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10月26日, 模擬芯片商深圳市微源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源股份”)將科創板IPO上會。
資料顯示,公司從事高性能模擬芯片產品研發、設計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電源管理芯片和信號鏈芯片兩大類,應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便攜等消費電子領域以及顯示面板領域。
凈利潤暴跌68.9%
作為集成電路企業,下游消費電子需求和顯示面板行業景氣度等因素直接影響公司產品銷售,也導致公司業績大幅波動。
今年以來,公司出現凈利潤暴跌的情形。1-9月,公司營業收入為2.96億元,同比下降11.21%;凈利潤下滑幅度更大,歸母凈利潤為3807.81萬元,降幅68.9%。
上半年,消費電子行業、顯示面板行業下游出貨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滑。根據Canalys數據,一季度和二季度全球TWS耳機出貨量分別環比下滑34.1%和7.6%。奧維云網數據同樣顯示,國內顯示面板出貨量分別環比下滑1.66%和9.70%。
由于消費電子市場整體需求放緩,上半年公司主要產品收入大幅下滑。例如電池管理芯片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3601.62萬元,同比下降47.01%;電源轉換芯片和接口保護芯片營收分別同比減少836.52萬元、566.54萬元,降幅為17.09%和24.68%。
除了下游市場景氣度有所下降,達不到技術門檻是另一個問題。針對電池管理芯片營收下滑,微源股份解釋,“下游市場需求由單一電池管理芯片產品需求逐步轉至恒定電壓輸出并具備自適應調節功能的高集成度PowerSoC產品,公司高壓線性充電芯片及快充芯片出貨量同比下降。”
這意味著,當市場需求逐漸轉向更高端的產品,公司的生產卻未跟得上其腳步。
公司只能通過降價來維持市場。上半年,電源管理芯片單價由0.30元/顆降至0.24元/顆,降幅達到20%。模擬芯片銷售價格也從2021年0.27元/顆下滑至0.14元/顆,降幅接近五成。
由于整體單價下降幅度高于單位成本降幅,公司毛利率隨之走低。1-6月,公司毛利率為50.62%,相較2021年為56.17%減少5.55個百分點。上半年凈利潤水平較去年同期下降4829.14萬元。
截至第三季度,加上股份支付費用同比增長405.89%、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31.28%等因素,股份支付費用和研發費用合計對利潤總額的影響金額為5490.17萬元,進一步導致歸母凈利潤暴跌68.9%。
“2022年度,發行人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存在下滑50%以上的風險。”招股書表示。
根據招股書,公司此次擬募集資金15.36億元,用于電源轉換芯片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等五個項目。
這一募集金額遠超公司總資產。截至今年6月,公司總資產為8.23億元。也就是說,擬募集金額達到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的1.87倍。
前五大客戶“大換血”
微源股份稱,產品現已應用于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小米、OPPO、三星、彩虹、創維、索尼、哈曼等知名品牌企業。
實際上,上述10家品牌均不是公司的大客戶,單個企業收入占比甚至未超過5%。
根據第一輪問詢,報告期內(2019-2022上半年)微源股份對10家企業銷售占比分別為5.41%、6.56%、13.01%、12.13%。
其中,面向京東方各報告期的銷售金額為4.29萬元、68.85萬元、67.45萬元和25.89萬元,僅占當期營業收入總額的0.03%、0.29%、0.15%和0.13%。
招股書中所謂的“取得了品牌客戶的高度認可”,更像是公司的一面之詞。
在知名終端客戶中產品應用占比偏低,而面向普通客戶上,微源股份也未有較好的表現。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集中度分別為21.71%、27.68%、33.23%和39.84%,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客戶集中度相對較低、較為分散。
頻繁變化的大客戶也讓外界對公司運營的穩定性有所質疑。例如2021年之前,前五名客戶并未有大聯大,這一公司在2021年一躍成為第二大客戶,并在上半年晉級第一大客戶,貢獻營收比重從7.70%提升至18.98%。
今年以前,五大客戶均未出現過的上積電科技、睿宸股份在上半年分別成為第四、第五大客戶。而2019-2021年均為前五大客戶的凱創芯科技卻在上半年不見蹤影。
也有不少在報告期內只出現一次的大客戶,包括研尚科技、利信國際、恒佳盛電子、福伯特電子等。可以說,公司大客戶幾乎“大換血”。
下游需求變化是導致大客戶回頭率不高的原因。以凱創芯為例,由于其下游客戶基于備貨保障等考慮轉由大聯大采購公司產品,因此凱創芯對公司采購額有所下降。
今年以來,受疫情及下游客戶需求下滑的影響,藍牙耳機、TWS耳機整體消費疲軟,其分別對應的福伯特和新聯芯也減少了采購量。
夫妻店IPO前突擊增資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戴興科和劉青華夫婦,兩人合計控制公司79.6150%的表決權股份。
最近一年,公司新增股東包括溫潤振信、溫潤成長、橫琴齊創、中電基金、寧波藍郡、嘉興匯譽等。2021年11月,上述幾個股東均以94.4503元/股,合計認購價款為19330萬元。招股書透露,定價依據為“協商定價”。
這一價格遠超過以往幾次增資單價。此前,微源股份曾進行過三次增資。第一次增資的價格為8.1882元/股,隨后兩次均為10元/股。前三次增資的公司為科創達合伙或華創達,均為實控人戴興科的持股公司。
對比之下,突擊增資定價分別為前三次增資的11.5倍和9.4倍。
在突擊增資后不久,微源股份于同年12月27日轉增股本,以資本公積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6.8655股,公司總股本增加至36000萬元。
動作之迅速,加上價格差異大,可見第四次增資是為增加總股本和半年后的IPO而服務,降低公司股價以吸引“散戶”,也旨在向外界傳遞出基本面向好的積極信號。
此外,2021年12月,劉青華將所持1.0842%股份(對390.3160萬股股份),以人民幣1億元的價格轉讓給神之華投資,轉讓價格為25.6203元/股。這一價格也遠高于此前幾次的增資定價。
另外,報告期內公司存在“轉貸”、關聯方資金拆借、關聯方代付員工工資及公司費用、第三方回款、現金交易等內控不規范情形。報告期內,為滿足貸款銀行受托支付的要求,公司曾通過供應商取得銀行貸款1500萬元,轉貸對象為與公司存在真實交易往來的供應商。
2019年,科創達合伙、劉青華分別向公司借款100萬元、250萬元。另在報告期內,公司實際控制人存在通過其控制的銀行賬戶及魅達科技為公司代付員工工資及公司費用的情形。2019年、2020年分別代付148.17萬元、34.97萬元。
針對業績下滑、大客戶頻繁變換等問題,界面新聞記者已郵件詢問微源股份。截至發稿前公司尚未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