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頭條
近日,貴州省統計局官網消息,貴州省十大工業產業從2022年二季度起開始調整,調整后的順序為:醬香白酒、現代能源、現代化工、基礎材料、大數據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材料、航空航天及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生態食品、健康醫藥。
“醬香白酒”從原來貴州省工業產業排名第二調到了第一位,從排列首位并且被“單列”的舉動來看,足以看出其“領頭羊”的定位和政府對醬香白酒的重視。
當前,白酒產業貢獻的工業增加值占貴州全省的30%以上,已經成為貴州工業的第一產業,是貴州省工業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醬酒巨大的“造富效應”還在繼續。
從貧困縣到“雙千億”強市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經濟增速連續十年位居全國前三,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從2015年的第25位上升到第20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第29位上升到第25位,開啟貴州發展“黃金十年”。
這十年,仁懷醬香白酒產業飛躍發展。仁懷立足自身獨特資源,以醬香白酒為主導,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仁懷經濟實現兩個歷史性跨越:地區生產總值和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成為貴州首個“雙千億”強市。
日前,《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對外發布,貴州省仁懷市入選2022年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縣第26位。
同時,在2021年全國縣域經濟GDP排名中,西部僅有兩個縣級市的數字很亮眼。除陜西省神木市外,另一個便是貴州仁懷市,2020年GDP高達1364億元,排名第11位。
醬酒“造富”的經濟價值使得貴州白酒暢銷全國,助仁懷躋身“千億”行列。不斷延伸白酒產業鏈,努力加快產業升級,培育壯大接續產業,實現經濟、生態雙贏。
“十三五”以來,貴州白酒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尤其是近兩年,醬酒市場增長速度高于行業平均增速2倍以上。
從數據來看,2020年,貴州白酒產量達到27.4萬千升、規上工業增加值1089億元、利潤近600億元,與十年前相比,分別增長了2倍、6.8倍、6.7倍;貴州白酒以全國白酒業3.5%的產量,實現了全國白酒業42.4%的利潤總額,保持全國白酒行業第一位。
透過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到醬酒價值正加速釋放。
10年來,仁懷與時俱進,完成了“轉型大業”的發展使命,實現了從做大規模向做大主業的轉變。
如今仁懷的經濟總量節節攀升,產業發展生機勃勃,城市變化日新月異,從一個傳統農業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市”的轉變,是其一直以來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結果。
從“一條老街”到酒旅融合的現代化城鎮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變革,仁懷的現代化城鎮發展進程取得顯著成效。
仁懷市發展和改革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20年,城區面積從14平方公里拓展到30.6平方公里,擴大了一倍多;城鎮常住人口從14.15萬增加到36.17萬,城鎮化率從26.27%升到55.20%,翻了一倍有余……
當地市民曾表示,“最早的老城區,就一條石板街,抽一支煙的功夫就能走完”。
而如今的仁懷城市格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條大道通茅臺、三座大橋跨峽谷,把老城中樞與原來遠離城市中心的鹽津、蒼龍、魯班、壇廠、茅臺五地緊密結合在一起,架構起“五街一鎮”的現代都市,構建起核心城區“十分鐘生活圈”。
當前,白酒產業是仁懷的主導產業和重要引擎,白酒產業的高經濟效益為當地政府、百姓帶來了稅收、就業等方方面面紅利,政府和企業亦沒有忽視打造一批“配得上茅臺、留得住客人”的綠色酒旅小鎮。
近年來,仁懷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做足文旅、農旅、酒旅三篇文章。
將小城鎮打造成為擁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麗小鎮,培育出“紅白綠”三色輝映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精心策劃品歲月經典——醉美醬香之旅、覓長征足跡——紅色傳承之旅等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形成了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仁懷酒旅一體化的集中表現,便是酒企打造的大小酒莊。這些酒莊中,有8家被該市評定為三、四星級,其中,夜郎古酒業下屬的夜郎谷,在去年受疫情影響下也接待了1萬多人。
截止2021年,仁懷共接待游客769.71萬人次,較2012年增加40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9.47億元,較2012年增加30多億元。
近年來仁懷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是當地人民造工業的富、享生活的福。酒業人聚焦核心產區,推進醬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落實城鎮帶動戰略,著力打造品質生活之城,才有經濟實力雄厚、環境優美靚麗、充滿現代活力的酒都新仁懷。
人才興業激發“造血”活力
貴州醬酒“造富”不僅得益于政府紅利、貴州交通網絡的發展,也得益于茅臺鎮天然的“吸金體質”。
在當地政府財政的支持下,2021年底,貴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8000公里,實現全省公路通達。憑借貴州交通的快速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完善,茅臺在仁懷市修建了遵義茅臺機場。
茅臺機場曾在2018年創造了一個行業奇跡,其在通航首年實現旅客吞吐量突破百萬。這也是中國民航史上第一個在通航首年,就能實現旅客吞吐量突破百萬的支線機場。
創造這一奇跡,靠的是全國各地的客商,他們皆慕醬香之名而來。隨著醬酒熱潮的延伸,茅臺鎮上有300多家酒企受益于醬酒的品牌外溢,每天有大量采購商和投資者慕名前往尋找好酒。
在茅臺的集聚效應帶動下,大大小小的酒廠,成為懷仁市最主要的產業形態。僅僅在茅臺鎮茅臺酒7.5公里核心產區,便分布著數千家大大小小的酒廠??側丝跒?4.89萬的仁懷,有三四十萬人在這從事有關酒業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各地酒業專家、職業經理人扎堆入黔。此外,隨著白酒包裝配套等全產業鏈的延伸,仁懷市白酒產業對人才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以破解人才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優等突出問題。
仁懷市大力實施“才聚酒都·智匯仁懷”工程,成立醬香白酒產業專班,以高層次人才引進、使用、服務為重要抓手,通過“鳳還巢計劃”“柔性引才”等舉措,大力推進人才強市戰略,聚力涵養人才活水。
各大醬酒企業也提出了重金人才引進計劃,比如國臺鯤鵬計劃招募人才、金沙開啟“引狼計劃”等,茅臺、習酒、賴茅等品牌的公開社招更是引發大量人才的集聚。
同時,貴州持續建立健全政府、高校和企業之間的聯動機制,開設有釀酒專業的貴州大學、貴州理工學院、茅臺學院、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引進交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等多種方式,為優質白酒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截至目前,仁懷市共有白酒生產企業(作坊)及銷售門店8797家,其中白酒生產企業上千家,產值達2000萬元以上規模白酒企業106家、產值在2000萬元規模以下白酒企業367家、銷售門店7117家。
白酒產業從業人數達十萬多人,其中管理人員20428人、制曲工6281人、勾調師(工)1034人、白酒釀造工41054人、包裝工9971人、設計師(工)812人、銷售人員35690人、后勤服務等其它人員13425人。
仁懷市醬香白酒的產業集群高速發展,同樣也不斷吸引著人流涌入,在產區“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過程中,依托獨特資源,帶動近10余萬人的穩定就業。
貴州白酒產業從“小散弱”到集群發展,從“一家獨大”到帶活其他產業,產區在實現品牌價值提升與自身發展中,不斷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助力脫貧攻堅、環保綠色發展等方面的連鎖效應,推動經濟社會成功邁進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醬酒“造富”形成的多維價值
產區成就了醬酒,而醬酒也在真切地改變一個產區。
據《2020-2021中國醬酒產業發展報告》統計,醬酒僅憑8%的產能貢獻了白酒行業26%的銷售收入和40%的利潤。
在醬酒熱的大背景下,金東集團、天士力集團等一批業內外資本開始進駐茅臺鎮斥資布局醬酒產業;以貴州醬酒集團和仁懷酒投等為代表的國有資本集中注入;以洋河、勁酒、水井坊等為代表的名酒企業,也開始紛紛加入染醬行列。
貴州酒業協會數據表明,2019年茅臺鎮注冊酒業公司1900多家,而隨著醬酒這一輪熱潮,2020年茅臺鎮注冊的酒業公司就新增了3000多家。視角放大至赤水河畔,習酒、郎酒、金沙、珍酒、安酒等醬酒新老勢力均分布于此,形成壯觀的酒廠集群。
一直以來,貴州白酒產區開放、包容的發展原則,持續推動行業從“競爭”向“競合”深度轉變,努力營造行業“競合贏 酒業興”的發展新生態。
茅臺鎮現已成功牽手洋河集團、京東物流等500強企業,招商引資省外到位資金195億元。同時,仁懷與法國德伊拉巴爾市簽署締結友好城市,酒投公司與法國波爾多吉尼亞酒莊達成合作協議,醬香酒產區走向國際市場邁出重要一步。
這也促進了貴州與世界的貿易、經濟、消費和文化交流,幫助產區擴大了國際合作范圍,沿著“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走上快速國際化的道路。
醬酒正在真實地在改變貴州,讓富有取代貧窮、讓先進取代落后、讓開放取代封閉,這種產業的力量,讓貴州將獨特的地理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在實現亮眼的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在不斷釋放綠色生態財富、社會財富、文化財富。
如今,貴州醬酒已成為白酒行業中最具活力陣營之一。其背后的“法寶”,是對外輸出貴州白酒產業的整體形象,以差異化的地理、文化、工藝和香型價值打造產區品牌,持續擴大產區聲量。
正值“十四五”征程中期,貴州白酒產業還將繼續促進開放協同發展,打造質量并舉、綠色發展示范和對外開放的白酒產區高地。
可以預見的是,貴州白酒產業的醬酒“造富”還在延續,并將不斷地勃發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