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
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發布
據國家發改委周五消息,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和上一版相比,新版主要變化有:一是持續鼓勵外資投向制造業。全國目錄繼續將制造業作為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方向,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新增或擴展元器件、零部件、裝備制造等有關條目。二是持續引導外資投向生產性服務業。全國目錄將促進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作為修訂重點,新增或擴展專業設計、技術服務與開發等條目。三是持續優化利用外資區域布局。結合各地勞動力、特色資源等比較優勢擴大中西部目錄鼓勵范圍。
發改委發文促進光伏產業鏈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周五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健康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提到,創造條件支持多晶硅先進產能按期達產,支持多晶硅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研發,提升生產線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降低能耗水平,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優良率。推動建設項目按期投產達產。鼓勵上下游一體化、戰略合作、互相參股、簽訂長單,支持建設光伏產業園區。
銀保監會稱拋本幣買外匯將來一定會后悔
據財聯社報道,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周五表示,盡管短期內有一些不穩定因素影響,但人民幣的市場地位不會改變,人民幣長期走強的趨勢不會改變,我國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和巨額的對外投資凈資產,為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了強有力保障。過去三十多年來,凡是看貶人民幣的企業和個人都吃了虧。現在拋本幣買外匯,將來一定會后悔。
科創板做市借券業務細則發布
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結算等周五聯合發布《科創板做市借券業務細則》,明確了證券公司從中證金融借入科創板股票用于做市交易業務的有關操作和要求。作為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的配套,細則與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相關規則有效銜接,旨在通過為做市商提供券源支持,降低做市交易成本,有效發揮做市商機制作用,提升股票流動性和定價效率,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
財經觀點
伍戈:房地產對地方財政的拖累可能延續至明年年中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在研報中指出,地方財政收入中至關重要的一項來源是土地出讓。隨著房地產的持續下行,該收入急劇萎縮。諸多先行指標來看,房地產對地方財政的拖累可能還將延續至明年年中。這顯然會壓制地方政府在消費、投資等領域拉動經濟的能力。同時,疫情對地方財政的影響不僅在收入端,還體現在衛生健康等支出端。鑒于冬季疫情往往加劇,相關支出仍將持續。防疫管控越嚴的地區,其債務風險上升更顯著,尤其是管控強度達到一定程度后,信用風險甚至非線性抬升。
曹遠征:低碳經濟可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提供長期動力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近日在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舉辦的活動上表示,長期以來,基建投資是中國對沖經濟下行的重要調控手段,但基建背后的土地財政不具有可持續性,暴露了基建自身不可持續作為調控手段的事實。低碳經濟可以接過基建的“接力棒”,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供長期動力。據其測算,如果按照巴黎氣候協定的要求——2050年將氣候變暖的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范圍內,中國大概需要投資100萬億元才能滿足要求。每年大概需要持續投資2.5萬億-3萬億元,持續將近30年,它可以成為一個持續增長的引擎。
相關閱讀:曹遠征:基建投資對沖經濟下行不再可持續,低碳經濟可成為接力棒
財經數據
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提升
中國人民銀行統計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3.29萬億元,同比增長3.2%,比上年末增速低4.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8488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7%。截至三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67萬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比上半年高2.4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1.3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91萬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比上年末低7.2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0%
交通運輸部周五稱,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155454萬噸,同比增長0.1%,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1933萬標箱,同比增長4.0%。
滬指收低2.25%,人民幣對美元跌484點
截至股市收盤,上證綜指報2915.93點,跌2.25%;深證成指報10401.84點,跌3.24%;創業板指報2250.51點,跌3.71%。盤面上看,匯市方面,截至16:30,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官方收盤價報7.2565,較上一交易日下跌484個基點,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1698,下調128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