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獨角獸 明明
編輯|王若曄
截至發稿前,《萬里歸途》票房已破12.24億。
國慶檔格局在“突發撤檔”后風云突變,導致“后國慶檔”持續片荒,唯一的“獨苗”《萬里歸途》在檔期內產出七成票房,并且產出本月近七成票房。然而這樣的成績,并沒有為主控方華策帶來股價提振。10月10日,假期后第一個交易日,影視股普遍下跌。創業板上市的華策影視(SZ300133)跌幅超11%,報收4.35元/股。
股價下跌或與證監會出示警示函有關。9月29日,華策公告顯示,董事長趙依芳、總裁傅斌星、董事會秘書張思拓、財務總監陳敬因信息披露違規,未依法履行其他職責被證監會浙江監管局出具警示函。該前期會計差錯更正事項導致公司2021年一季報、2021年半年報和2021年三季報營業收入分別調減22,905.13萬元、25,181.78萬元和26,344.92萬元。
風波之后,股價能否穩住?《萬里歸途》是否會成為華策在電影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影片為其帶來的收益將體現在Q4財報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營公司加入主旋律創作陣營。博納憑借著“中國驕傲三部曲”“中國勝利三部曲”,成為最引人矚目的主旋律電影出品方。攬下檔期冠軍后,華策能否接棒博納,成為未來的“主旋律新力量”?
電影存在感增強,“電視劇第一股”是不是國慶檔大贏家?
敘利亞撤僑事件在熒幕上得以重現,結尾的兩聲煙花,在克制中點題。“全篇節奏緊湊,戰爭場景令人身臨其境……作為主旋律大片沒有空喊口號也沒有胡亂煽情,踏踏實實把這個故事講完就是最大的震撼。”一則高贊短評如此評價《萬里歸途》。
而同為主旋律的《平凡英雄》評分6.2分,《鋼鐵意志》仍未開分,票房口碑均低于《萬里歸途》,前者被評價為“賺眼淚、煽情配樂、快剪輯、群像臺詞就像麥當勞可樂糖漿和水、冰塊、二氧化碳按標準比例勾兌,杯杯一個味”,后者被評價為“純純口號片”。
唯一的大體量項目《萬里歸途》獨挑大梁,有運氣成分,也有實力因素:《無名》《深海》未能進入,想看人數最高的《長空之王》在上映前夕突然撤檔,同檔期對手皆為中小體量影片,擁有寬松的檔期環境,另外,影片本身的口碑較好,饒曉志的導演功力、主演張譯的精湛演技均獲得肯定,有利于長線發酵,豆瓣、貓眼、淘票票“799”的評分足以證明。監制王紅衛曾透露該片成本為3億元,據17.4億預測票房計算,有較大盈利空間。
大盤整體遇冷,票房同比減少近三分之二,檔期票冠縮水,但《萬里歸途》對于華策依然十分重要。這從華策近日對外的一系列對外發聲不難看出。
過往,早在2010年上市的“電視劇第一股”華策,通常被視為一家“以影視劇為主業的公司”,早年間也曾是IP劇的主力之一。它出品過《愛情公寓4》《何以笙簫默》《杉杉來了》《微微一笑很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簽約藝人有虞書欣、胡一天等。
近年來華策則踩中甜寵與現實主義題材等內容風口,重要作品有2018年的《親愛的,熱愛的》《三生三世宸汐緣》,2020年的《以家人之名》和《有翡》,2021年的《你是我的城池營壘》,到今年的《與君初相識》《恰似故人歸》。
它在電影領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A面B面》。華策早前以發行、聯合出品、協助推廣等為主,2013年以1.8億元收購郭敬明的最世文化26%股權,享有與郭敬明相關影視劇的優先投資權,參與《小時代3》《小時代4》等項目。2018年披露雙方簽訂了解除協議,最世文化將此前的2000萬首期款項退還。
2018年末主控了文藝片《地球最后的夜晚》,2021年華策終于迎來一部票房破10億的主控影片《刺殺小說家》,宣布推出“刺殺小說家宇宙”,并與路陽、畢贛、饒曉志等新銳導演綁定。在去年的發布會上,華策宣布了未來3年30部+影片的投資、制作和發行目標,以及100億+的票房計劃。
《萬里歸途》在國慶檔贏了,但百億目標仍然略顯遙遠。華策今年主控的另外兩部影片《我要和你在一起》《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票房僅有四五百萬。據傳《尋秦記》《燃冬》已進入后期制作,同樣改編自雙雪濤小說的《我的朋友安德烈》下半年開機。協助推廣的《名偵探柯南:萬圣節的新娘》預計下半年上映。
后來者華策下一步面臨著挑戰:《萬里歸途》的成功是否可復制?比起萬達、光線、博納等電影“老大哥”,在人才儲備、內容掌控等方面都有需要加強之處。
電影與電視劇業務的“力量不均”,從財報上來看也是如此,年報顯示,2018年-2021年,華策影視全網劇銷售業務的營收分別為44.98億元、19.81億元、34.19億元和31.71億元,占總營業收入比例高達77.6%、75.3%、91.6%和83.3%;同期,華策影視的電影銷售業務營收則僅有3.96億元、1.45億元、0.67億元和3.03億元。
華策之所以重視電影領域布局,有如下原因:一方面,近年來產業不確定性增強,多個影視公司都注重多元化布局以平衡風險,如萬年影業、靈河文化等布局微短劇,華策對直播電商、元宇宙等亦有所布局;另一方面,視頻平臺高舉降本增效大旗,天價劇時代已經落幕,押中電影爆款或將贏得更高的毛利率。上半年財報顯示,其營收同比下滑40%至11.87億元,推出4部電視劇集,去年同期為13部。
華策要“學習博納”
自2019年以來,接連數年迎來“獻禮大年”,各大影視公司紛紛加大了對主旋律內容的布局。
2018年年報顯示,華策率先成立了專門研究主旋律作品的大劇研發中心,制定了“人民為本、規劃先行、匠心創作、精良制作”的創作導向。趙依芳表示“未來規劃中,華策會有30%的主旋律作品,但是一定不會說教,會用心創作。”華策能夠成為下一個博納嗎?
本次國慶檔博納臨時用體量較小的《平凡英雄》,替換了“中國勝利三部曲第三部”諜戰片《無名》。此次在電影市場以主旋律影片刷出強烈存在感的華策,難免會被拿來與“主旋律專業戶”博納比較。
在9月29日的活動上,華策影視董事長趙依芳同樣提到了博納:“我想一方面博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在這類內容上發展的比較好,另一方面我們對于內容和觀眾的理解、對藝術的追求能夠和博納形成互補。”
具體來看,華策的主旋律內容創作包括影視劇和電影兩個方面。影視劇方面,2019年華策影視推出了《外交風云》《絕境鑄劍》,前者35城收視率達到了1.478,位居同時段衛視收視率第一。2021年推出了《絕密使命》《我們的新時代》,《我們的新時代》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收視破2,對于口碑爆劇《覺醒年代》亦有參與。今年有獻禮主題作品《我們這十年》、公安題材重點影視項目《我是刑警》、聚焦航空事業的勵志劇《向風而行》等。
電影方面,2019年參投主旋律拼盤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金剛川》之后,《萬里歸途》無疑是其在主旋律題材上的重大突破。
Wind顯示,華策在10月3日-4日,專門“翻出”了投資者在暑期針對資金鏈或內部管理、影視行業產能收縮的提問,進行作答,頻頻cue到《萬里歸途》:公司在電影端堅持“一二七”戰略布局——10%布局藝術實驗電影,20%布局系列化的正能量商業電影,70%布局“小正大”、主旋律、現實題材電影。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目前已穩健步入頭部電影公司行列,公司主投主控的電影《萬里歸途》正在國慶檔熱映。
考慮到未來市場仍將對主旋律內容有很大的需求,有著較高社會效益,以及博納在回A上市之后“七連漲停”的股價表現,重點布局主旋律內容的影視公司未來可能將迎來一波利好。
今年傅斌星作為“影二代”接班擔任華策總裁之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海外影視市場尚有10倍空間”。不難看出,電影、元宇宙、影視劇出海等創新業務將會是華策未來發力的重點。
這家老牌電視劇公司,能夠打造出更多爆款來證明自身在電影領域、在主旋律題材方面的影響力嗎?這批以華策為代表的影視公司,是行業趨勢變化的見證者,也是參與其中的“造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