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蔡真
編輯丨高遠山
中國調味品協會官網發布了“關于“媒體曝化學物質配制醬油”問題的說明,認為“化學物質配制醬油”的問題是老話重提,釀造醬油與配制醬油的區分問題,不屬于食品安全問題。
不過,這份說明刊發于2011年8月。
太陽底下并無新鮮事,圍繞標準制定、食品安全、制作工藝的爭論過去二十年間充斥著醬油行業。行業龍頭海天味業在2022年再遭此劫,不過是劇情重復上演。
早在2001年1月,一份申請文件同時擺到了國家經貿委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案前,廣式醬油要求“自立門戶”。
世紀之交,歐盟對中國出口醬油的抽查,掀起關于“可能致癌物”三氯丙醇超標的討論風暴。三氯丙醇存在于配制醬油必需的原料——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之中。14家醬油廠接受了歐盟代表團的抽檢,第一部帶有條文強制性質的醬油和食醋國家標準發布,歐盟的封殺才得以結束。
一系列新規對醬油市場進行了規范,推動了廠家的技術升級,也引發了江湖大洗牌。
廣式醬油廠家如坐針氈,它們占據全國醬油40%的產量和50%的出口量,受到的影響最大。它們擔心按照“釀造醬油和配制醬油被區別標識”的新規,廣式特色的草菇醬油和鮮蝦醬油都將被劃入配制醬油之中——而“配制醬油”在當時幾乎與“毒醬油”劃上等號。
于是就有了多家醬油廠聯合申請對廣式醬油單獨設立標準,將其視作廣東500家醬油廠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當時醬油國家標準的起草者之一是市場份額并不占優的石家莊珍極集團。廣東標準的提議被駁回,而合規的草菇醬油和鮮蝦醬油依然可以標注釀造醬油。
20年過去,江湖輪轉,醬油行業依舊糾纏于食品安全的漩渦之中,一些新問題也在發生。
黃金地,聚寶盆
醬油江湖座次排開,海天、李錦記、廚邦(中炬高新)這些名列前茅的大佬無不來自廣東。在改革開放中領風氣之先的廣東人,也將粵菜帶到全國各地。以味鮮為主體的廣式醬油被全國人民接受。
海天的前身佛山古醬園定義了“生抽”和“老抽”,并在上世紀90年代將此推廣到全國,為行業細分做出貢獻;而李錦記百年家族企業,發明了蠔油,為行業品類開疆拓土。
而曾經能和他們掰手腕的,是為行業發明了如今廣泛運用的拉環式瓶蓋的,來自湖南的加加醬油。
2003年,加加醬油花去相當于幾年利潤的4800萬拿下央視一套兩個月的“標王”,名聲響亮。
雖然海天早在1999年就已在央視進行廣告營銷,但后來者加加先一步登陸了資本市場,在2012年成為“醬油第一股”。海天味業則于2014年上市。
先在央視打廣告的沒有先上市,而先上市的又迅速掉隊,兩家行業龍頭的前后追趕頗有“塞翁失馬”意味。行業老二李錦記則至今沒有上市。
高毛利率、需求穩定、營收穩定讓醬油公司獲得一眾投資者青睞,和白酒一起成為許多基金經理投資組合中的常客。作為行業龍頭,海天味業PE一度高達60倍。
2014年,海天醬油剛一上市就造就財富神話,27名自然人所持股票市值超過1億元,因此躋身億萬富翁行列。
2021年,海天味業掌門龐康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7位,財富值達264億美元(約1874億元人民幣);在2022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龐康又以1450億元財富位居67名,排名超越了劉強東、宗慶后等更加知名的企業家。
而即便如此,龐康甚至還不是行業中最有錢的大佬。今年剛過世不久的李錦記第3代傳人李文達是香港富豪榜常客,一度僅次于李嘉誠和李兆基位列第三。沒有上市的李錦記在各地擁有多處物業,旗下還有無限極保健品集團,資產規模更加難測。
濃油赤醬之中,多的是悶聲發財的行業富豪。2019年,記者在萬科交流會上提問:如何看待海天市值追上萬科?郁亮答:“特別服氣。”
為對手寫下的注腳
在行業財富爆炸的時代,加加醬油卻止步不前,曾經的“醬油第一股”,如今市值只有海天味業的1/70。
兩位競爭對手上市時間相仿。翻看海天和加加兩家公司公告材料,8年前二者各自對未來市場的判斷,卻似乎為對方的危機作出了提示。
海天的崛起源于對縣級農村市場的開發和對渠道的掌握,在《招股書》中海天繼續強調了這一點。它同時提到調味醬市場前景廣闊,并把部分募資用于調味醬增產。在風險提示上,海天認為企業規模擴大會增加管理風險。
在加加醬油同期財報中,加加醬油認為應加大推行“淡醬油”戰略,并意識到了因為國內行業集中度較低,國際資本進入可能會造成競爭加劇。
中國醬油產量在2015年趨于飽和,穩定在1000萬噸左右,而調味醬市場則不斷擴大。近年來海天“黃豆醬”“拌飯醬”冠名各大綜藝,顯然是其主推的第二增長曲線。
但其對“0添加”“減鹽”等概念不夠敏感,面對危機處理不佳,不僅自己市值蒸發數百億,還讓競爭對手千禾味業和日本龜甲萬(萬牌醬油)等高端無添加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龜甲萬在國內重要據點統萬珍極食品有限公司,正是和前述曾建立行業標準的珍極集團合資打造。
而加加醬油雖然搶得上市先機,但公司在房地產、電商、互聯網金融的系列跨界投資將自身帶入泥潭。股票一度ST,老板被列入失信名單。而公司管理人員許多是公司親信,資金占用問題嚴重,內控出現問題。
反觀海天味業,即使暫時面臨質疑,但在聚焦主業和現代化治理上遠比加加出色。
各自的道路
曾幾何時,海天和味極鮮因為名稱一較高下,和李錦記又因為誰搶占蠔油第一把交椅打起價格戰。
從餐館到家庭、從烹飪學校到大型商超,中國醬油行業的商戰故事向來讓人津津樂道。
行業格局近年來比較穩定,但標榜“0添加”的新秀,通過直播帶貨興起的小品牌又開始攪動戰場,行業里的玩家也都站在了求變的十字路口。
常年位居行業前三的廚邦(“美味鮮”注冊商標),其母公司中炬高新被“寶能系”實控。
早在2015年,姚振華的“寶能系”在萬寶之爭前,就盯上了中炬高新的醬油生意。2015年4月23日,“寶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壽第一次舉牌中炬高新,之后實際控制該公司。而如今,“寶能系”深陷債務危機,控股股東地位走弱,二股東火炬集團增持,上市公司或面臨易主。“美味鮮”和“廚邦”為誰所有還值得觀察。
長期以來發展保守的李錦記在新零售大潮中也在積極求變。2020年12月李錦記首次對旗下醬料集團任命獨立的行政總裁一職,林碧寶上任,然而不到兩年,前阿里巴巴高管靖捷取代了她的位置。
李錦記表示,靖捷在數字和互聯網行業,以及食品快消行業的豐富經驗,將繼續引領公司轉型。
醬油,一個有著2000年歷史的古老生意,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洗牌。十幾年前,行業因為國際標準如臨大敵,傳統的醬缸努力適應著海外的要求;而今,食品安全的陰影仍然不時籠罩在行業之上,企業參與制定的標準似乎未能完全打消消費者的顧慮。
而“0添加”的趨勢在此背景下被大大提速。引進來和走出去之間,企業曾拋棄的低效生產被重新包裝成“古法釀造”的新故事。
從工業化到返璞歸真,一瓶醬油里折射的,也有時代變遷。
你會優先選擇“0添加”醬油嗎?歡迎評論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