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繼玻色因、依克多因、麥角硫因火遍美妝圈,麥膚因、喜默因、珍白因等眾多“因”字輩中國成分也開始在近兩年冒頭。令人好奇的是,為何越來越多的成分選擇用“因”來命名呢?
“因”的來源
取名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化妝品成分命名尤其如此。據了解,化妝品原料中文名稱擬定原則的探討源于INCI名稱,而INCI名稱,即《國際化妝品原料標準中文名稱目錄》,是為了規范國際化妝品原料標準中文名稱命名。
關于INCI名稱擬定原則的探討,可以總結為4點。第一,統一命名體系的標準:按照拉丁文名稱+使用部位+屬性名;第二,命名工作的審定:正確的拉丁文學名以及準確的描述、正名、去重;第三,增加新的屬性描述:揮發油與脂肪油的區分;第四,通俗名稱的采納:符合大多數國家語言文化的認知。
具體來說,對于玻色因、依克多因和麥角硫因這幾個成分中文名的由來,多位業內人士告訴青眼,這是由于英文后綴表征發音的音譯。
據專業從事生物與化妝品技術開發的浦瑞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正茂介紹,玻色因英文名是Pro-Xylane,依克多因英文名是Ectoin,麥角硫因英文名是L-Ergothioneine。以上三種“因”皆由音譯而來,以方便中國語言文化的認知,屬于INCI名稱擬定原則的第四種。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玻色因INCI名為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Hydroxypropyl Tetrahydropyrantriol),是一種從木糖衍生而來、結構簡單的糖蛋白混合物,最早屬于歐萊雅集團產品線的獨家成分,可達到促進真皮修復、改善皮膚彈性、增加緊致度、淡化細紋的作用。今年8月,歐萊雅還推出了玻色因PRO,并計劃于今年陸續上市更多不同類型的玻色因創新產品。
依克多因最早被發現于埃及沙漠,其本質是沙漠嗜鹽菌在極端環境下生成的一種天然保護成分,對皮膚起到修護保護作用。十五年前,由于依克多因來源稀有,人工合成相對困難,其價格通常在1萬元/公斤以上,加上當時化妝品行業處于炒概念的階段,依克多因基本只應用于專業線上。隨著提取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依克多因的價格已下跌至1千元/公斤——8千元/公斤不等,當前,溪木源、XDG、荷諾、至本都推出了依克多因面霜。
而麥角硫因是1909年發現的一種化合物,最初在真菌Claviceps purpurea 中被發現,作為一種天然抗氧化劑,麥角硫因憑借出色的抗衰老功效被應用于各類化妝品之中。包括雅詩蘭黛鮮養煥亮凝霜、鮮活亮采果萃水、多效智妍蘊養眼霜,乃至海藍之謎、倩碧旗下多款產品均有麥角硫因的身影。
“因”的后起之秀
相較于以上三種耳熟能詳的成分,原初因、聚光因、超級酵母喜默因、麥膚因、珍白因屬于近些年冒出來的新名詞,并且不同于玻色因已經大眾商業化,后者作為品牌自研成分,基本只內部消化。
以上這些成分為何都與“因”字結緣呢?
“玻色因、依克多因的熱度自然會引來效仿,這是由于市場炒作,消費者追捧造成的。”某位業內資深人士說道。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國貨品牌研發新原料還處于探索嘗試整合階段,可能存在一些營銷水分。但長遠來看,原料與核心成分的自主研發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對國外原料的依賴。”
以珍白因為例,歐詩漫研發人員表示,這種物質是從珍珠里面提取出來的具有美白力的成分,因此取名為“珍白因“。今年10月,歐詩漫通過四大核心技術珍珠多肽提純技術、亞微米粉體技術、珍珠發酵技術、珍珠與護膚品復配技術研發而成珍白因的升級款——珍白因Pro。
再比如,超級酵母喜默因是伽藍集團歷時10年,依托自有科研平臺優勢,成功研制出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功效成分,主要功能為修護抗老。喜默因名字源于HiMurchaSin。目前,該菌株已搭載神舟十四號踏上新征程,探究高度復合的空間環境對菌株外形、活性、基因組的影響。
另據了解,麥膚因是麥吉麗由秋田小町稻米精密發酵而來的一種獨家成分,主要功效為抗衰保濕。原初因與聚光因則出自百雀羚,其中原初因是德國默克在中國獨家供應給百雀羚的抗老成分,由蕓香亭基硫酸二鈉+羥脯氨酸+抗壞血酸磷酸酯鎂組成。聚光因則是百雀羚聯合Ashland亞什蘭專研復合性科技成分,由煙酰胺+腺苷+水解大米蛋白構成。
因此可以看出,喜默因、珍因白等雖然并不是橫空出世的“新原料”,卻凝聚了企業心血,體現企業對現有技術的精進。從功效上看,原初因、喜默因、麥膚因的主要功效是抗衰老,珍白因、聚光因的主要功效是美白提亮,實際都與當下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功效趨勢吻合。
中國成分競賽
事實上,無論是37年前出現的依克多因、十多年前出現的玻色因,還是品牌新推出的喜默因、麥膚因,消費者看重的并非名稱,而是成分背后是否具備真實的功效。
《美妝行業透明度感知評估報告》中曾提到,72%的消費者希望品牌向消費者主動解釋產品成分的功效情況,而超過60%的消費者希望品牌說明產品成分的來源。
華泰證券發布的《成分黨崛起,功效護膚品正逢其時》一文中也曾提出:國內年輕消費者因生活習慣、工作壓力等皮膚問題頻現,同時消費日趨理性,對化妝品成分關注度提升,祛斑/美白/修復等功效性護膚品受到追捧。這足以說明國內消費者對細分功效的需求十分旺盛。
“5年前推玻色因,可能沒人感興趣,但隨著成分黨的崛起與需求的變化,玻色因抗衰老的概念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成型。”楊正茂也道出了當前的消費理念。
對于品牌方而言,“功效黨”“成分黨”消費趨勢興起,越來越多的美妝產品以成分功效宣稱為核心賣點。曾經晦澀難懂的化學成分,成為了許多消費者的研究對象。而這個趨勢,本質上也給了本土品牌突圍的機會,尤其在推出新品的時候,能夠助推優質產品快速脫穎而出。
無論是伽藍集團、歐詩漫、百雀羚等老牌企業,還是稀物集、PMPM等新銳品牌,打磨獨家成分的背后,是企業用科技創新來提升品牌實力,對對手的有力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