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查沁君
10月28日晚,公考龍頭中公教育(002607.SZ)交出今年三季度成績單。‘’
截至2022年9月30日,該公司三季度營收約16.67億元,同比增長15.36%;凈利潤6824.01萬元,同比增長108.6%,環比增長107.66%。三季度業績同比、環比均實現扭虧為盈。
但由于受持續的疫情防控及省考延期雙重影響,該公司前三季度的總營收仍同比下降38.2%至38.94億元,凈虧損8.23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減少6820.65萬元。
針對三季度的業績起色,中公教育解釋稱,主要原因是隨著疫情常態化和防控措施精準化,三季度招錄考試恢復正常,上半年因考試延期積壓的待確認收入在三季度也獲得部分釋放。
中公教育未披露具體業務板塊的營收情況,但提到了三季度的線上培訓收入為6.42億,同比增長29.36%。
從上半年業績來看,中公教育的公務員招錄培訓業務下滑最為嚴重,同比減少68.99%至7.18億元;事業單位招錄培訓、教師招錄及教師資格培訓分別同比減少近三成。
傳統招錄考試培訓業務增速放緩的同時,中公教育也在探索學歷提升、職業技能培訓等新業務。
2022年,該公司成立職教事業部,并于2月成立子公司,獨立運營職業教育相關業務,以新的團隊構架進入職教市場。今年5月,上線泛職業提升平臺中公優職。6月,上線企易學堂APP,加速布局企業培訓賽道。
在產教融合方面,其在湖南、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與多所本科、大專、中專學校開展了合作。合作模式包括共建數字經濟、融媒體、智能制造、數字文創、人工智能和智能航空等六個方向的產業學院,以及數字化校園、學歷提升、技能拓展等合作。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到“十四五”時期末,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
《意見》還提出,鼓勵各類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培訓機構。
二十大報告中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單獨成章進行一體部署,并明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目標要求。結合今年5月教育部重新修訂《職業教育法》,以及9月中央制定“政策貼息+專項再貸款”的組合拳,重點支持教育領域的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教育行業近期又重新成為資本市場焦點。
擴大營收的同時,中公教育前三季度一直在“縮衣節食”。
該公司前三季度的營業成本為24.21億元,同比下降32.54%。主要系報告期內多省市疫情影響,面授班開班減少。同時,因師資人員減少,人工支出相應減少以及經營虧損影響員工績效降低所致。
前三季度的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管理費用分別為10.74億、4.82億、6.87億元,分別同比減少27.2%、42.3%、49.75%。中公教育縮減了非核心業務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使得相應的人工支出得到減少。經營虧損也一定程度使得員工的績效降低。
截至9月30日,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4.57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9.75億元減少約76.86%。
展望四季度,中公教育表示,將采取更加謹慎的態度,通過精益化經營、降本增效、及時研判和應對市場風險,并通過結構性產品調整、加速布局職業教育發展等手段,對沖疫情及衍生風險,努力實現2022年度經營提振計劃。
截至10月28日收盤,中公教育報4.25元/股,下跌3.85%,總市值262.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