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景源
日前,《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
《行動方案》提出,到2030年,上海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領域涌現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硬核成果、創新企業和領軍人才,未來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左右。打造5個未來產業集群,建設15個左右未來產業先導區,攻關100個左右核心部件,推出100件左右高端產品,形成100項左右中國標準,促進產業集聚引領發展。
未來健康產業涵蓋腦機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細胞治療等,《行動方案》提出在浦東、寶山、閔行、金山、奉賢等區域,提升“張江研發+上海制造”承載能力,打造未來健康產業集群。
在生物安全領域,《行動方案》提出要突破新型微生物、病原體快速鑒定和短期規模化檢測、科學追蹤溯源等關鍵技術;推動新型疫苗、抗體及分子、免疫診斷等共性技術研發轉化,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傳染病防治藥物,構建生物安全產業體系;支持生產和儲備一批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藥物、檢測試劑和設備。
未來智能產業包括智能計算、通用AI、擴展現實(XR)、量子科技、6G技術等。《行動方案》提出,上海要推動超大模型智能計算突破,培育智能計算自主框架和算法平臺,發展自主智能芯片;構建具有泛化知識、動態學習和自主規劃的通用AI模型,深化模型在城市治理、生物安全預警等領域部署應用。
《行動方案》要求攻關量子材料與器件設計、多自由度量子傳感、光電聲量子器件等技術,在硅光子、光通訊器件、光子芯片等器件研發應用上取得突破;聚焦6G智能終端、系統設備、通感算一體化網絡以及融合應用等領域,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建立6G國家標準與技術推進中心,強化6G標準引領。
在未來能源產業方面, 《行動方案》聚焦先進核能、新型儲能等技術,提出要在浦東、閔行、嘉定等區域,打造未來能源產業集群;推動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技術商業化,促進“光儲充”新型儲能站落地,加快飛輪儲能、鈉離子電池等技術試驗,推動固態電池電解質技術攻關。
《行動方案》還針對技術、場景、人才等方面布局了六大計劃。其中,未來技術“筑基計劃”是指上海將籌劃組建一批未來技術學院,加強高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發揮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成果展示與轉化中心作用,集聚各類創新資源,建設未來產業研究院。
此外,上海還將推出一批面向全球的“揭榜掛帥”項目,充分賦予科學家自主權和決策權,營造自由探索的良好氛圍;引進全球頂尖人才、科研團隊和創新型企業,建立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利益風險分擔機制,推動研發活動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