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edTrend醫趨勢
10月18日,兩大藥械巨頭——強生、羅氏均發布了2022年Q3財報。
2022年前三季度,
-
強生集團累計營收712億美元,同比+3%。其制藥和醫療科技業務均保持增長,略有下滑的消費者保健業務(112億美元)分拆在即。
-
羅氏集團累計營收470億瑞郎,同比+1%。其制藥業務同比-1%,診斷業務同比+4%。
強生集團Q3:凈利潤增長超20%,集團CFO透露裁員信息
2022年Q3,強生全球營收為237.91億美元,同比+1.9%;凈利潤44.58億美元,同比+21.6%。
強生的三大業務板塊中,
-
制藥業務營收132.14億美元(+2.6%);
-
醫療科技業務營收67.82億美元(+2.1%);
-
消費者保健業務營收37.95億美元(-0.4%)。
消費者保健業務Kenvue:已經開始拆分,預計明年完成
強生在去年11月曾表示,將把年收入146億美元的消費者健康部門從制藥和醫療器械業務中拆分出來,獨立上市。此次分拆是強生136年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改組,預計將在明年完成。強生公司這一名字將保留給制藥和醫療器械業務,強生公司首席執行官Joaquin Duato將執掌該公司。

今年9月28日,強生宣布,將把專注于消費者健康產品的公司命名為Kenvue,定位是與寶潔和歐萊雅等公司競爭。除邦迪和泰諾之外,公司產品組合中還將包括露得清、愛維諾和李施德林等其他品牌。同時,在強生公司工作20年的Thibaut Mongon已被任命為Kenvue候任CEO。
強生制藥:腫瘤業務大力驅動增長,新冠疫苗國際增長強勁
強生的制藥業務主要集中在免疫、腫瘤、神經科學、感染疾病、心血管代謝/其他以及肺動脈高壓(PH)這6大領域。

從制藥各領域的營收來看,
-
免疫是強生制藥第一大業務,占比32.4%,營收同比+0.9%;
-
腫瘤是第二大業務,占比30.8%。不過腫瘤業務營收的增幅高達+10.9%。

強生制藥調整后的運營銷售額增長9.2%,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動:
-
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生物制劑DARZALEX(+29.8%)
-
用于治療中度至重度斑塊型銀屑病和活動性銀屑病關節炎的成人的生物制劑TREMFYA(+35.9%);
-
治療多種免疫介導炎癥性疾病的生物制劑STELARA(+3.0%);
-
下一代雄激素受體抑制劑,用于治療前列腺癌患者ERLEADA(+42.2%);
-
用于治療成人精神分裂癥的長效注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INVEGA SUSTENA /XEPLION/INVEGA TRINZA/TREVICTA(+2.6%)。
COVID-19疫苗(Ad26.COV2.S)的銷售也促進了增長,Q3營收4.8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略低。主要是由于美國市場在今年4月宣布停用強生的新冠疫苗,Q3在美國市場上顆粒無收。不過國際市場使用量的上漲彌補了其在美國市場上的損失。
REMICADE、IMBRUVICA銷量繼續下滑。前者在Q3營收5.58億美元,同比-26.6%;后者在Q3營收9.11億美元,同比-14.6%。
醫療科技:各細分業務均保持增長,電生理業務表現突出
強生的醫療科技主要集中在外科、骨科、眼科、介入解決方案這4大領域。

強生醫療科技業務全球調整后的運營銷售額增長8.1%*,主要增長推動力有
-
介入解決方案業務中電生理產品;
-
眼科業務中的隱形眼鏡;
-
骨科業務中的創傷產品;
-
外科業務中的傷口閉合產品。

區域上,亞太、非洲市場營收略有下滑,同比-0.3%。

強生CFO:面臨經濟壓力,可能會適度削減員工人數。
《華爾街日報》10月19日消息,強生首席財務官Joseph Wolk表示,由于經濟壓力和明年消費者健康業務的分離計劃,強生可能會適度削減員工人數?!拔覀儾荒苊庥谝恍┙洕鷫毫?,就像許多行業的許多公司所面臨的……我們正在利用這個機會真正審視資源,審視我們如何部署這些資源?!?/p>
Wolk表示,強生的一些工作職能將受到影響,不過他沒有提供具體數字,并說這不會是一次重大重組。他說,強生將繼續投資于研究和開發,并雇用新的科學家。
羅氏集團9M:制藥主力換代進行時,新冠檢測驅動診斷營收增漲
羅氏集團2022前三季度,
-
制藥業務收入331.89億瑞郎,同比-1%。
-
診斷業務收入138.48億瑞郎,同比+4%。

羅氏制藥:新支柱正在成型,老“三駕馬車”繼續下滑
藥品銷售額 TOP10 和上半年基本無差異,
-
治療多發性硬化的 CD20 單抗奧瑞珠單抗Ocrevus、治療血友病的雙抗艾美賽珠單抗Hemlibra等仍在高速增長,成為羅氏業績的新支柱。而年初才剛剛推出的眼科新藥 Vabysmo 現在也是最強勁的增長動力之一。
-
老“三駕馬車”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由于類似藥的沖擊繼續保持下降趨勢。

羅氏診斷:主要增長驅動力來自新冠檢測
羅氏診斷主要分為中心實驗室、床旁診斷、分子診斷、糖尿病護理、病理實驗室五大業務。
-
中心實驗室業務一直是羅氏診斷的第一大業務,占比42%。
-
而床旁診斷業務受疫情刺激,其營收一路高漲,超越分子診斷,以22%的占比成為羅氏診斷的第二大業務,營收增幅顯著(+28%)

從集團的區域區域來看,
-
羅氏在歐洲市場表現不佳。
-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市場上,制藥業務與去年持平,診斷業務大漲+17%(CER數據)。
羅氏:正在進行投資組合復興
2017 年前三季度,羅氏集團營收394億瑞郎;到2022年同期,羅氏集團的營收已經增長至470億瑞郎。
AHR (羅氏制藥原有的三駕馬車)的下降已經主要被強勁增長的腫瘤學、神經科學、血友病藥物以及診斷業務所抵消,這些領域的快速增長支撐起了集團營收的持續拓展??偟膩碚f,羅氏正在進行的投資組合復興進展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