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慧東
主業萎靡之下,正業科技(300410.SZ)將目光瞄向了光伏電池及組件產業的“紅海”之中。
正業科技10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擬與景德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項目投資合同,在景德鎮高新區投資建設年產5GW光伏組件及8GW異質結光伏電池片生產基地投資項目。項目投資總額50億元,分三期投資建設,項目資金來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自有資金、自籌資金。
上述光伏項目的具體實施方式為:正業科技與合盛投資、昕橙新能源、昊豐新能源等共同出資1億元成立合資公司景德鎮正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業新能源”)。合盛投資為正業科技的控股股東,本次投資因此構成關聯交易。此后,上市公司將成為正業新能源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40%,享有表決權股份比例為51%。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顯示,此次投資項目的兩名合作方均為今年3月才注冊的公司。昕橙新能源、昊豐新能源分別于今年3月29日和3月8日注冊,注冊資本分別為2000萬元和1億元,主營業務均包含技術開發與服務、企業管理、通用設備制造等,分別在合資公司正業新能源持股25%和24%。
正業科技成立于1997年11月。2014年12月在創業板上市,主要面向鋰電、半導體、PCB、平板顯示等行業制造廠商提供工業檢測智能裝備等相關產品和服務。正業科技的鋰電檢測自動化是向鋰電池制造廠商提供鋰電智能檢測設備,對鋰電池內部缺陷進行無損檢測分析,提高鋰電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客戶包括寧德時代(300750.SZ)、珠海冠宇(688772.SH)、比亞迪(002594.SZ)、億緯鋰能(300014.SZ)、孚能科技(688567.SH)等鋰電池制造廠商。
近兩年,光伏市場高速發展,已經進入了快速成長期,想分一杯羹者眾多,甚至大手筆跨界切入光伏市場的公司也不在少數。但光伏電池及組件產業早已成為一片“紅海”,競爭之激烈有目共睹,巨頭云集相互傾軋,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垂直一體化已經成為光伏賽道的大勢所趨和發展的必然。在行業瘋狂擴張的同時,階段性產能過剩的風險也仍正在不斷累積當中,未來行業的激烈洗牌和淘汰賽也在不遠處虎視眈眈。
正業科技近年業績頻頻虧損,股價走勢持續萎靡,控股股東質押率居高不下。此時進入光伏市場,項目投資總額達50億元,又有多大勝算?
經歷了2019年的超9億業績巨虧后,正業科技2021年終于實現業績扭虧,不過相比此前的巨額虧損仍顯杯水車薪。
資金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底,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余額為0.67億元,僅短期借款就達2.55億元,償債壓力不可謂不大。
此外,今年半年報顯示,正業科技控股股東合盛投資持股質押率為49%,今年9月,據上市公司披露,原控股股東楚聯科技所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