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球財說 丁一
曾經的“中國黑芝麻產業第一股”,似乎已經嘗到了“跨界”的甜頭。
不甘于消費品、電商,這家成立于1984年且曾聞名大江南北的知名企業,南方黑芝麻集團(以下簡稱:黑芝麻,000716. SZ)終于鐵了心加碼新能源賽道。
頻繁改變發展方向,一年兩變決定是否審慎?
10月9日晚間,黑芝麻發布公告稱,擬對天臣新能源增資5億元,增資完成后,公司持有天臣新能源59.09%股權。
并且,具體擬以持有的全資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作價、不足部分以自有資金補足。
黑芝麻表示,此次增資的目的是為了抓住新能源的發展機會,加快天臣新能源相關業務的發展。此次增資完成后,天臣新能源將成為你公司控股子公司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7年時,黑芝麻便以3億元自有資金獲得天臣新能源30%股權。
資料顯示,2017年黑芝麻、深圳天臣(天臣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和大連智云聯合設立天臣新能源,注冊資本10億元。除黑芝麻持有30%股權外,深圳天臣、大連智云分別持有68.80%、1.20%股權。
Wind信息顯示,通過股權穿透不難發現,深圳天臣有天臣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持股95%,而天臣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倍建國際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鄭紅梅,鄭紅梅為黑芝麻董事長韋清文之妻。
同時,倍建國際有限公司持有港股上市公司天臣控股(01201. HK)62.75%股權。
即便與天臣新能源間有著“剪不斷”的千絲萬縷的關系,黑芝麻卻在2021年10月29日以“項目推進較為緩慢,加上政策落實的原因”為由,提出調整項目投資力度并進行減資,之后將注冊資本由10億元減至3億元,投資由3億元調減2.1億元至9000萬元。
根據減資協議,天臣新能源最晚應于2022年3月30日前支付完畢全部的減資款。在執行過程中,天臣新能源在2022年3月30日前向黑芝麻支付減資款1.1億元,在2022年8月向黑芝麻支付減資款4000萬元。2022年8月,黑芝麻在未履行審批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的情況下,以對天臣新能源6000萬元的其他應收款轉為增資款。
僅僅過去不足一年時間,甚至在減資款還未全部支付到位的情況下,黑芝麻便將應收款轉為增資款,并選擇再度增資5億元,確實有些難以琢磨,先減資后增資的“騷操作”也引起深交所的注意。
10月10日,深交所火速向黑芝麻下發關注函。
在未履行審批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的情況下,以對天臣新能源6000萬元的其他應收款轉為增資款,該事項為何未履行審批和信披程序?
關注函直接指出,結合2022年8月至9月間股價異動等情況,詳細說明增資公告所披露事項的具體背景、籌劃過程、參與籌劃人員及在信息保密方面采取的措施,公司前期信息披露是否存在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的情形。
同時,深交所一針見血表明,結合公司董事會繼2021年10月審議通過對天臣新能源減資議案后一年時間內又作出兩次增資決定,詳細說明2021年減資、此后兩次增資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相關公告是否存在披露內容相互矛盾的情形,你公司董事會短期內作出相反決策是否勤勉、盡責。
天臣新能源仍處虧損,“畫餅”能否實現?
雖說上市公司一年內頻繁改變有關于股權投資、業務發展等重大決定的做法難以理解,但是結合股價走勢及市場熱情或許就會得到答案。
回顧黑芝麻的股價走勢,自2022年8月24日起便開始逆市暴漲,至9月7日的11個交易日中,共收獲7個漲停板,區間漲幅接近80%。
彼時消息面顯示,或與8月25日黑芝麻參股子公司巴馬食養成立有關。黑芝麻占該公司注冊資本35%,巴馬食養業務經營范圍涉及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銷售等。
如此消息,也被資本市場捕風捉影認為,黑芝麻或是計劃跨界進軍新能源。
雖然8月29日黑芝麻表示,自身不參與巴馬食養具體的經營管理,前期的主營業務為廣西巴馬當地的農產品加工與銷售,但仍未阻擋股價上漲。
不過,黑芝麻仿佛也是在此時摸準了“門道”。
隨后的9月7日,黑芝麻在互動平臺上回答“公司是否投資了新能源”時表示,目前投資參股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持有其30%的股權。
此次黑芝麻對于天臣新能源的增資,也可謂是“信心滿滿”。
公告顯示,增資后天臣新能源將分別在南京、南昌建設生產基地,分別預算投資45億元、35億元。
按照規劃,兩處基地共投建6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后形成年產18GWh方形磷酸鐵鋰電池的生產規模,預計年銷售收入約136億元。
其中,南京生產基地一期工程項目預計在2023年6月建成投產;其規劃的南昌生產基地一期工程項目預計在2023年8月建成投產。
然而天臣新能源自2017年成立至今的6年時間中,該公司并未能給黑芝麻帶來業績貢獻,且自身表現也十分難堪。
財報顯示,2021年黑芝麻來源于天臣新能源的投資損益為-477萬元,未能賺錢反倒虧錢,也是頗為慘烈。
此次增資公告顯示,2021年天臣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1.34億元,凈利潤為-2.58億元。截至2022年6月末,該公司資產總額為10.45億元,凈資產為6.46億元。
其股東天臣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的業績也十分堪憂,2021年營業收入為1.4億元,凈利潤為-4.02億元。
若再往上追溯,黑芝麻董事長韋清文配偶鄭紅梅實際控制的港股上市公司天臣控股也處于虧損狀況,2021年凈利潤為-2.67億元。
不論黑芝麻是為了拓寬公司業務,亦或是簡單暴力的蹭熱點,正如深交所關注函中所提及,要求說明公司與天臣新能源優勢互補的具體體現、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具體影響,是否存在潛在整合風險及相應應對措施。
黑芝麻在自身主業逐步下滑的情況下,能否真正跨界并實現優勢互補?要知道,此次增資后天臣新能源將成為上市公司黑芝麻的控股子公司,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黑芝麻實現營業收入12.96億元,同比下降26.61%;實現歸屬凈利潤6775.89萬元,同比下降42.80%;實現扣非凈利潤2259.58萬元,同比下降76.30%。
縱觀黑芝麻歷年業績狀況,黑芝麻凈利潤波動較大,但自2017年后便開始不斷下滑,2021年全年則錄得了1.09億元凈虧損。
2022年上半年,如黑芝麻糊在內的沖飲類產品實現營業收入3.25億元,仍為主要產品,較上年同期下滑12.93%。
由于沖飲類產品無法支撐業績,黑芝麻也曾推出直飲類黑芝麻乳、黑芝麻露等,但對于業績提振收效甚微。
苦于轉型的黑芝麻又先后參股烘焙類食品企業深圳潤谷、收購容州物流園、電商運營企業禮多多,雖然電商業務撐起一半營收,但下滑趨勢仍難以遏制。
可惜的是,雖然早在2017年便布局新能源,但卻未能形成規模發展,甚至險些半途而廢。如今在競爭白熱化時期重新拾起,又能否為上市公司帶來不一樣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