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業數據派 黃小藝
編輯|周文斌
“菜鳥不惜補貼,也要做送貨上門。”
晚上10點,驛站老板方凱(化名)還在整理快件。距離雙十一預售還有一周,他告訴商業數據派,兩天前,自己剛被驛站的城市分管經理叫去談話,主旨就是勸他參加驛站“送貨上門”的活動。
“算是對我軟硬兼施了。軟的告訴我,送貨上門能讓驛站賺更多;硬的告訴我,如果不做好,明年3月可能會把驛站的系統使用權給關掉,讓有能力的人來做。”方凱最終還是被說服了,“據說這片區就叫了我一家驛站去開會,可能是想從我開始嘗試。”
方凱被告知,送貨上門的快遞補貼會根據送件數量浮動,“完成目標量的80%,(單件)就有1塊8毛,最高能到2塊5毛,但僅限11月1號到20號,過后將恢復到1塊2毛。”
1塊8毛,是什么概念?
快遞員每向驛站投遞一個快件,要支付驛站3~5毛,具體金額由驛站和快遞員自行商量,這也是驛站的主要收入。1元8毛的補貼,直接讓驛站的單件快遞收入漲出4倍不止。
有錢賺就有人做。現在,方凱已經火速招到一名全職長期員工,將專門負責送貨上門。
雙十一還未至,物流準備已經相當火熱。
10月10日網傳菜鳥要在雙11成立“菜鳥直送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做快遞送貨上門。雖然菜鳥官方隨后否認了這一傳言,但其在10月10號就已宣布,今年雙十一將是“送貨上門”推行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將以菜鳥直送、加盟驛站為主要運力,雇傭十萬短期工,所有天貓、淘寶快遞都可以預約上門配送。而早在今年7月的菜鳥開放周,菜鳥CEO萬霖就將“送貨上門”作為菜鳥今年的五大任務之首。
關于“送貨應不應該上門”的爭論在近兩年不絕于耳。去年,“一位老人在自行搬運重物快遞時猝死”的新聞也引發了大量討論。
《快遞暫行條例》也一錘定音,要求快遞應當送達收件地址,當面驗收是收件人的權利,不能未經允許擅自存放在驛站、快遞柜等寄存點。
盡管京東、順豐、天貓超市都已推行送貨上門,菜鳥也從去年正式加入這一行列。但由于快遞量始終遠高于快遞員人數,以“外包快遞員”為主力的末端配送環節存在諸多亂象,大量快件未經告知即被投遞于驛站、快遞柜。就在9月,順豐還因在運輸中丟件、價值11000元的手機只賠付1000元的消息連掛幾天熱榜,幾日后宣布“送貨上門,不送必賠”。
物流行業卷向最后一公里,不僅是行業趨勢和監管所迫,也是在適應長距離物流與即時配送之間的服務競爭。
不過,對于物流公司來說,加強對末端物流的配送服務還只是手段之一,背后更多是希望以此來撬動“供應鏈管理”,從而在商家身上賺到更多地服務費,進而也加深電商平臺與商家的服務綁定。
物流的戰爭,某種程度上,也是電商平臺競爭進一步白熱化的體現。而在今年這個特殊的雙十一,“向服務上卷”已經成為共識。
01 最后一公里,是最遠的距離?
“你好,我把你快遞放在菜鳥驛站了,麻煩取一下。”快遞小哥劉毅(化名)正在搬件,對于備注送貨上門的客戶,他打了個電話溝通了情況,“因為疫情影響,現在都是無接觸配送,如果要送上門,我只能送到小區門口,所以相比之下,他們愿意我放菜鳥驛站。”
“送貨上門”是物流最細微的末端血管,一直以來都障礙重重。
“如果真送貨上門,那太麻煩了。”劉毅說道,“現在快遞小哥人手不夠,一個人一天要送那么多快遞,根本對接不過來。”
劉毅一天能送500到1000單,大部分都是投放到小區附近的驛站,一單支付驛站4毛,自己收入5毛左右,“我們沒有底薪,全靠單量,一個月工資差不多8000元,多的時候能有1萬2千元,但就要從早送到晚上8點之后,還得是一個月無休。”
對快遞員而言,送貨上門的服務提升并沒有帶來自己單價的提升,反而降低了送單效率。
快遞員端已經很難突破,所以“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務,落在了驛站身上。
已經加盟驛站三年的老陳告訴商業數據派,這個雙十一的新活動更多是針對驛站制定的,“我們在系統里收到了活動通知,如果要參加,需要驛站自有人手去派送,并不是快遞小哥派送。”
老陳解釋道,之前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每日送貨上門的數量,一個小時能送10單,一單補貼1塊8左右。他曾短暫地雇過兼職派送,每天送半天,最后一個月工資3200元,和補貼基本抵消了。在雙十一期間,驛站想要參加活動,根本送不完,雇人又麻煩又賺不到太多,“不如守好自己的小驛站。”
驛站作為加盟商,不少是個人店、夫妻店,還存在著人手不足、專業性有限的問題,其服務的提升全靠天貓、淘寶的補貼推進。
不過這并不是菜鳥一家的難題。在末端配送,無論是順豐做豐網、京東做達達眾包,還是菜鳥的驛站,都在靠加盟、外包、眾包的方式,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鋪開。
綜合來看,快遞員忙于運件沒時間送貨上門,而驛站沒有性價比送貨上門,整件事情在這里似乎在陷入了怪圈,但也并不是沒有破局點。
按今年的補貼力度看,方凱的驛站目前每天入庫800單快遞,而天貓、淘寶快遞占到其中的30%,如果全部送貨上門,一單補貼2塊5毛,每天就會額外收入600塊。
“我計劃把大部分補貼給新招的派送員工,自己賺個幾毛錢就行,不然沒人來做。而且對我來說,補貼并不是最重要的。”方凱解釋道,快遞派費的利潤遠不及收件,收件一單能賺3~5塊,是送件的3倍。
“按菜鳥的說法,我們驛站送貨上門最難的是維護樓棟碼,就是要把快遞按哪個小區哪棟哪層哪號給分好,然后一組一組地送,就快了。”方凱告訴商業數據派,“而且讓我很有信心的是,菜鳥說如果沒人收件,可以直接放在業主門口,只要掃下電子免單、拍下門牌號,丟件他們會全賠。”
作為整個片區唯一“受邀”參與活動的驛站,方凱還看到了菜鳥更多的“小算盤”。
通過送貨上門,驛站能主動走近住戶、服務住戶,彼此建立信任關系后,“收件一單收益3~4塊,是派送的3倍。而且,有客戶資源做什么都行,像我們這兒最強的驛站,靠團購一個月十幾萬。“方凱補充道。
當小區的菜鳥驛站真正成為便民生活點,菜鳥驛站可以擴寬業務,尋求更多的服務空間,利用社區資源開發收件、團購、洗衣等項目。不僅不用再補貼,甚至還有額外“提成”收入。
最后一公里的生意,有著巨大的可能性。
02 C端的籌碼,在B端兌現
末端配送搶的究竟是什么?
方凱告訴商業數據派,“這個活動,就是為了抓住淘寶自己的用戶。別的電商平臺的快遞放到我們驛站,我們都不送,只送天貓、淘寶,這是最好的宣傳了。”除此之外,最后一公里作為末端閉環,是對全鏈路服務的補充,也會影響到商家對平臺、物流的選擇。
這個結論也有數據支持,萬霖在七月菜鳥開放周上分享道:“數據顯示,菜鳥直送成為用戶選天貓的TOP3理由,體驗過菜鳥直送‘不上必賠’的消費者,復購率提高三十個百分點以上。”
可以看到,今年雙十一菜鳥如此聲勢浩大的上門活動,其實也只限制在天貓、淘寶快遞之中。所以本質上,快遞最后100米之爭,不單單是快遞的競爭,更重要的還是電商的服務之爭、復購之爭和數據之爭。因為最后100米日益影響消費者的決策,也就成為電商平臺和物流們的爭奪焦點。
當然,快遞企業同樣也有更實際的利益考量,“卷服務”最終是為了爭奪商家背后的供應鏈倉配服務。
所謂供應鏈倉配,主要是物流公司通過數字供應鏈管理系統和倉儲、配送設施,實現全托管,商家只需要將貨品入庫,由平臺負責從下單、商品出庫、運輸、配送到收件的全過程。對中大型商家而言,還可以通過銷售預測,提前分發貨品,實現就近倉儲、就近發貨,提高周轉率和到達時效,降低成本。
通過末端服務質量對全鏈路的完善,快遞公司將有更多籌碼來爭取B端客戶。
目前,供應鏈服務已經成為物流龍頭們的核心收入款項。
根據灼識咨詢預計,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由2020年的2.0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25年的3.2萬億元人民幣。
而據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京東向客戶提供一體化供應鏈的收入達到202億元,占總收入的64.9%;菜鳥最新財報顯示,收入增長來自于國內零售商家的物流履約解決方案和增值服務;順豐2022半年報顯示,其供應鏈及國際分部收入達到475.45億元,占總收入的36.5%,同比增長440.87%。
市場廣闊,營收能力驚人,再加上國際供應鏈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新的物流藍海。
為了爭奪這片礦藏,京東、順豐和菜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早在2013年,京東開始自建物流隊伍,就牢牢把握住了倉儲。截至2022年6月30日,京東經營著超過1400個倉庫,倉儲網絡總管理面積約2600萬平方米,京東早早做起智能化倉儲,也是基于此,率先推出次日達、小時達商品專區,讓電商也有了和本地生活派送相爭的速度。
京東的供應鏈客戶涵蓋快消品、家電家具、服飾、3C、汽車、生鮮六大行業,從行業頭部向腰部持續“開墾”,今年還在持續為酒水、休閑食品、母嬰、美妝等8個細分行業的制定套餐型供應鏈服務,其中,快消品是京東外部一體化供應鏈收入占比最高的行業。
9月,京東還與東方甄選達成合作,提供單倉和多倉模式靈活轉換、銷量預測、智能補貨與產能匹配、入庫、驗收等各環節的可視化管理的一體化服務。
而順豐,作為老牌的品質服務擔當,是國內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擁有短期內難以超越的飛機體量、航線數量、駕駛員各類重資產。目前,順豐業務拓展至時效快遞、經濟快遞、快運、冷運及醫藥、同城急送、國際快遞、國際貨運及代理、供應鏈等物流板塊,截至2022上半年,活躍月結企業客戶就達到175萬家。在供應鏈搭建上,順豐也在根據工業制造、商業流通、農產品上行、食品及醫藥冷鏈、國際貿易、本地生活等領域精細化定制。
順豐是“老牌豪門”,京東具有先手優勢,而菜鳥具有電商市場優勢。菜鳥所持有的天貓、淘寶數據及商家資源,成為其介入市場的關鍵助力。
在整個淘系的M2C趨勢下,背靠1688工廠資源的菜鳥,更早一步地切入了白牌工廠,率先改造產業帶供應鏈。
國內工廠主要以產業帶集群形式出現,改造產業帶倉配,能夠釋放出更高的效率和活力。截至今年7月,菜鳥已經在30+個產業帶開設70+個菜鳥產地倉,80%從菜鳥產地倉庫發出的產業帶工廠包裹可隔日達,倉商家倉儲成本平均降低30%,庫存周轉率提升20%-60%。
一體化供應鏈,是對整個商業物流的流程迭代和再造,也是京東、順豐、菜鳥在物流下半場的關鍵賽點。
無論是最后一公里的服務強化,還是供應鏈倉配一體的價值加深,物流行業再度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