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77歲的巴西前總統盧拉·達席爾瓦完成了政治復活,將迎來自己的第三個任期。
當地時間10月30日晚,隨著第二輪投票的計票完成,巴西高等選舉法院宣布,勞工黨候選人盧拉以50.9%的得票率,戰勝現任總統博索納羅。他將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就職。
工人出身和左翼政治家是盧拉最顯眼的標簽,曾被稱為“巴西之子”。1989年,盧拉就開始競選總統,經過三次失敗的嘗試后,2002年他終于開啟首個總統任期,彼時他以61.3%的選票獲勝,四年后獲得連任,2010年他帶著87%的高支持率結束第二個任期。
卸任后的盧拉身陷囹圄。2018年,因腐敗和洗錢罪名,他被判處12年徒刑,并被禁止參選總統。他于當年4月開始服刑,580天后被提前釋放。2021年,因“訴訟程序錯誤和主審法官缺乏公正性”,巴西最高法院推翻了此前對盧拉的定罪,為其開啟第6次競選鋪平了道路。
在盧拉的兩個任期內,這個拉美最大的經濟體得以騰飛,進入“金磚國家”行列。盧拉政府還贏得了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在國際舞臺上的存在感大大增強。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稱贊其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政治家”。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美大所副所長周密對界面新聞表示,盧拉的獲勝,體現了巴西人民對當前國家經濟的不滿,對他政績的懷念,在一定程度上助其重回總統寶座。
“在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民眾對他懷有期待,希望他能給巴西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來更加穩定的物價,期待能夠回到當年的狀態,”他說。
然而,重新歸來的盧拉面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分裂和對立的局面,以及全新的國際格局。
大宗商品之外靠什么?
盧拉在勝利演講中明確表示,他的首要任務是改善巴西窮人的生活,通過福利金、稅收改革等福利政策“重建巴西”。這與他上一個任期內的承諾類似。在他8年的執政期間,巴西經歷了軍政府時期后的第一個經濟騰飛階段。通過國家福利和教育計劃,盧拉政府帶領數千萬人脫貧。
彼時,他的福利政策由全球大宗商品熱潮帶來的高收入支撐。坐擁豐富的大豆、鐵礦石和原油等大宗商品資源,盧拉政府通過國有經濟創收,同時融入國際市場,創造了經濟奇跡。
時過境遷,目前全球經濟波動正在推高能源價格,而干旱等氣候危機正在破壞農業生產,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劇烈動蕩。另外,不少國家都在飆升的能源價格和通脹之中掙扎求生。
“現在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美元強勢升值,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這對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高負債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壓力非常巨大。”周密指出。
瑞士私人銀行Lombard Odier的首席投資官Stéphane Monier撰文稱,由于高利率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以及全球對原材料的需求放緩,預計2023年巴西經濟增長將從今年的2%降至不足1%。另外巴西政局仍然兩極分化,財政支出大幅變動的空間較小,將重點關注政府債務前景。
“巴西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曾在2020年達到近99%的峰值,今年開始觸底,預計2023年逐漸上升。債務改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其中,中國的需求尤為關鍵。”他寫道。
近期,巴西債務現好轉跡象。據10月31日巴西央行公布的數據,受益于經濟的名義增長,9月份的債務與GDP的之比從上個月的77.5%降至77.1%,刷新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重回世界舞臺
在外交上,分析認為,盧拉將帶領巴西重回國際舞臺,尤其是加強與其他金磚國家的合作。這種期待從主要國家領導人的反應可以得到印證。盧拉獲勝消息傳來后,包括美國、歐盟、拉美在內的多位領導人均對其表達了祝賀。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Adrienne Arsht拉丁美洲中心的高級主管Jason Marczak表示,盧拉將自己定位為南方國家的領導人,預計他將重返南-南外交,加強與阿根廷、智利等鄰國的合作。巴西圣保羅州工業聯合會的貿易和國際關系主管Tatiana Prazeres指出,盧拉政府將金磚國家組織視為重要平臺,預計將重振該集團的地位。
外界普遍認為,盧拉上臺利好中巴多個層面的合作。波士頓大學帕迪全球研究學院研究教授、前智利駐華大使Jorge Heine稍早前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表示,中美貿易摩擦令巴西受益,巴西大幅增加了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尤其是大豆和牛肉。
周密也表示,中巴農業合作緊密,過去幾年,巴西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大豆進口來源國。該國的農業從業者仍然希望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包括物流和倉儲等基礎設施,以及提高加工能力的合作,從而促使他們的資源更多地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同時,周密指出,需要考慮的是,目前的經濟條件已經有所變化,有利和不利因素混雜,不能簡單認為,盧拉上臺就意味著中巴經貿合作能夠回到原來的水平,或者說有更加良好的環境。“例如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態度,對我們形象的負面渲染,使得一些國家在開展對華貿易時有些擔心。”他說。
在目前的公開表態中,盧拉對環境保護和多邊貿易都做出了承諾。在勝選演講中,他表示將邀請國際社會合作以保護亞馬孫雨林。同時,他還將尋求公平的全球貿易,而不是“迫使我們國家永遠成為原材料出口國”的貿易協議。
然而其政策的施展余地很大程度上受國內分裂局勢掣肘。事實上,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對盧拉來說,如何團結高度分裂和對立的國內社會是其最大的挑戰。
強大的反對勢力
從此次大選的投票結果來看,巴西社會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分裂狀態。盧拉僅以不足2個百分點險勝,這是自1989年該國實行民主選舉以來最小的獲勝優勢。同時這也意味著,巴西有將近一半的人是盧拉的潛在反對者。巴西現有人口達2.14億。如何團結這些人,將是考驗盧拉的巨大挑戰。
另外,雖然博索納羅敗選,但是他的右翼政黨目前在國會中擁有多數席位,這將掣肘盧拉的政策推出或改革。

巴西Getulio Vargas基金會的國際關系教授Oliver Stuenkel指出了盧拉解決問題的急迫性。他表示,盧拉需要為全體巴西人服務,盡管距離正式上任還有2個月,但是他必須“馬上”著手與反對者對話。
周密也表示,面對如此巨大的潛在反對者,盧拉需要調整政策取向,不能只關注支持者的態度,這可能會得罪規模龐大的另外一方。這將是盧拉上臺后面臨的大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發稿,博索納羅尚未承認敗選。10月31日,支持博索納羅的卡車司機團體封鎖了該國27個州中的12個州的道路,以抗議大選結果。
重新歸來的盧拉是否能夠實現權力平穩過渡,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