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經過近一周的現場勘測后,瑞典當局宣布在北溪管道泄漏處發現了爆炸證據,管道遭蓄意破壞的可能性增大。
但瑞典拒絕俄羅斯參與調查,也拒絕與俄分享調查結果。目前瑞典已解除對管道泄漏處海域的封鎖,俄調查船只可自行前往管道泄漏處。
瑞典發現爆炸證據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指出,早在2015年“北溪1號”管道旁就曾發現北約爆炸裝置。
調查進展
“北溪1號”和“北溪2號”管道平行,長度均超過1200公里,直接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目前北溪事件的調查由瑞典、丹麥和德國三國警方領導的工作組負責。
管道的四個泄漏點都位于波羅的海,靠近丹麥博恩霍爾姆島。其中兩處泄漏點位于瑞典海上專屬經濟區,另兩處位于丹麥海上專屬經濟區。
在大部分泄漏點停止泄漏后,瑞典于10月3日封鎖泄漏點周邊海域并派出潛水救援船對現場進行初步勘測。
上周四,瑞典安全局宣布在瑞典海上專屬經濟區的泄漏點發現證據,顯示“北溪1號”和“北溪2號”曾遭遇過爆炸,爆炸發生在海下70米到90米處。
安全局稱管道因爆炸遭到了大面積破壞,當局從現場取回了部分樣本以展開進一步分析。該部門稱,相關證據說明管道遭蓄意破壞的可能性加大。
瑞典和丹麥此前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的報告指出,北溪管道發生泄漏前,爆炸產生的沖擊相當于一次2.3級和2.1級地震。兩國認為,現有信息表明爆炸為蓄意行為。
據德國媒體報道,該國安全部門官員推測,爆炸裝置的威力相當于500公斤TNT,接近一枚重型航空炸彈。
目前尚不清楚爆炸裝置通過何種途徑被放置在管道附近。此前有猜測認為策劃者使用迷你潛水艇運輸爆炸物,但如此大量的爆炸物無法僅靠迷你潛水艇運輸。
美國官員透露,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提供美海軍的水下回聲探測系統,幫助瑞典分析北溪管道泄漏前的聲吶記錄。
但作為北溪管道所有方之一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沒有獲許參與調查。
本周一,瑞典首相安德松表示根據瑞典規定,初步調查內容屬于保密內容,因此瑞典不會與俄羅斯分享調查結果。
但她指出,瑞典的海上專屬經濟區并非瑞典領土。現在對相關海域的封鎖已經解除,其他國家船只可以自行前往管道泄漏點。
同一天,德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也宣布對北溪事件展開調查,而該部門通常僅調查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
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發言人稱,對北溪事件展開調查是因為能源供應基建遇襲將影響德國的外部和國內安全。
就在北溪事件后兩周,德國北部鐵路交通于上周六意外中斷,大量旅客被困火車站。交通中斷的原因是兩地的無線電通訊電纜被故意切斷。
德國警方表示,不排除此次破壞是出于政治動機,但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外國政府或恐怖分子參與其中。
俄羅斯質疑
在調查尚未開始前,波蘭和烏克蘭官員已經指責俄羅斯對北溪管道發動襲擊;俄羅斯則將矛頭對準美國,指出只有美國能從北溪事件中獲益,便于其向歐盟出售更多液化天然氣。
對于被排除在北溪事件調查之外,俄羅斯表示了不滿。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指責,不讓北溪管道所有者參與調查說明調查方“想隱瞞信息”。
周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發言人庫普里揚諾夫(Sergei Kupriyanov)在接受俄媒體采訪時指出,早在2015年,“北溪1號”管道附近就發現過北約的“海狐”掃雷器。
庫普里揚諾夫表示,2015年11月6日,公司在對“北溪1號”進行常規檢查時發現了這枚掃雷器,掃雷器正位于管道間的縫隙中。隨后瑞典軍方移除了掃雷器并進行控制爆破。此事一度造成“北溪1號”停運。
北溪管道公司當年曾在官網上放出相關公告,并對瑞典軍方表示感謝。公告稱裝置位于瑞典海上專屬經濟區。
北約當時解釋稱掃雷器是在軍演時遺失。庫普里揚諾夫則指責,這枚軍用爆炸裝置當時就位于北溪管道下方。
早在俄烏沖突前,北溪管道就是俄羅斯與歐盟和美國博弈的焦點。美國一直反對歐盟依賴俄天然氣,認為此舉將加大俄羅斯對歐盟的影響力,美國也希望歐盟能購買更多美國液化天然氣。特朗普擔任總統時,美國直接對“北溪2號”項目實施制裁。
路透社上周獲得的信息顯示,在北溪管道第一處受損后數小時,一架美國海軍巡邏機曾出現在“北溪2號”泄漏點附近。
飛行記錄顯示,這架P-8A“海神”反潛巡邏機從冰島出發,在波蘭上空進行了約一個小時的常規巡邏,之后突然飛往波羅的海的北溪管道所在區。
對于相關報道,美國海軍回應稱當時P-8A是在波羅的海執行常規巡邏任務,與北溪管道泄漏事件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