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傳媒
“什么都沒買,購物車都沒加。”
“不管折扣怎么樣,不買,立省百分百?!?/p>
“促銷太多,隨時都有活動,不用等雙11,雙11實在沒吸引力,也沒便宜多少?!?/p>
“瞅了好幾天也沒啥想買的,一年不如一年了,越來越不期待雙11了?!?/p>
……
這是筆者詢問朋友,他們的回復,對于一年一度線上狂歡——雙11,普遍期待值并不高。
筆者打開小紅書,輸入“雙11攻略、雙11購物清單”等關鍵詞后,發現超4000篇,據蟬媽媽數據統計,雙十一小紅書上相關熱搜詞瀏覽量破億。
然而,在B站、微博和視頻號,筆者經常刷到KOL對于李佳琦雙11推薦的美妝品,進行雷品的反安利。
理性消費,不光上了李佳琦預售當天的背景墻,還成為了消費者的口頭禪。
10月24日,天貓雙11預售首日,平臺戰報如約而至,品牌戰報雖然有,但卻寥寥無幾。
大環境不好的2022年,一邊是消費熱情并不高漲,對大促的期待有所下降,一邊是品牌和品牌要“恰飯”和“營業”,這一屆的雙11到底好不好帶呢?
可持續美妝的發展,又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財富密碼”呢?
預售冰火兩重天,雙十一數據撲朔迷離
10月24日雙十一預售首站落下帷幕,天貓、抖音各大平臺相繼公布了雙十一預售戰報。除此之外,更多品牌對于雙十一的戰報只字未提,顯得悄無聲息。
從天貓大美妝公布的美妝整體類目數據來看,自10月24日20預售開始到23:59,短短4個小時內,4個品牌預售成交額破10億,10個品牌預售成交額破5億,56個品牌預售成交額破億,破億單品更誕生了52個。其中,美妝預售TOP20榜單中,歐萊雅、蘭蔻、雅詩蘭黛這些國際大牌名列前茅,在國貨中,珀萊雅、薇諾娜、夸迪、自然堂、相宜本草等均有上榜。
而各大美妝品牌在除天貓平臺外的其他平臺亦有不俗的成績,據蟬媽媽數據統計,在抖音雙十一預售護膚與彩妝香水榜單中,薇諾娜、自然堂、花西子等多個國貨品牌占據前列。
就單個品牌的雙十一表現層面,薇諾娜天貓預售成交額位居整體美妝類目第四、護膚類目第二,是國貨品牌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其中,薇諾娜舒緩修護凍干面膜4小時爆賣超390萬盒,銷售破4億,成功斬獲天貓預售商品NO.1,此外,明星單品舒敏保濕特護霜爆賣超200萬支、清透防曬乳超90萬支、高保濕修護面霜超27萬瓶,新品舒緩保濕特護精華液也爆賣超60萬支!
另據悉,優時顏預售2.5小時銷售即破億,超店鋪去年雙11全場銷售,且同比去年首日4小時增長109%,潔面更是2分鐘成交1,035,000支,第2代微笑眼霜200,000件1秒售罄。
然而,多數品牌對于雙十一預售首日戰報諱莫如深,遲遲未公布。
由于機制限制,平臺將會在雙十一開始兩個月前展開價格監控,甚至要求商家在最低價的基礎上讓利10%。在此規則下,部分品牌將會面臨很現實的問題:不參加雙十一得不到流量,參加活動又會造成巨大損失。面對這一情況,多數品牌表示“雙十一重在參與”,但也有品牌甚至透露,其已退出雙十一的競爭。
此前營銷界有達成一個共識,即真正健康的品牌,70%的收入應該來自于品牌勢能及信賴感轉化的高復購和高溢價,30%的收入才靠短期促銷或打折大促。顯然對于一些品牌勢能還不夠的品牌而言,雙十一的打折大促無異于“飲鴆止渴”,更容易折損品牌價值。
于是,雙十一成了頭部品牌的狂歡,于其他而言,遇冷已成為普遍事實。
李佳琦羅永浩開播,直播展開流量爭奪
除商家打出的價格戰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各大直播間的流量大戰。
回歸后的李佳琦直播間一直是平臺、品牌乃至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是雙十一的流量中心。李佳琦于24日下午15:00便開始了預售預熱,截至下播前,李佳琦直播間觀看人數達到4.56億,再創歷史新高。
據星圖數據統計,李佳琦直播間預估銷量達4238.6萬件,當晚上架商品291個,共計126個品牌;破億單品數和品牌數均為58個,預計總銷額為14.92億元。
抖音頭部主播羅永浩與“交個朋友”直播間24號晚20:00在天貓首播,3小時觀看人數達到4800萬。雖然首次跨平臺直播,“交個朋友”直播間出現了弄錯價格,分不清優惠的失誤,但不可否認的是,羅永浩的入駐,成功為天貓雙十一引流。
頭部主播廝殺激烈的同時,腰部主播的直播間同樣熱火朝天。
蜜蜂驚喜社,烈兒寶貝等多個核心腰部主播,開播一小時,觀看人數達到千萬級以上。據統計,當晚20:00-23:59短短4小時內,今年天貓雙11預售淘寶直播即產生了130個預售金額破千萬的直播間。腰部主播與新主播分別為平臺帶來365%、684%的爆發式同比增長,成為平臺直播的重要力量。同時直播機構也獲得了的165%的增長。
誠然,直播帶貨憑借低價優惠以及詳細的產品介紹成為了雙十一的主戰場,但是問題仍然存在。
數月前發布的2021網絡(表演)直播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市場規模達1844.42億元,截至2021年12月,主播賬號累計近1.4億,2022年上半年新增開播賬號826萬個,預計2022年國內直播電商交易規??蛇_34879億元,同比增長47.69%,直播電商逐漸常態化。
就消費者而言,直播電商常態化的現象導致“每天都是雙十一”,“全網最低價”的營銷噱頭已經留不住消費者。
就主播層面而言,去年以來,淘寶直播推出多項主播政策,全力扶持腰部主播和新主播,實際上,可以看做一種流量的焦慮。李佳琦作為超頭主播,掌握了平臺大部分的流量,造成平臺過度依賴一個頭部主播,中腰部主播以及新主播難以發展。羅永浩此次入駐天貓,是單一平臺“獨播”的局面被打破的信號,多個平臺引流發展勢必會成為直播行業的新趨勢。
理性主導消費,雙十一能否重整旗鼓?
不論是平臺和品牌的預售數據,還是直播盛況,都印證了消費者對于雙十一的熱情似乎有增無減。
事實真是如此嗎?
10月25日,貝恩公司發布的《2022年“雙十一”:客戶忠誠度比萬億級銷售更值得追求》報告中指出,預計今年的雙十一消費增長將進一步趨緩。
為更好地了解雙十一消費意向,貝恩對中國近3000名消費者發起調研,調研顯示,在參加了去年“雙十一”且今年打算繼續參加的受訪者中,有34%的消費者計劃在今年“雙十一”期間減少線上和線下的總支出;僅有24%的受訪者表示會增加消費支出。2022年雙十一單從消費者參與量方面來看,預計與往年相比將有所下滑。
荔枝新聞也在微博發起了問卷調查,其中認為“理性對待,適當買一些”的人數占55%,而“買到錢包空空”的人數僅有16%。日趨理性的消費者對雙十一表現得意興闌珊,這也是多數商家無法玩轉雙十一的緣由之一。
此外,雙十一在多個平臺同時展開,消費者在購物時對于平臺的選擇更加多元化,認為購物不必忠于一家,多數消費者更傾向于多平臺“比價”,做出更優惠的選擇。
疫情導致經濟下行,消費更多從自身出發,不愿盲從商家套路,消費主義也逐漸湮沒在時代的洪流中。
簡言之,理性主導消費,勢必讓雙十一風光不再。
既然如此,為何雙十一的預售數據不顯疲態?
“先買起來,到時候湊完單再退?!?/p>
“我們拼單萬一搶不到怎么辦,保險點得幾個人同時搶,搶多了付完尾款退掉就好了。”
據筆者了解,此次預售的銷售額包含“退款”部分。11月1日8點將會開啟第一波退款通道,由于淘寶機制變更,雙十一處于雙峰節奏,在11月5日到11月11日迎來第二波購買熱潮的同時,11月11日8點會開啟第二次退款。
兩次退款過后,雙十一的銷售額是保持火熱,還是顯出疲態?
在此仍需打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