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支付百科 張浩東
在申請注冊微信刷掌支付商標后,微信在刷掌支付領域又有新的動作。近日,微信內上線了“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釋放微信將進一步發力刷掌支付的信號。
據了解,目前微信支付主要在深圳的一些商家進行測試,在接入微信刷掌支付設備的商家,開通服務的用戶可以通過刷掌紋完成付款。
伸手即可支付
“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由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開發,根據“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的介紹,“伸手感應,識別支付”,點擊后會提示用戶未開通微信刷掌服務,需要在刷掌設備上開通。
只有用戶開通微信刷掌服務后,才能看到相關的支付信息和動態。目前,開通微信刷掌服務的地區仍是少數,想要體驗微信刷掌支付,部分用戶還需要繼續等待一段時間。
在微信刷掌支付設備上,有指紋識別的區域和顯示屏,支付訂單時,用戶只需要將掌紋放在識別區掃描,不用接觸設備就可以完成商品的支付,整體的體驗非常流暢。
早在2021年8月份,就有消息稱微信在測試刷掌支付功能,當時處于內部測試階段,微信對外宣稱主要是用于內部技術預研,沒有應用計劃。一年之后,微信為刷掌支付的推廣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此前,「支付百科」曾報道,騰訊申請注冊了" 微信刷掌 "" 微信刷掌支付 "" 微信刷掌服務 ""WePalm"在內的多個商標,國際分類涉及設計研究、廣告銷售、金融物管等。
微信刷掌支付設備專利前不久也獲得了授權,刷掌設備包括殼體、以及殼體內的PCB和攝像頭,該專利可使拍攝得到的手掌圖像質量較高,有利于提高設備識別速度和準確率。
盡管與微信刷掌支付有關的商標進度仍在注冊申請中,但微信也沒有停下加速進軍刷掌支付領域的腳步,在掃碼支付、刷臉支付之后,刷掌支付未來也有可能成為又一主流的支付方式。
巨頭紛紛布局
在刷掌支付之前,支付巨頭的目標放在的刷臉支付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下足了功夫,微信支付推出了刷臉產品—“青蛙”,支付寶推出了刷臉產品—“蜻蜓”,兩大支付巨頭迅速將刷臉支付大規模商業化。
刷臉支付的爭奪戰中,無論是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都投入了不少的資源,越來越多的商超應用了刷臉設備,直接對用戶進行人臉識別,驗證通過即可完成支付。
不過刷臉支付的推廣并非一帆風順。近兩年多來,受到疫情的影響,刷臉支付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用戶戴口罩時會無法精準識別到面部信息。誰也沒有想到,刷臉支付的交易量出現了下滑,推廣也受到了阻礙。
此外,刷臉支付還引發用戶擔憂,出現了被頻繁濫用的情況,黑市上有大量人臉數據出售,用戶的人臉信息被用于虛假注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考慮到現實因素和支付環境,刷臉支付的落地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出于對當前市場的變化,支付巨頭也開始轉移方向,尋找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支付技術,刷掌支付似乎成為了新的目標。
作為生物識別技術其中的一種,刷掌支付其實已成為支付巨頭的布局重點。除了微信支付外,多家商業銀行和支付寶都曾對刷掌支付進行過探索,國外也有亞馬遜等機構在對刷掌支付積極推廣。
2015年時,支付寶在ChinaJoy上展示過掌紋支付,用戶將掌紋錄入手機后捆綁支付寶賬號,在特定場景即可支付。如今微信支付已經開始了對刷掌支付的測試,支付寶在不久后也可能會跟進。
相較于掃碼支付,刷掌支付的優勢也十分明顯。刷掌支付依賴于掌紋信息,每個人的掌紋都是與眾不同的,即便是雙胞胎掌紋信息也有很大區別,很難被復制,安全性相對更高,是不摘口罩、不碰設備的支付方式,同時還能提高支付效率。
隨著支付機構、銀行的布局和嘗試,刷掌支付也許會快速興起,有著更大的市場潛力和空間,但刷臉支付也不會被完全取代,會與刷掌支付、掃碼支付形成共存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