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馮雨晨
上市以來,“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688256.SH)累計虧損達22億元。
10月26日晚間,寒武紀再交出一份虧損財報:前三季度,寒武紀共計營收2.64億元,同比增長18.86%;歸屬凈利潤-9.45億元,虧損同比擴大50.09%。
僅第三季度,寒武紀虧損3.22億元,相較于2021年第三季度2.38億元的虧損額,三季度同比虧損幅度拉大。
虧損拉大,回款能力差
對于虧損,寒武紀歸結為研發投入加大、信用減值損失及資產減值損失較上年同期增加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
具體看研發投入,前三季度,寒武紀研發投入為9.64億元,同比增加38.79%,占前三季度總營收的364.51%。僅第三季度,寒武紀研發投入3.34億元,同比增加15.71%,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361.10%。
從員工人數上感受寒武紀的研發投入,據半年報,上半年寒武紀員工超1500名,而其中研發人員超過80%。
研發成本壓頂、虧損擴大,寒武紀的回款能力如何?
三季度末,寒武紀的應收賬款余額從年初的4.78億元攀升至5.32億元,遠超過三季度的營收總額2.64億元。
和許多AI企業一樣,寒武紀依賴政府端客戶,而政府客戶普遍存在服務周期長、回款較慢等情況。
10月26日,寒武紀同步公告了預中標項目,稱預中標南京市科技創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5.1億元項目,該項目包含計算服務器、智能計算單元、人工智能算力平臺軟件等。該項目中,寒武紀提供的硬件設備須提供3年免費質保,平臺軟件須提供3年維保服務(包含免費軟件升級服務)。
寒武紀表示,如該項目中標且簽訂正式合同并順利實施,在項目執行期間將對公司業務發展及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據天眼查信息,采購方南京市科技創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背后實控人為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樣為政府客戶。
歷年來,政府補助為寒武紀“輸血”不少。第三季度,寒武紀獲得政府補助5165.22萬元,前三季度共獲得政府補助1.51億元。2019年至2021年,寒武紀獲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3386.41萬元、1.15億元、2.18億元。
籌劃定增募資26.5億元
2020年上市至今,寒武紀尚未盈利。
2017年至2021年度,寒武紀持續虧損,虧損金額分別為3.81億元、0.41億元、11.79億元、4.35億元、8.25億元。寒武紀曾多次表示:尚未盈利主要是由于設計的復雜計算芯片需要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所致。
寒武紀主要產品線為云端產品線、邊緣產品線、IP授權及軟件,產品包括思元370智能訓練卡MLU370-X8、基礎系統軟件平臺、智能駕駛芯片等。
9月的股票異常波動公告中,寒武紀稱已經推出4款云端智能芯片,但實現大批量銷售尚需較長的時間周期和前期技術服務投入。
長期投入產出不成正比下,“燒錢”的寒武紀正在籌劃定增募資。
今年6月,寒武紀公告稱擬向特定對象融資26.5億元,募投項目包括先進工藝平臺芯片項目、穩定工藝平臺芯片項目、面向新興應用場景的通用智能處理器技術研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目前,該募資計劃經上交所審核后正處于首輪問詢中。
二級市場方面,2020年7月,頭頂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紀在科創板上市,開盤價250元/股,首發募資25.8億元。上市首日,寒武紀股價收報212.4元/股,盤中最高漲至297.77元,較發行價64.39元漲逾三倍。截至2022年10月27日收盤,公司股價報67.42元/股,總市值270億元,較上市首日已累計蒸發超500億元。
業績和股價雙不如意的同時,寒武紀股東減持不斷。
今年4月至7月,寒武紀兩位原始機構股東南京招銀電信新趨勢凌霄成長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下稱“南京招銀”)、湖北長江招銀成長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下稱“湖北招銀”)分別減持寒武紀總股本的0.9%、0.45%,同在7月,南京招銀與湖北招銀擬6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2.68%的股份,若這輪減持完畢,南京招銀和湖北招銀將清倉寒武紀股份。
9月,寒武紀再公告,機構股東蘇州工業園區古生代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伙)、寧波瀚高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國投(上海)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合計減持寒武紀股份不超過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