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網
近日,小熊電器(002959) 披露三季報,公司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5億元,同比增長16.29%;凈利潤9219.07萬元,同比增長84.51%。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99億元,同比增長14.1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億元,同比增長27.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8億元,同比增長40.46%。
但是在亮眼的業績背后,卻是投資者的減持。在發布三季報的同時,小熊電器被深股通減持15.8萬股,最新持股量為227.47萬股,占公司A股總股本的1.46%。此前,深股通曾連續6日減持小熊電器的股票。
業績亮眼卻遭接連減持,作為眾多小家電企業中最具有話題性的企業,小熊電器為何總是有著那么多的爭議呢?
爭議不斷
據家電網了解,截至今天收盤,小熊電器的股價為54.99元/股,距其最高股價時期已經跌落約有67%。
以創意小家電+互聯網為概念,小熊電器一經上市就備受關注。從最開始的爆款酸奶機,到后面慢慢打磨出了幾十個創新品類,小熊電器的加濕器、電燉鍋、絞肉機、打蛋器、酸奶機、煮蛋器、電熱飯盒7大品類在2018年雙十一奪得了累積銷量冠軍。其家電產品也以高顏值、潮流營銷等特點博得不少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然而,在小熊電器達到股價最高值沒多久后,其馬上遭到股東的減持。2020年9月1日晚間,小熊電器公告稱,股東施明泰、龍少柔、龍少靜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在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
今年年初,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管理的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股票基金減持小熊電器33.06萬股。10月19日-10月25日,小熊電器又遭深股通連續減持共計54.65萬股。
除股東減持外,小熊電器還有產品的質量問題存在。2017年在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流通領域小家電質量抽查檢驗結果中,小熊電器型號為DGJ-C608的蛋糕機因標志和說明、結構不合格而上黑榜,此前還有面包機、電飯煲、酸奶機等被查出有質量問題。
2020年12月31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示的《關于2020年電商領域旅行箱包等18類消費品專項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報》顯示,在涉及廚房機械方面,標稱生產者為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由溫州市盛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銷售的料理機(規格型號:LLJ-P03A1;生產日期/批號:20200303)不合格。
2021年5月12日,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公示:近期,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本市生產、銷售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電玩具、建筑用鋼化玻璃、家用及類似場所用過電流保護斷路器、嬰幼兒安撫奶嘴、吸奶器等產品的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經檢驗,本次抽查發現不合格產品458批次,其中小熊電器生產的安撫奶嘴赫然在列,不合格項目為“擋板一般要求”。
有業內人士表示,小熊電器身上的爭議,是其公司在經營策略上的問題所導致的。也正是在這種經營策略的影響下,小熊電器毀譽參半。
承壓能力令人擔憂
2006年3月,小熊電器正式成立。在其成立的前十年,小熊電器一直在小家電市場的邊緣徘徊。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人們對享樂型家電的消費需求增加,小熊電器推出的酸奶機、加濕器、電熱飯盒等高顏值小家電開始接近小家電市場的核心。
2020年疫情爆發,由于防疫需求,人們不得不居家辦公,由此催生“宅經濟”。小熊電器推出的享樂型小家電頓時成為受疫情壓力影響下消費者們的“安慰劑”:吃著酸奶機做出的酸奶、吐司機烤出的吐司、空氣炸鍋炸出的烤雞、電燉鍋燉出來的補湯,人們通過這種生活中的“小確幸”來麻痹自己,獲得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受這種消費需求的影響,小熊電器迎來高速增長期,同時其業績也是十分亮眼。股價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從最初34塊的發行價,最高飆升至165元,在一年多的時間內上漲接近5倍,市值最高達258.8億元。據公司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7.17億元,同比增長44.51%,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2.54億元,同比增長98.93%,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4.16億元,暴漲250.91%。
然而好景不長,當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后,“宅經濟”的紅利消退。這些享樂型小家電被買家們或束之高閣,或扔進閑魚,小家電市場的需求一下暴跌。
在這一影響下,小熊電器在2021年迎來業績的大幅下滑。據同花順數據,小熊電器股價在2021年全年整體大跌超40%。數據顯示,2021年1月4日,小熊電器當天收盤價為109.06元/股(按前復權算);2021年12月31日當天收盤價為63.87元/股(按前復權算),即小熊電器在2021年,其股價整體下跌了41.44%。據小熊電器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65億元,同比下降5.32%;凈利潤1.89億元,同比下降41.29%;每股經營性現金流-1.71元。
可以看出,小熊電器在面對市場不景氣時呈現出的抗壓能力并不強。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這是由于小熊電器長期以來的經營策略所導致的。
首先是過于依賴天貓商城、京東商城、唯品會等第三方渠道,根據公開數據,2016年-2018年,小熊電器的線上銷售額分別為9.6億元、15.09億元和18.33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8.61%、91.6%、91.93%和90.41%。
過度依賴線上銷售,倘若未來無法與上述電商平臺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或上述電商平臺的銷售政策、收費標準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等情況時,都將對小熊電器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事實上,由于線上銷售渠道成本越來越高,入駐京東、天貓等平臺需要繳納各種名目繁多的服務費,電商渠道銷售產品還需要抽傭金,像小熊電器這種品牌溢價能力比較低,產品單價銷售均價即客單價比較低的企業,未來生存空間不容樂觀。
同時,小熊電器還要面臨互聯網平臺的流量飽和、行業巨頭競爭等帶來的壓力,如果沒有特別能打的產品,企業未來的成長空間或許會很快就見頂。
可惜的是,小熊電器長期以來重營銷輕研發的策略讓其很難拿出高技術含量的小家電產品。2016年至2020年,小熊電器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45億元、2.47億元、2.86億元、3.96億元和4.40億元,銷售費用分別為研發費用的8.77倍、9.85倍、6.03倍、5.18倍和4.19倍,但是經過2021年的市場不景氣打擊后,2021年小熊電器的銷售費用高達5.53億,是研發費用的4.2倍,根據最新的三季報數據,小熊電器的銷售費用是4.59億,是研發費用的4.5倍。這樣的反彈,小熊電器能否面對接下來可能會越來越差的市場環境,這實在是令行業感到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今年業績向好的原因,小熊電器方面給出的結論是,去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業績基數低,今年反過來原材料價格下降使得成本端受益。其次,公司經營策略調整,提升了經營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