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鰲頭財經 曉敏
見習生丨 屠玲
隨著北方寒潮來襲,“取暖神器”迎來熱銷。數據顯示,國慶以來,在多個線上和線下平臺,包括電暖器等在內的“取暖神器”成為很多消費者的“心頭好”。
與此同時,國內出口歐洲的“取暖神器”更是出現了一波高增長。“取暖神器”行情火爆的原因是什么,預計未來走勢如何?
“取暖神器”迎來熱銷
隨著北方秋意漸濃,“取暖神器”走入了大眾視野。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數據顯示,10月1日-10月10日期間,京東全平臺取暖電器項下的電暖器、暖被機、空調、飯菜保溫板、電熱毯的成交額分別同比增長了148.74%、101.77%、70.95%、38.61%、194.28%。細分場景商品如暖被機、飯菜保溫板、電暖桌等新品備受歡迎。
蘇寧數據也顯示,10月4日至10月7日,蘇寧易購門店電暖器銷量環比增長超200%,蘇寧易購零售云廚寶銷量同比提升279%,取暖桌銷量同比提升178%。
此外,在抖音、快手(01024.HK)等平臺,包括電暖器、暖風機、電熱毯等在內的各式“取暖神器”也出現在了各大直播間,都宣稱自家的產品為防寒佳品。
而在一些線下門店,鰲頭財經走訪發現,“取暖神器”也迎來熱銷,部分產品出現庫存不足。門店銷售人員介紹,在集中供暖之前正是包括電暖器在內的“取暖神器”的銷售旺季。
在評論區可見,消費者購買取暖設備很看重能耗、是否有噪音、是否省空間等指標。多位消費者評論,今年夏天異常炎熱,冬天可能異常寒冷,會早早入手電暖器備用。
“取暖神器”出口增長
除了國內“取暖神器”的熱銷,我國對外出口的“取暖神器”更是出現了一波高增長行情。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家電產品對歐洲出口額增長的品類主要包括空調、電熱水器、電暖器、電熱毯、電吹風,1-7月累計出口額分別為19.9億美元、1.3億美元、4.9億美元、3340萬美元、1.6億美元。其中,電熱毯以97%的增速引領其他品類。
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張劍鋒對鰲頭財經表示,歐洲很多國家冬天很冷,天然氣能源的供應不足使得電暖器等“取暖神器”成為剛需。當下很多國內家電企業都在抓緊出口相關產品。
家電行業觀察者梁振鵬也認為,歐洲能源危機使得當地消費者對電熱毯、電暖器、電熱水器等用電設備需求的增長。當下北歐很多國家氣候轉冷,刺激了當地對這些“取暖神器”的需求。
未來行業如何破局
實際上,包括電暖器、電熱毯等在內的“取暖神器”在國內已經發展多年,規模一直不大。此次利好下,行業未來如何破局?
京東“取暖電器”熱賣榜顯示,在平臺排名前30位的產品中,共有8款來自美的(000333.SZ),5款來自奧克斯(02080.HK),4款來自格力(000651.SZ)。行業競爭格局穩定,市場集中度較高。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經過多年發展,取暖電器市場競爭激烈,但需求也很大,因此未來仍具有很多看點。未來,性價比勝出的產品會更受歡迎。此外,取暖電器還涉及居家防火安全的問題,企業應把產品安全性放在首位。
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研究員周敏睿對鰲頭財經表示,整體來看,產品與技術是行業未來破局的核心方向。第一,取暖電器要解決供暖效果范圍太窄的不足,起碼保障單個房間的取暖效果;第二,取暖電器的能耗需要降低,平均能耗成本要低于空調與集中供暖;第三,取暖電器的安全性要解決,尤其是對兒童與老年群體,不能存在安全隱患。
在營銷方面,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年輕人是取暖電器消費的主力群體。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方式,在年輕人中打開市場,尤其是通過直播方式,直接呈現取暖電器的優勢與便利。
張劍鋒提醒,目前還沒有取暖相關設備的家電企業要冷靜看待當前的市場機會,不能像當年的口罩那樣盲目跟風,而是依據自身戰略規劃行事,做到專業的品牌做專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