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黃昱
和大多數城市一樣,地方城投平臺成為了廣州土地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在眾多城投公司中,廣州城投因為 “白衣騎士”的身份備受關注。
過去幾年來,這家城投公司是廣州多個地標建筑的建造者,廣州塔、海心沙、海心橋、花城匯、獵德大橋等重大項目皆出自其手。近期,廣州城投又接手了恒大退地的超級足球場項目。
在穩定廣州土地市場方面,廣州城投也充當了重要角色,2020年以來至少拿下了8宗宅地,同時還接手了恒大位于黃埔的廟頭村舊改項目、富力位于天河的吉山村舊改項目。
雖然比不少近些年才開始轉型的城投公司更早進入房地產開發,但相較于房企,廣州城投自身的開發能力優勢不強,需要在嚴格把控資金風險的同時加大提升房地產開發能力。
加速拿地
廣州城投的全稱為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資產運營的主要實體。
根據城市建設需要,廣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組建了廣州城投。圍繞城市建設目標,當時的廣州城投除承接城建歷史舊債進行債務重組外,新增投資主要用于2010年廣州亞運會重點工程以及道路交通、景觀綠化等工程,為城市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截至今年3月底,廣州城投在重大基礎設施、特定區域綜合開發、地下空間和綜合管廊、文化旅游、住房保障等方面,累計建設融投資達3000億元。
相較于一些在2015年之后才開始進軍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城投公司,廣州城投在房地產開發領域的布局較早,2009年就取得了廣州金沙洲五宗商辦地塊以及金融城地塊,如今的房地產業務也涉及商業和住宅項目。
不過,早些年廣州城投拿地節奏很慢,直到2020年才開始加大拿地力度,在廣州土地市場充當了重要的角色。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廣州城投僅住宅用地就獲取了4塊,其中越秀南地塊以約6.5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創下了廣州樓面價最高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另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在2021年以來廣州六批涉宅地塊集中拍賣中,廣州城投共拿下4宗,分別在2021年第三批拿地一宗、2022年第二批拿地一宗、2022年第三批拿地兩宗, 全口徑拿地金額約70億元。
房地產行業調整的背景下,從2021年第二輪集中供地開始,城投公司在各地開始涌現。在廣州,除了廣州城投外,拿地較多的還有區屬城投平臺,如南沙城投、知識城集團等。
城投公司加大拿地力度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在民企拿地意愿不高的情況下,城投入場拿地有助于土地市場平穩運行;另一方面也與城投公司加強自身“造血”能力的需求有關。
與區域城投平臺聚焦于本區域不同,廣州城投所拿地塊遍布廣州全市范圍。
廣州城投在2021年第三批集中供地中所拿地塊,為此前在第二批供地中流拍的從化區江埔街地塊,為商住用地。該地塊在“回爐”后由廣州城投以7.89億元的底價拿下。
今年廣州城投拿下的三宗地塊分別位于花都區、增城區以及番禺區。除了番禺地塊外,其余兩宗均為聯合拿地。
番禺地塊就是引發廣泛關注的恒大足球場地塊,由廣州城投以31.6億元的底價拿下。根據官方信息,該地塊超級足球場的規劃并未調整,這對于接盤的廣州城投來說挑戰不小。
風險需嚴控
從這兩年的全國土地市場來看,城投公司參與的分量越來越重。
中指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13日,22個重點城市(市本級)集中涉宅用地累計推出3881宗,成交2999宗。其中地方國資企業拿地1384宗,占總成交宗數比46.1%,國央企拿地844宗,占總成交宗數比28.1%;國央企和地方平臺累計拿地占比超過74.3%。
中泰證券分析師指出,在土地市場景氣偏弱時期,城投公司參與拍地,一方面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土地,在未來土地升值后獲得收益,但是另一方面,大額的土地購置,也會帶來城投公司的資金占用壓力,增加外部融資需求。
當城投參與拿地現象越來越多時,一些地方難免操作變形,部分城投公司存在尚無開發計劃的拿地行為,實際入市的項目較少。
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集中供地的項目央國企整體入市率超四成,民企入市率超三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因拿地總量不高,入市率在六成以上,而地方國資平臺整體入市率僅9%。
為防范地產債務風險以及嚴肅財務紀律,財政部近期印發《關于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嚴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中指出,嚴禁通過舉債儲備土地,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虛增財政收入,彌補財政收入缺口。
天風證券分析師孫彬彬分析稱,監管指的“虛增”,一般指向城投非市場化拿地,而且存在大比例收入返還,同時可能涉及新增隱債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那些非市場化需求拿地的城投公司大概率會受到影響。但對于基于市場需求正常拿地且真正有開發能力的城投公司來說,影響則不大。
克而瑞廣佛區域首席分析師肖文曉對界面新聞表示,從現有觀察來看,廣州城投還是有比較豐富的房地產項目開發經驗,并不是那種只拿地不開發的城投公司。
據悉,廣州城投房地產業務主要包括舊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招拍掛取得的項目開發銷售,項目儲備充足。
據聯合資信對廣州城投發布的2022年債券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3月底,廣州城投的土地儲備面積34.74萬平方米,分布于廣州市白云區、天河區、越秀區、番禺區、從化區、花都區和南沙區。
盡管在2009年就開始拿地,但房地產開發真正開始為廣州城投帶來可觀營收還是2017年。
中債資信報告指出,2017-2019年及2020年 1-6 月,廣州城投的房地產業務收入逐年上漲,分別為3.26億元、5.72億元、13.64億元和18.10億元。
另據聯合資信披露信息,2021年廣州城投商業地產項目實現簽約銷售額約為15.37億元,同比增長79.00%;住宅項目實現簽約銷售金額43.22億元,簽約銷售面積48.16萬平方米,主要為城投珠江天河壹品項目、榕悅花園共有產權住房、蘿崗二期保障性住房項目。
盡管已具備一定的地產開發經驗,但聯合資信指出,廣州城投的房地產項目開發周期長,剩余待投資規模大,且經濟環境變化以及疫情多點頻發,均對市場需求產生抑制,其房地產業務未來去化情況有待關注。
截至2022年3月底,廣州城投房地產擬建項目預計總投資 961.78億元,其中,舊村改造項目總投資約299.00億元,保障性住房、共有產權房及租賃性住房總投資約139.89億元,招拍掛取得的項目總投資522.89億元。
上述項目已投資約393.04億元,剩余待投資額達到約570億元,再加上近期獲取的恒大足球場項目預計近百億的投入,廣州城投也會面臨一定資金支出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