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聚美麗 小栗子
10月11日,福建青松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青松股份”)發布公告《關于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涉及關聯交易的公告》,稱召開相關會議后,審議通過了公司2022年度創業板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相關議案,發行對象為青松股份董事林世達。
圖:截自青松股份《關于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涉及關聯交易的公告》
據公告顯示,此次發行完成后,林世達與一致行動人諾斯貝爾(香港)無紡布制品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香港諾斯貝爾”)將合計持有青松股份總股本不低于20.27%且不超過24.04%的股份,林世達及其一致行動人香港諾斯貝爾分別成為青松股份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
相關公告(《關于股東權益擬變動暨擬認定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顯示,第三大股東吉安廣佳已承諾在本次發行完成后、第四大股東范展華、第五大股東廣東維雅已于2018年均放棄向公司提名、推薦任何董事人選。
第六大及之后的股東因持股比例不足1%,根據《公司章程》的約定均無權單獨提名董事候選人(包括獨立董事候選人)。據此,本次發行完成后,林世達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香港諾斯貝爾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能夠決定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選任。
基于此,本次發行完成后,林世達先生將成為青松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據天眼查顯示,林世達為香港諾斯貝爾(私人股份有限公司)的100%控股人,也是諾斯貝爾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據公開資料顯示,諾斯貝爾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諾斯貝爾”)創立于2004年,主營面膜、護膚品及濕巾業務,是一家集研發、設計、制造于一體的專業OEM/ODM企業。
目前諾斯貝爾的股東為青松股份(持股比例90%)和廣東領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下文簡稱“廣東領博”),據天眼查顯示,青松股份100%控股廣東領博,故實際上目前諾斯貝爾全部股份均屬于青松股份。
圖:諾斯貝爾相關股權結構圖,來源天眼查
諾斯貝爾成為青松營收主要來源
據了解,2016年諾斯貝爾曾宣布正式掛牌新三板,據當時的招股書顯示,林世達占股32.86%,為最大股東。2018年5月,諾斯貝爾在新三板停牌,當時有業內人士認為,諾斯貝爾停牌,或將因此沖擊IPO。
約4個月后,青松股份發布公告稱,擬收購諾斯貝爾不低于51%的股份,收購將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2019年4月,青松股份宣布收購諾斯貝爾90%股份,合計收購價24.3億元。2020年5月,青松股份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廣東領博收購香港諾斯貝爾持有的諾斯貝爾10%股份。最終,青松股份及其子公司以28.6億元的價格將諾斯貝爾完全控股。
諾斯貝爾自被青松股份收購后,對青松股份的營收有著大比例貢獻。
據青松股份2020年報顯示,全年該公司營業收入38.6億元,同比增長32.90%。其中,諾斯貝爾實現營收26.70億元,同比增長66.52%,營收占青松股份總營收比例為69.1%。
公布2020年報后不久,青松股份發布公告稱聘任范展華先生為公司總裁,并暫時代為履行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的職責。
2021年上半年,青松股份營業收入19.10億元,同比增長6.45%,凈利潤同比下降超20%。化妝品業務(主要系諾斯貝爾收入)實現營業收入12.54億元,同比增長9.18%,諾斯貝爾營收占青松股份整體65.7%。
由此可見,諾斯貝爾不僅只是青松股份化妝品業務的主要經營主體,也逐漸在青松股份的業務中占據重要位置。
青松股份由盈轉虧,將聚焦化妝品業務
但2021下半年開始,青松股份的營收情況并不樂觀。
根據青松股份2021年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營業收入為36.93億元,同比下降4.4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9.11億元,同比下跌297.85%。化妝品及相關業務營業收入為25.1億元,同比下降 6.05%;營業利潤虧損6632萬元,同比下降119.89%。
青松股份表示,原因是:其在2021年將化妝品生產線擴張,導致資產折舊、租金和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此外受到疫情的影響,化妝品生產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對公司營收的毛利率構成壓力;同時疫情還導致訂單不及預期,影響營收規模。
據不久前的半年報顯示,2022上半年,青松股份營收14.16億元,同比下滑25.89%。化妝品業務營收為9.62億元,同比下滑23.32%,占總營收67.95%。青松股份表示主要受新冠疫情反復及地緣政治危機影響。
9月28日,青松股份發布公告,擬轉讓以松節油深加工業務為經營主體的兩家全資子公司,如交易能順利完成,公司將剝離松節油深加工業務,聚焦于以化妝品業務為主業的大消費業務布局。此前,青松股份主要業務就是化妝品相關業務和松節油深加工這兩大板塊。
圖:截自青松股份《關于擬轉讓兩家全資子公司股權暨公開征集意向受讓方的公告》
從諾斯貝爾被青松股份收購到如今這一舉措,可見諾斯貝爾的化妝品業務即將完全成為青松股份的唯一主營業務,青松股份如今看來只是諾斯貝爾的一層“外衣”,對于諾斯貝爾而言則是完成“借殼”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