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管財經
選址對投資酒店有多重要?
秋果酒店創始人劉偉曾公開表示,他投資第一家酒店時,僅僅是因為位置好。雖然租金不便宜,但就是感覺能賺錢,結果不到3年就回本了。劉偉坦言,從那之后,他就深深地意識到,只要是位置好,市場就一定會給投資人回報。
然而,優質物業十分稀缺。之前就有酒店投資人稱,他曾看過近十個物業項目,僅有一處有把酒店開成功的可能。
關于選址,甚至在很多酒店開發者中間還流傳著“七分靠選址,三分靠經營”、“選品定天下,選址定生死”等黃金定律一說。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酒店選址要看哪些方面?背后又有哪些商業邏輯?
選址至少看破兩層“窗戶紙”
以往,連鎖經營行業選址都會采用一個“笨方法”:店前數人數、晚上數燈數。也就是說,白天測試10分鐘人流量,晚上數周邊業態、住宅的亮燈數,以此來估算一家店能開起來的可能性。
但在現實的選址過程中,投資人很容易按照自身的理解做判斷。
不久前,有酒店投資人向《酒管財經》講過他投資酒店的一段經歷,同樣是因為選址,讓他的回本周期延長了近2年時間。
2018年,張強(化名)打算做酒店生意,最終他看上了一處位于十字路口的老物業。3公里內有醫院、有寫字樓,店前有10多個停車位,旁邊的連鎖超市客流量不斷,而且店前不遠處還規劃有地鐵站點,在他看來這是個相對不錯的位置,適合開一家快捷酒店。
敲定品牌與裝修之后,不到一年時間酒店開張,營業狀況好于預期,平日出租率維持在80%上下,周末出租率可達到95%以上。
開店1年后,張強得知,酒店所在的位置要修地鐵站,隨即店前拉起了鐵皮圍擋。
張強稱,從長遠來看,地鐵站意味著更大的人流量,現實是如果站在路對面酒店的門頭被擋住了多半,停車位也被劃為施工區域。
隨之即來的問題是,嘈雜的鋼筋混凝土噪音,多次遭到顧客的抱怨。
酒店生意不同于旁邊的超市,顧客賣完就走,對環境沒有太高的要求。
雖然張強也進行了一些入口提示改造,但生意狀況很快滑落,如果等地鐵建成,起碼需要一年半時間。
“此后就出現了疫情,酒店經營狀況一直未能恢復,已經在往里貼補費用,今年開始作為隔離酒店來使用。”張強稱。
事實上,張強的選址并非全是硬傷,在物業合適的基礎上,可能還要再往下看一層,是否還有另外的不可抗力因素。
也就是說,開店選好址的關鍵點是,不僅要看物業的正當時,還要看未來的潛在競爭與經營的可能。
其實關于選址,各酒店集團都有一套自己選址心法,只有做足了選址的基本動作,酒店才有后續盈利的可能。
酒店競爭力,選址占一半
關于酒店選址,《酒管財經》詢問了多個酒管集團的專業人士,經過總結將從物業選址的4個維度、商圈流量判斷的3個時空,物業配套這3個層面來解析如何進行酒店選址。
物業選擇的4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選擇城市
疫情前,國內的大中城市或百強縣是酒店集團爭搶的對象。而在疫情時代,特別是在當下一些以旅游為主的城市,人口較少或者是驟減的城市應當謹慎選擇。
有酒店開發人員認為,這些地區之所以慎重投資,可能存在人口流入越來越差,或者是受疫情的干擾特別嚴重。
另外,選擇投資地,不僅要研究這個城市框架的發展趨勢(城市不斷建設,發展重心可能偏移)。可以留意幾個方面:
·新城
·高速路口
·高鐵站
這三個地方都是城市發展具有方向性的選擇,或者布局未來發展。
第二個維度:選擇商圈
商圈的流量就決定了酒店的流量,另外商圈又決定了這個酒店的客源定位,以及后續的定價及服務。
另外,商圈的業態決定了酒店的檔次,周邊住宅的賣價在本地區處于什么水平,周邊有沒有類似萬達、新華聯、華潤、肯德基等商業配套。住宅偏高的區域相對應商業配套也完善,消費的能力也相對較高,住宅偏低的區域消費能力一般,配套的業態也一般。
第三個維度:金角銀邊作為優選
金角即十字路口四個角的門店,這種位置門店的曝光量大,同時也具備較好的流量轉化。而銀邊則次于金角,主要是在金角位四周的街道上。
具體來講,門店位置最好位于核心客源行為目的地行車的右上方。
第四個維度:高層建筑優于多層,多層優于低層
建筑物越高越挺拔,能彰顯酒店的氣勢,酒店的層次越高,定位就會越高端,層數越低的酒店大多周圍業態混亂,所以總原則是多層建筑優于低層建筑。
除了上述四個維度以外,弘峰酒店集團董事總經理張保生介紹,投資人在選址前,還要了解到周邊是否有新規劃的建筑,新建筑是否適合做酒店,能開多少個店,因為它會造成客源節流,勢必要估算一下未來的打法。他把這個打法叫核心地段空心化。
具體來說就是,當一家酒店位置較好有吸客的優勢,競品就有可能在酒店的上客途經的關鍵的點設置一個門店進行截留,即造成門店空心化,客人可能被截留一半。除非競品是行為目的地的酒店(比如地標酒店),這就另作別論。
分析酒店及所在商圈的“三個時空流量”
酒店物業所處位置在不同時間段的流量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分析不同時段的淡旺季。
投資人可根據同業或同一級別酒店,根據周邊的產業功能、交通環境、業態等來進行分析。
所謂“三個時空流量”,首先是每個月的流量,比如像鄭州一類的新一線城市,春節期間城區人口大幅回落。還有一些高校周邊的酒店,在寒暑假期間,也可能有明顯的客流量下滑。
其次,是要分析一周當中的波峰跟波谷。
據酒店同行介紹,早前洛陽欒川景區有一個酒店物業,從租金到位置都沒問題,當測算完一周的流量后發現,多天客流量不太理想,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最后,不同酒店位置,它周邊業態的不同,導致白天的流量和晚上的流量是不一樣。投資人可能白天去看的時候周邊目標人群流量很好,而到晚上8:00以后,基本沒有上客。
按照城市功能及業態類型來看,具體到一天時間的上客分布:
· 白天上客大體上有:行政機構、金融中心、會展中心、車站、碼頭、醫院、寫字樓、商超大型的工業區、生產區、商業中心、風景旅游區等;
· 夜間上客大體上有:大型酒吧街、大型餐飲夜市、旅游風情街、娛樂場所、電影院、車站、碼頭等。
物業配套齊,投資省成本
物業配套分為兩塊,一塊是基礎配套,一塊是后臺的配套。
酒店經營的基礎配套:
基礎配套由外及內來看,首先是停車位,酒店沒有停車位是一大硬傷。
一般來說,停車位數量最好是床位量的50%,當然在30%以下,就要評估一下,是否周邊能讓顧客停車。
第二個門頭招牌,廣告招牌的位置及大小決定了酒店獲客成本的高低。
在廣告咨詢行業,好招牌的定義一般是“字要大,燈要亮”,也就是門頭盡量要寬,要有足夠多的空間預留給招牌的位置。
但國內外一些高端酒店,可能在招牌上走的是極簡風或小門牌,這類靠品牌賦能的酒店不適合上述做法。
第三是需要有一個配套的酒店大堂,根據酒店定位,酒店大堂越漂亮,獲客的成本就越低,平均房價也就越高。
第四,酒店的外立面是否破舊和門窗隔音效果如何?有些老店改造,老店改造真正的價值在于它的地段、租金,房屋結構會比較適合,但是它的外立面、門窗一般都會出現問題,可能需要翻新,這也是增加開店成本的一項。
第五,是否有酒店專用的電梯?沒有專用的電梯,就意味著酒店的價格檔次上不去。有的酒店和寫字樓共用,一同乘坐電梯有辦公的白領、上培訓班的孩子,體驗很差。
第六,是否有消防設施、消防通道?有些消防通道不合格,在樓梯后重新架設消防設施,費用可能需要數十萬元,關鍵是有些地方它就沒有地方增加消防通道,這類物業具有致命傷。
第七,酒店的供配電系統,供配電系統作為建筑電氣系統的主要部分,其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建筑電氣設備的投資、運行及管理。
有酒店同行介紹,他曾投資過一家酒店,當時物業僅配備了350千瓦的變壓器,由于酒店的規格是四星級,空間面積有1萬多平方,350千瓦顯然是不夠,后續又增設了變壓器及雙回路,僅電路改造一項就花費了近300萬元。
第八,酒店排污通道排污量是否合適?是否需要給排水管道的改造。
第九,是否有專門的排氣井?有些酒店沒有專用的排氣井,平層排氣就會出現臭味,若通過技術方式來進行改造影響投資的成本。
酒店后臺配套:
比如酒店物業有沒有規劃倉庫、公共衛生間、洗滌間等,甚至還有員工的自助餐廳,另外還包括是否有放置熱水設備、中央空調,弱電機房的空余位置。
早前有過一個酒店遭投訴案例就是,沒有空調、熱水放置位置,酒店直接架設到房頂造成了共振噪音。
最后一項是關于租金。
業內有句話,酒店掙不掙錢還要看租金,好位置可能租金高,反之,不好的位置看似便宜,但是沒流量。
一般來講,酒店租金最好不要超過營業額的30%,超過這個數字,既定的投資回報很難實現。
另外,在當下這個階段,投資人與物業簽合同之前,最好雙方商議簽署有靜默管理或封控期間免租,降低因不確定性因素造成的營業重壓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