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市物語 楊益春 張凌霄
日前,魅族在招聘網站上開啟了汽車人才的大規模招聘,所招崗位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車銷售顧問、高級智能座艙測試工程師、車載系統產品經理、智能座艙項目管理專家、底盤電控工程師等等。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魅族要“造車”了。
對于這些招聘傳聞,魅族并沒有否認,相關人士也回應說,“公司確實在儲備汽車領域相關人才?!?/p>
面對網友對魅族造車的各種猜測,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也給出了明確回復,表示“魅族造車是誤讀,魅族不造車,只為車企提供服務?!?/p>
然而風波并未因此停歇。
全新魅族旗艦店設計提案,圖片來自魅族科技助理副總裁微博
魅族科技助理副總裁萬志強又在網上添了一把火,放出了全新魅族旗艦店的設計提案。圖中可以清楚看到展車停放的位置。如此操作,加上楊學良“不造車”的回應,不禁讓人聯想到華為的“造車”之路。
難道魅族真的要復制成為下一個華為?
魅族“賣”車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魅族在手機店里賣車基本算是板上釘釘。
魅族科技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公司將依托消費電子優勢,特別是手機和Flyme系統的優勢,融合汽車、生活等產品生態,拓展未來零售空間,打造像華為旗艦店形態的品牌體驗店,為消費者提供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的產品融合體驗。
然而具體要賣哪個品牌,賣哪些車型,目前還沒有確切消息。鑒于魅族與吉利目前的關系,業內人士將目標圈定在了吉利、領克或極氪幾個品牌。
實際上,從魅族被吉利收購以來的種種舉動也可以一窺端倪。
魅族手機進駐領克商城,圖片來自魅族
吉利7月收購魅族以后,8月就迎來了雙方的第一次“車機聯合”,合作對象正是吉利旗下的高端品牌領克。合作內容,魅族手機進駐領克精選商城進行銷售。
隨后10月份,領克又出現在了魅族的雙 11 預售活動的宣傳海報中。在魅族商城等官方電商渠道購機可參與抽獎,有機會能贏領克汽車一年使用權,其中魅族商城、京東、天貓、抖音四個平臺各有一個名額。
其實,在吉利完成對魅族的收購之前,魅族與領克就有過一次夢幻聯動。6月6號,在領克春夏發布會上,其智能電混Lynk E-Motive正式發布。隨后第二天,魅族科技就轉發了領克智能電混技術Lynk E-Motive的相關微博,并表示與好朋友領克重新定義 “混動”驅動出行新可能。
當時不少人猜測,魅族即將發布與領克合作打造的Flyme For Car車載系統,被車主詬病已久的領克車機卡頓問題也將得到解決。
魅族公布 FlymeAuto 車機系統 領克轉發配文,圖片來自領克官方微博
10月27日,隨著魅族正式公布 FlymeAuto 車機系統。領克也立即轉發配文稱:“你的 FlymeAuto互聯流暢無bug 【下聯】:我的Lynk E-motive #智能出行不worry 【橫批】:該來的就會來的?!睍崦磷藨B盡顯。
一系列的跡象都在傳達著魅族與領克的深度綁定。如此來看,魅族手機店里要賣車的話,領克應該會成為其第一選擇。
“魅族不造車”
“魅族不造車,只是為車企服務”,楊學良在回應魅族造車的傳聞時說道。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不禁讓人聯想到華為一直強調的“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
在“造車”傳聞沸沸揚揚之時,魅族官方在近日正式對外發布了自己的車機系統FlymeAuto,公司外墻的宣傳海報也掛上了“All in Auto”。據了解,FlymeAuto車機系統其實是Flyme系統在智能汽車上的延伸,就如華為的鴻蒙系統,通過多設備互通互聯,實現全場景的智能化體驗。
魅族公布 FlymeAuto 總部宣傳海報,圖片來自魅族
毫無疑問,從手機可穿戴到智能汽車,這一萬物互聯的全場景生態,孕育著無限想象力,“誘惑”著每一家手機企業入局,魅族自然也不例外。魅族從智能座艙到旗艦店賣車,都讓人嗅到了對標華為的氣息。
但華為的模式,并不是那么容易復制。
在與賽力斯合作的智選車模式中,華為深度參與了底盤、電機、動力控制系統等汽車硬件的深度研發,獲得了汽車架構和動力技術的相關開發經驗,這為后續獨立開發車型奠定了基礎。
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模式,被外界調侃為“將靈魂交給華為”,言外之意,華為在雙方的合作中,占據了很大的主動權。而背靠母公司吉利的魅族,并沒有華為那么強的品牌光環以及在整車制造領域的積累,自然無法與吉利汽車復制華為與賽力斯式的“代工”模式。
華為HI服務,圖片來自華為
魅族與華為,都提出為車企服務,也就是智能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定位。在這個領域,華為已經覆蓋了高精地圖、芯片、感知硬件激光雷達等、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而魅族目前布局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艙等軟件領域。
最重要的是,作為魅族“金主”的吉利,本身旗下已經擁有一個龐大的品牌軍團,何必要再費精力與資源打造一個新品牌。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之前也指出,未來的競爭是來自于多終端、全場景融合體驗的競爭。如果說是汽車或者手機這個單一賽道的話,未來將會被融合競爭所取代。
“由此可見,吉利收購魅族主要的原因就是彌補自己的短板,與現有汽車業務進行融合,以應對未來更加復雜的競爭。讓魅族自己造車,可能性太小了。”汽車行業分析師王亮(化名)說道。
吉利與魅族的雙向奔赴
將手機與車機打通,在業內并不是什么秘密,對魅族與吉利來說,也是順理成章。魅族“造車”之所以引人遐想,主要是全新旗艦店的設計提案里,為新車預留了位置。魅族在最近的招聘信息中,也提供“新能源汽車顧問”的職位。
手機門店賣車,作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的關鍵環節,如今已經被華為探索的“明明白白”。公開數據顯示,華為目前在國內擁有5000多家門店,這一數據遠遠超過任何一個汽車品牌的4S店數量。極狐汽車總裁王秋鳳曾評價,華為的渠道能力非常強,這是AITO品牌銷量能夠快速提升的原因之一。
不同于華為占據國內智能手機超3成的市場份額,魅族在銷量下滑的困境中,已經基本與主流市場無緣。2021年國內市場智能手機銷量榜顯示,在銷量榜單的前15名中,已經不見魅族的蹤影,市占率甚至都不到1%。2022年更是基本不公布出貨量數據了。
最近幾年,魅族大批量關店閉店的報道經常見諸報端。曾經最輝煌時,魅族的專賣店遍布全國,數量多達2000家,而如今,幾乎每個省都只剩下個位數的專賣店。反觀華為,AITO僅僅用了1年左右時間就已經覆蓋180座城市,用戶中心和體驗中心相繼落戶820余家,到今年年底AITO品牌門店數量將拓展至1200家以上。
華為門店里的展車,車市物語 攝
“實際上,華為能這么做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在電子消費品領域的影響力,以及豐富的產品系列。華為門店里,除了汽車外,手機、平板、電腦、電視……一大堆商品,對于汽車銷售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魅族,無論是電子消費品的渠道覆蓋度、水平,還是集客能力,都無法與華為相提并論?!蓖趿帘硎?。
魅族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增長極。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說,手機業務對整個吉利汽車工業意義非常深遠。雙方在合作中已經達成共識,在保留魅族品牌的同時,會推出價格在6000元以上的全新高端品牌。
魅族承載著吉利進軍高端手機市場的野心,汽車業務對于魅族來說,也是新的增長極。同時,線下賣車的模式,也可以發揮出魅族在手機銷售渠道上的優勢。
打通手機到汽車的智能生態,每一家車企和科技企業都躍躍欲試,通過不斷擴大自己的業務邊界,建造未來競爭的護城河。在智能電動車的競爭中,吉利用極氪品牌挑戰傳統造車,用與百度合資的集度挑戰互聯網造車的“蔚小理”,而“All in Auto”的魅族,將挑戰入局造車的手機與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