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編輯 | 林騰
10月12日,2022廣東民營企業100強出爐。作為“藏富于民”的衡量指標,民營經濟一直是被津津樂道的話題。
統計顯示,廣東民企100強營業收入超過7.4萬億元,入圍門檻達到102.6億元。雖然對比上一年120.6億元有所回落,仍保持在百億元級別。
凈利潤方面,今年百強民企凈利潤突破7580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均增速約30%。企業盈利能力有所提高,營收凈利潤率從7.22%首次突破至10.22%。
2021年,廣東民營經濟單位數達1476.54萬戶,同比增長10.2%。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6.78萬億元,同比增長7.8%,占全省經濟比重54.5%;民營經濟吸納廣東六成以上就業人口。
作為當之無愧的民企大省,除了企業數量多,廣東民企在質量上也是“績優生”。
根據9月全國工商聯發布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廣東共有51家民營企業入圍。國內民營企業500強前10強中廣東占5席,分別是正威、華為、騰訊控股、碧桂園、萬科。
深圳入圍53家,撐起民營半邊天
分地區來看,深圳無疑最具備絕對優勢,入圍企業53家,一個城市撐起“半邊天”。其次為廣州和佛山,分別為22家、10家。
榜單前十中,深圳占據6席,且包攬前3名,分別是正威集團、華為和騰訊。近些年深圳“愈戰愈勇”,2020年入圍企業為36家,到今年已經新增17家,始終位于全省第一。

2021年,正威集團實現營收7227.54億元,成功取代華為登上廣東民企“一哥”的寶座。此前,該企業已經拿下2022年世界500強第76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四、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第二等獎項。
比起排在后面的華為、騰訊,正威集團要低調得多。公開資料顯示,公司以新一代電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產業鏈為主導業務,目前擁有員工3萬余名。
公司前身為幾家電纜廠、塑膠廠、銅材加工廠的整合,已發展為集金屬開采、冶煉、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集團。旗下擁有廣東深圳金屬新材料產業園、江西贛州金屬新材料產業園、安徽銅陵金屬新材料產業園等40多座產業園。
正威集團的創始人王文銀又被稱為“世界銅王”。根據《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他以1000億元身家排在第120位,上升20個名次。
華為從去年冠軍退至今年的亞軍,2021年營收6368.07億元,同比下滑28%。由于拆分出榮耀,因此手機業務銷量下滑。
但在投入研發上,華為絲毫不手軟。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數據顯示,全國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的研發費用總額1.45萬億元,其中華為以1427億元研發費用居榜首,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2.41%,一家企業撐起將近10%的研發占比。比起排在第二的阿里巴巴(578億)高出849億元。
去年排名第4位的騰訊成功晉級前三,2021年營收為5601.18億元。而去年第3名的恒大集團今年已經被“擠”下榜單。
十強中,深圳選手還包括招商銀行、比亞迪、順豐控股。此外還有佛山的碧桂園、美的,惠州的TCL和珠海的格力電器。這幾家企業一直以來也是穩居榜單前20。
縱觀榜單第一梯隊(1-10強),無不是各行業龍頭在“卷”,集合了新能源、互聯網、電子信息、金融、房地產、家電等多個行業的佼佼者。
近幾年來,民營粵企百強的頭部效應也在加強。2022年,第一梯隊企業營收占比達到55.37%;頭部企業凈利潤貢獻也在增強,占比高達78.35%,較上年增加13%。
珠三角地區企業的營業收入大幅提高,五年間從26753.27億元增長至73248.80億元,年均增速22.32%,營業收入占比從96.57%上升至98.78%,平均占比保持在97%左右。
制造業營收第一,服務業凈利潤貢獻最大
榜單顯示,粵企百強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制造業企業達到54家,較上年增加7家。服務業則為35家。
整體而言,制造業和服務業貢獻大。制造業的營業收入、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指標更可觀,服務業在凈利潤和納稅總額方面貢獻更大。
根據榜單,制造業企業平均營收達到52.92億元,研發費用達到91.16億元。服務業營收為45.79億元,略差于制造業;研發費用僅8.82億元。
不過,服務業凈利潤達到60.99億元,比制造業38億元高了一大截;納稅總額方面達到58.85億元,也高于制造業40.97億元。
而在廣東各項減稅降費措施的落地下,今年企業納稅總額及占營業收入比重均下降,納稅總額從4050.95億元降至2149.68億元,較上年減少46.93%。
上榜的制造業企業大多位于優質賽道,包括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先進裝備、電氣機械等。珠江兩岸也形成了“東黑西白”的家電產業分工。
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廣東第一大支柱產業。2021年,廣東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4.56萬億元,占全國32.3%,已連續31年位居全國第一。
在區域內業已形成國內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制造基地和世界最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之一。來自廣深的比亞迪、小鵬汽車、廣汽埃安常年“霸榜”新能源汽車銷售榜前列。佛山的美的、珠海的格力也不斷爭奪“白電老大”。
2017-2022年,廣東民營企業100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平均占比在93%左右。其中有近八成來自廣深。
不過相比2022中國民企500強,粵企民營百強榜單也涌現了更多身影。大灣區的江門、肇慶均入選1家。非珠三角地區,云浮、韶關、汕頭也各有1家企業入圍。
這一數字看上去并不多,但應當留意的是,這些地區的民營經濟都有不少拿得出手的知名品牌,名氣甚至比當地還大,如在中山小欖有華帝燃氣具、黑人牙膏、奧馬電器等國內知名品牌。
大灣區里存在感最“弱”的江門也以民營經濟發達著稱,擁有維達、天地壹號、嘉士利、李錦記等知名品牌。就連開啟新茶飲時代的喜茶,也是起源于江門的江邊里小巷。
汕頭的“玩具之都”澄海走出了森寶積木、奧飛玩具等玩具廠商,森寶積木主打國潮IP,甚至有與樂高一決高下之勢。
除此之外,廣東民營百強中流通業企業達到10家。一般來講,流通業包括批發、零售、餐飲和物流等四個產業。作為鏈接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流的中心,流通業的發展程度也成為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本次上榜企業包括順豐控股、神州數碼、唯品會、大參林等。其中不乏排名靠前者,如順豐控股排名第9、神州數碼第12、唯品會第14等,其代表的物流、云服務、電商行業,也串聯起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