了一個頭,替他們探探路,逐步體驗線上的感覺。”
但實際上,格力嘗到了直播帶來的“甜頭”之后,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變革,不僅如此,格力還開始自建商城,把主要的銷售出口從線下轉到線上,讓線下上萬家的經銷門店來做體驗、配送、服務及售后。
而這么做的結果自然是激化了格力與經銷商之間的矛盾,讓以往親密無間的合作關系開始出現了動搖。
6月24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京海互聯于當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1億股,成交金額30億元,占格力總股本的1.86%。
要知道京?;ヂ摼褪歉窳Φ慕涗N商,在與格力電器長跑的15年里,京海互聯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董明珠過去重要的一致行動人,此輪減持完成之后,京海互聯持有格力電器股份下降至6.47%。
在格力股價如此低的位置減持,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
其實,經銷商與格力之間的“裂痕”并不只有這些。8月23日,據財聯社報道稱,格力已經停止了向河北經銷商供貨。而河北格力總經銷商董事長徐自發也公開表示,不做格力轉投飛利浦。
據悉,格力河北經銷商是格力電器最大的經銷商。所以,經銷商與格力之間的關系,我們在財報中就能找到答案。
從這個角度而言,渠道的變革并未給格力帶來新的增量,而是銷售體系的變化,因此格力未來的增長壓力依舊比較大,因為對渠道“動刀”只能解決少部分問題,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格力短期債務的問題。根據財報顯示,去年三季報格力電器短期負債只有193億元,而今年三季報已經上升至569.6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95%。而長期負債方面,一樣從去年三季度末的88.4億元增加到了今年三季度末的256.6億元,增幅同樣達到了190%。
綜合而言,格力雖然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速要比美的好很多,但是是否可以持續則是一個未知數,或許不用很久就會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