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繼倫敦、紐約和新加坡等城市后,香港也加入競爭全球虛擬資產中心的行列。
10月16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志稱,在本月底舉行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港府將發布虛擬資產在港發展政策宣言,涵蓋愿景和策略、監管制度、對于開放投資者接觸虛擬資產的取態。
“政策宣言將清晰表達政府立場,向全球業界展示我們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愿景。”陳茂波表示。
“虛擬資產屬于數字金融資產,由于香港在發展虛擬資產行業方面沒有太多限制,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可以先行試驗。”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香港有望成為東亞區域性虛擬資產中心,以及大灣區在虛擬資產行業與全球虛擬資產融合的聯結點。
贏在起跑線上的香港金融科技
以區塊鏈為代表的Web3.0技術,已經影響到越來越多領域,甚至成為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此前,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曾表示,香港將成為其中一個先驅,借助可持續的體制,助虛擬資產業務增長,以及監管虛擬資產服務供應商、虛擬資產交易所及交易平臺。
許正宇提到,目前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Token,簡稱NFT)已發展成一種新的數字擁有權形式,亦是創作者和企業與群體互動的有效工具。
在10月31日-11月4日舉行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中,支持新興科技Web3.0及元宇宙將作為今年活動的重點之一,港府還會以NFT形式派發限量版的出席證明協議代幣。
說到金融科技,香港并不陌生,甚至已經處于領跑地位。目前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經超過600家,其中有約三分之一來自海外,其業務涵蓋移動支付、跨境理財、機械理財顧問、財富及投資管理、合規科技、虛擬資產交易等范疇。
各種股票通及金融產品也讓其虛擬資產行業贏在起跑線。此前香港推出“ETF通”、“債券通”及“互換通”等,進一步擴大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
作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二大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香港此前已經推出一系列有關虛擬資產行業的措施,包括:為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設立發牌制度、考慮監管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以及向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有關向客戶提供虛擬資產相關服務的指引。
在線上消費和數碼貨幣方面,香港也有穩固的基礎。截至9月底,“轉數快”登記用戶已經超過900萬,平均每日處理超過74萬宗、總值52億港元的轉賬交易。
9月2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透露數碼港元新進展,將以三軌道推進,奠定技術及法律基礎、設計應用和執行事項等第一、第二軌道會于今年第四季度同步進行。數碼貨幣也將和虛擬資產計劃相輔相成。
洛克資本投研部董事總經理李音臨表示,虛擬資產不僅僅是去中心化的虛擬代幣,也可以是中心化的數字法幣:“結合香港數月前推出的數字港幣規劃,本質上是要進一步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資金流、信息流管理水平,更高效地打擊洗錢等資金犯罪,并為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在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提供更完善的數據。”
在科研和人才方面,過去5年香港投放超過了1500億元推動科研,目前香港擁有5所全球100強的大學、2所位列全球前40名的頂尖醫學院,已設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10月以來,香港理工大學官網顯示,港理工新開設區塊鏈技術理學碩士和元宇宙科技理學碩士學位。兩個學位的入學時間均為2023年9月。
其中區塊鏈技術理學碩士課程是香港首個區塊鏈技術理學碩士,強調支持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和應用的基礎和最新技術;元宇宙技術理學碩士課程主要圍繞VR/AR、游戲開發、機器學習等技術構建元宇宙應用程序。這一舉措也是香港為成長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的長遠準備。
全球虛擬資產中心的競爭
今年以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中心宣布要進軍虛擬資產中心、加密金融中心,吸引該領域的創業者和公司。除了實力雄厚的紐約、新加坡、倫敦之外,亞洲的東京、首爾、曼谷也紛紛喊出口號。
陳茂波認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仍是金融科技公司尋求在區域內及環球擴展的首選地,國家“十四五規劃”把香港定位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在上月出爐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香港被新加坡超越,排名跌至第4。在這個背景下,李音臨認為,香港建立虛擬資產中心的計劃,也是為了和新加坡競爭相關資金和產業。
目前,虛擬資產在香港仍屬小眾領域。香港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于今年4至5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去12個月持有虛擬資產的受訪者比例僅為4%。
調查亦顯示年輕人對虛擬資產的興趣更濃厚,23%受訪的在職年輕人表示,有意在未來12個月投資虛擬資產。
“目前新加坡和韓國的虛擬資產發展較快,美國也提出了發展虛擬資產的規劃,國內對這方面謹慎監管和法律方面的限制,發展較慢。香港作為采用普通法的地區,在發展虛擬資產上限制不多,與歐美處于同等競爭地位,在這個背景下,能夠讓我國在該行業不應丟失先機。”鄭磊告訴記者。
各國競爭趨向白熱化。根據數據資產交易網站OKX發布的《2022全球區塊鏈領域人才報告-Web3.0方向》提到,截至今年6月,美國、印度、中國、英國和新加坡是全球TOP5區塊鏈人才國。
鄭磊認為,以金融業態發展的規模看,香港雖與紐約仍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新加坡。香港的金融制度與歐美兼容,市場較有活力,有一定的人才儲備和金融科技企業。
現時Web3.0仍處于早期階段,創新與人才主要集中發生在基礎設施——區塊鏈行業中,在這一領域香港已占有先機。
9月CoinDesk發布“2022年對區塊鏈影響最大的50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排名首位,香港大學第11、香港城市大學第17、香港中文大學第20。前50香港便占4席。
大灣區其他城市也能在資源和市場上給予支持。今年8月,由深圳市信息服務業區塊鏈協會、香港區塊鏈協會和澳門國際發展促進會共同發起的灣區元宇宙聯盟成立,首批聚集了粵港澳三地涵蓋技術、基金、孵化及培訓等領域的23家機構。
粵港澳三地可以形成互補。港澳具備相對領先的元宇宙技術研發和人才團隊,深圳、廣州等地則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
“如果香港能大膽嘗試發展虛擬資產,將有大量大灣區相關企業愿意在香港設置總部或分支機構,較快形成產業集聚,發揮對國內虛擬資產人才和企業的巨大吸引力,使香港成為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進程得以加快。”鄭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