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在110年前,袁世凱何以逼退清政府成為臨時大總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在110年前,袁世凱何以逼退清政府成為臨時大總統?

辛亥革命的果實是如何被“竊取”的?

編者按:今天是辛亥革命111周年紀念。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多省響應,革命形勢發展很快。孫中山也趕回國內,在1912年1月1日于南京總統府舉行就職典禮,成立了中華民國。我們從中學歷史課本中學習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卻被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果實。這一系列事件之間究竟有何關聯,具體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在日前出版的《疊變:鴉片、槍炮與文明進程中的中國(1840-1915)》一書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勇對當時的局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在孫中山當上臨時大總統之后,“復雜的中國問題趨于簡單化”,變成了如何處理好孫中山、掌握著清朝兵權的袁世凱和清政府的三角關系;如果清政府誓不和平退位,中國就將立即陷入南北對峙之中,而當時袁世凱的價值“就體現在這非常微妙的環節中”。孫中山承諾,假如袁世凱如約逼退清政府,他就如約將大總統讓給袁世凱。

《疊變:鴉片、槍炮與文明進程中的中國(1840-1915)》
馬勇 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22年

下面這一節選章節為我們呈現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背景和過程。不過,在馬勇筆下,這段歷史進程還可以放在中國1840-1915年的“疊變”過程中,這也意味著,近代中國是一場又一場的變革,但甲午之后的一切變革幾乎都沒有走完全程——“維新時代還沒有結束,急劇的政治變革發生了;政治變革還沒有頭緒,排外主義萌生,中國轉而實行新政……”而辛亥革命也沒有走完全程。一場一場變革疊加,在馬勇看來,是人為制造了混亂,堪稱“欲速則不達”。

《從南京到北京》(節選)

文 | 馬勇

孫中山成立臨時政府是辛亥年最大的事件,快刀斬亂麻,一下子將南北糾纏不清的問題解決了,將南方的革命對象一下子變成了第三者,可有可無。因為十七個省的獨立和投票選舉,不管怎么說已使清政府失去了合法性?,F在剩下的唯一問題就是黎元洪、黃興等人先前對袁世凱的承諾。假如南北僵持一段時間,或南方找準機會北伐,直搗黃龍;或清政府重新振作,利用剩下來的幾個省份,找準機會南征??偠灾逭绻牟缓推酵宋?,中國就將立馬陷入南北對峙之中,袁世凱的價值就體現在這非常微妙的環節中。

所以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后尚未就職前,立即致電袁世凱進行解釋,強調之所以在南方成立臨時政府,主要是因為東南諸省久缺統一之機構,行動非常困難,故以組織臨時政府為生存之必要條件。我孫文既審艱虞,義不容辭,只得暫時擔任。袁公方以旋轉乾坤自任,即知億兆屬望,而目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所以我孫文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于天下。孫中山在這份電報結尾,呼吁袁世凱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可望。孫中山所曲折表達的意思,就是要袁世凱遵守承諾,早日勸退清帝,那么他還會遵守黎元洪、黃興等人的承諾,將大總統之位交給袁世凱。

辛亥革命時期剪辮子浮雕。

南北之間的問題由此轉換成了孫中山與袁世凱之間的問題,清政府已經沒有什么發言權。用孫中山的話說,南北之間繼續談判,已非議和,只是一種善后安排,因為清政府必須完全服從革命黨人,服從南京臨時政府。

孫中山于1912年1月1日深夜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之后,復雜的中國問題趨于簡單化,就是如何處理好孫中山、袁世凱和清政府的三角關系。假如袁世凱如約逼退清政府,那么孫中山就會如約將大總統讓給袁世凱。怎樣讓袁世凱順利而不受傷地逼退清政府,這就是政治智慧。

1月16日,袁世凱與內閣大臣聯銜向朝廷上了一個密折,分析當前形勢,建議朝廷盡快召開皇族會議,討論究竟是否能夠接受南方革命黨人提出的共和方案,如果不能接受,那么應該怎么辦。

在這份密折中,袁世凱詳細回顧了南北議和的全過程,強調現在是海軍盡叛,軍餉無著,強鄰虎視遼東,庫倫不穩,人心渙散,繼續僵持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為朝廷計,為皇太后和皇上計,袁世凱態度明確,建議接受南方革命黨人提出的優待皇室條件,這樣不僅能保證皇室的尊嚴和體面,也為大清國歷來宣揚的愛民如子樹立一個典范,提供一個證據。

袁世凱說,我朝繼承歷代帝系,師法孔孟,以為百王之則,是民重君輕,圣賢業垂法守。根據現在與南方革命黨人談妥的條件,革命黨人表示他們會尊重歷史,尊重皇室,尊重大清國的過去?,F在南北戰爭已經僵持數月,東西友邦均因戰禍而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列強現在還樂于調停者,是因為他們看到南北紛爭說到底只是一種政治制度的改變和改善,所以他們還能堅守中立不介入不干預。但是如果這種僵局不被打破而持續下去,誰也沒有辦法保證列強不出手,因為他們畢竟在這里有著重大的經濟利益。到那時,列強和南方革命黨人都會將朝廷視為亂源,視為罪惡之首。感情既惡,誰又能保證朝廷未來還會享有什么樣的優待條件,誰又有辦法去約束去規范南方革命黨人的行動呢?

袁世凱繼續不露聲色地警告道:讀法蘭西革命史,假如法王路易十六能夠早點順應輿情,接受妥協之策,何至于讓其子孫后代一起受戮?,F在南方革命黨人所爭者政體,而非君位;所欲者共和,而非宗社。我皇太后、皇上何忍九廟之震驚,何忍乘輿之出狩?必能俯鑒大勢,以順民心。袁世凱給隆?;侍蟠魃狭艘豁敻呙?,就看滿洲貴族統治集團如何回應了。

隆裕皇太后聽了之后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據說只能默默垂淚,不知如何是好。不過,皇太后答應按照袁世凱的建議盡早召開御前會議以決定大清國的未來和命運,她同時也請求袁世凱在這個時候無論如何不能撂挑子,不能放下他們孤兒寡母不管。隆裕皇太后把他們母子的未來和希望都寄托在袁世凱身上,她相信只要袁世凱想辦法,一定能讓他們母子保有體面、保有尊嚴。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根據袁世凱的建議,隆裕皇太后于1月17日召開宗室王公御前會議,討論是否同意南方的共和,以及如何應對等問題。早已被南方革命黨人深刻影響的慶親王奕劻和貝勒溥倫在會議上主張朝廷主動退位,頒布共和,化被動為主動,一定會為朝廷為皇室贏得體面、尊嚴和實在的利益。此后幾天的會議雖然爭論得很激烈,但都拿不出實在的辦法。

1月23日,署湖廣總督段祺瑞致內閣軍咨府陸軍部電,報告前線軍心不穩,請求朝廷就戰和問題、君主還是民主問題盡快做出決策??赡苓€不只是湖北前線軍心不穩,在這種形勢下,朝廷于第二天(24日)發布一個通告,告誡全國軍民不要輕信浮言,更不能轉相煽惑,以維持秩序。

秩序的混亂,京城的恐慌,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更嚴重的是,革命黨人彭家珍竟然于1月25日堂而皇之潛至良弼寓所,以鋤奸的名義將這個頑固的宗社黨頭目炸成重傷,致其兩天后死亡。

彭家珍自殺性攻擊引起京城的一片混亂,宗社黨的主要骨干聽到這個消息后不寒而栗,紛紛作鳥獸散。至于那些皇親國戚、王公貴族更是聞風喪膽,紛紛出京,潛赴青島、天津、大連等地。朝廷里留下的忠臣、重臣越來越少。

大清王朝至此已經毫無辦法了,但讓朝廷主動考慮怎樣結束朝政,怎樣停止政治運行,也確實是大難題,因為歷史上還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形,所以不管朝廷如何恐慌,其實都在等待著偶然的突發的致命一擊。1月26日,大清國會辦剿撫事宜第一軍總統官段祺瑞率清軍將領姜桂題、張勛、何宗蓮、段芝貴、倪嗣沖、王占元、曹錕等四十六人聯名致電內閣代奏,痛陳利害,懇請朝廷立定共和政體,以鞏皇位而奠大局,明降諭旨,宣誓中外。這致命一擊對于清政府來說雖然太過沉重,但實際上還真的讓清政府解了套,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皇室的尊嚴體面和這些北洋將領所說的“鞏皇位而奠大局”。

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忍痛連發三道詔書:一為清帝退位詔,二為公布優待條例詔,三是勸諭臣民詔。在這些文件中,皇太后表示現在全國人民多傾向于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因為朝廷不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所以根據國內外大勢判斷,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南方革命黨人協商統一辦法??偲谌嗣癜捕?,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我和皇帝得以退處寬閑,悠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的詔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至此,袁世凱從清政府手里獲得了法律上的授權,大清國的主權、領土,都因這個授權轉至袁世凱全權組織的臨時政府手里。

稍后,孫中山如約結束南京臨時政府。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根據孫中山的提議,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3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從帝制到共和,從南京到北京,中國在這幾個月跨過數千年,成為引領亞洲的先進國家。

本文書摘部分節選自《疊變》“從南京到北京”,較原文有刪改,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历史控
纵深、开阔、有深度,历史中的风云际会,我们来为你解读。

下載界面新聞

在110年前,袁世凱何以逼退清政府成為臨時大總統?

辛亥革命的果實是如何被“竊取”的?

編者按:今天是辛亥革命111周年紀念。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多省響應,革命形勢發展很快。孫中山也趕回國內,在1912年1月1日于南京總統府舉行就職典禮,成立了中華民國。我們從中學歷史課本中學習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卻被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果實。這一系列事件之間究竟有何關聯,具體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在日前出版的《疊變:鴉片、槍炮與文明進程中的中國(1840-1915)》一書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勇對當時的局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在孫中山當上臨時大總統之后,“復雜的中國問題趨于簡單化”,變成了如何處理好孫中山、掌握著清朝兵權的袁世凱和清政府的三角關系;如果清政府誓不和平退位,中國就將立即陷入南北對峙之中,而當時袁世凱的價值“就體現在這非常微妙的環節中”。孫中山承諾,假如袁世凱如約逼退清政府,他就如約將大總統讓給袁世凱。

《疊變:鴉片、槍炮與文明進程中的中國(1840-1915)》
馬勇 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22年

下面這一節選章節為我們呈現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背景和過程。不過,在馬勇筆下,這段歷史進程還可以放在中國1840-1915年的“疊變”過程中,這也意味著,近代中國是一場又一場的變革,但甲午之后的一切變革幾乎都沒有走完全程——“維新時代還沒有結束,急劇的政治變革發生了;政治變革還沒有頭緒,排外主義萌生,中國轉而實行新政……”而辛亥革命也沒有走完全程。一場一場變革疊加,在馬勇看來,是人為制造了混亂,堪稱“欲速則不達”。

《從南京到北京》(節選)

文 | 馬勇

孫中山成立臨時政府是辛亥年最大的事件,快刀斬亂麻,一下子將南北糾纏不清的問題解決了,將南方的革命對象一下子變成了第三者,可有可無。因為十七個省的獨立和投票選舉,不管怎么說已使清政府失去了合法性?,F在剩下的唯一問題就是黎元洪、黃興等人先前對袁世凱的承諾。假如南北僵持一段時間,或南方找準機會北伐,直搗黃龍;或清政府重新振作,利用剩下來的幾個省份,找準機會南征??偠灾?,清政府如果誓不和平退位,中國就將立馬陷入南北對峙之中,袁世凱的價值就體現在這非常微妙的環節中。

所以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后尚未就職前,立即致電袁世凱進行解釋,強調之所以在南方成立臨時政府,主要是因為東南諸省久缺統一之機構,行動非常困難,故以組織臨時政府為生存之必要條件。我孫文既審艱虞,義不容辭,只得暫時擔任。袁公方以旋轉乾坤自任,即知億兆屬望,而目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所以我孫文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于天下。孫中山在這份電報結尾,呼吁袁世凱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可望。孫中山所曲折表達的意思,就是要袁世凱遵守承諾,早日勸退清帝,那么他還會遵守黎元洪、黃興等人的承諾,將大總統之位交給袁世凱。

辛亥革命時期剪辮子浮雕。

南北之間的問題由此轉換成了孫中山與袁世凱之間的問題,清政府已經沒有什么發言權。用孫中山的話說,南北之間繼續談判,已非議和,只是一種善后安排,因為清政府必須完全服從革命黨人,服從南京臨時政府。

孫中山于1912年1月1日深夜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之后,復雜的中國問題趨于簡單化,就是如何處理好孫中山、袁世凱和清政府的三角關系。假如袁世凱如約逼退清政府,那么孫中山就會如約將大總統讓給袁世凱。怎樣讓袁世凱順利而不受傷地逼退清政府,這就是政治智慧。

1月16日,袁世凱與內閣大臣聯銜向朝廷上了一個密折,分析當前形勢,建議朝廷盡快召開皇族會議,討論究竟是否能夠接受南方革命黨人提出的共和方案,如果不能接受,那么應該怎么辦。

在這份密折中,袁世凱詳細回顧了南北議和的全過程,強調現在是海軍盡叛,軍餉無著,強鄰虎視遼東,庫倫不穩,人心渙散,繼續僵持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為朝廷計,為皇太后和皇上計,袁世凱態度明確,建議接受南方革命黨人提出的優待皇室條件,這樣不僅能保證皇室的尊嚴和體面,也為大清國歷來宣揚的愛民如子樹立一個典范,提供一個證據。

袁世凱說,我朝繼承歷代帝系,師法孔孟,以為百王之則,是民重君輕,圣賢業垂法守。根據現在與南方革命黨人談妥的條件,革命黨人表示他們會尊重歷史,尊重皇室,尊重大清國的過去。現在南北戰爭已經僵持數月,東西友邦均因戰禍而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列強現在還樂于調停者,是因為他們看到南北紛爭說到底只是一種政治制度的改變和改善,所以他們還能堅守中立不介入不干預。但是如果這種僵局不被打破而持續下去,誰也沒有辦法保證列強不出手,因為他們畢竟在這里有著重大的經濟利益。到那時,列強和南方革命黨人都會將朝廷視為亂源,視為罪惡之首。感情既惡,誰又能保證朝廷未來還會享有什么樣的優待條件,誰又有辦法去約束去規范南方革命黨人的行動呢?

袁世凱繼續不露聲色地警告道:讀法蘭西革命史,假如法王路易十六能夠早點順應輿情,接受妥協之策,何至于讓其子孫后代一起受戮?,F在南方革命黨人所爭者政體,而非君位;所欲者共和,而非宗社。我皇太后、皇上何忍九廟之震驚,何忍乘輿之出狩?必能俯鑒大勢,以順民心。袁世凱給隆裕皇太后戴上了一頂高帽,就看滿洲貴族統治集團如何回應了。

隆裕皇太后聽了之后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據說只能默默垂淚,不知如何是好。不過,皇太后答應按照袁世凱的建議盡早召開御前會議以決定大清國的未來和命運,她同時也請求袁世凱在這個時候無論如何不能撂挑子,不能放下他們孤兒寡母不管。隆裕皇太后把他們母子的未來和希望都寄托在袁世凱身上,她相信只要袁世凱想辦法,一定能讓他們母子保有體面、保有尊嚴。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根據袁世凱的建議,隆裕皇太后于1月17日召開宗室王公御前會議,討論是否同意南方的共和,以及如何應對等問題。早已被南方革命黨人深刻影響的慶親王奕劻和貝勒溥倫在會議上主張朝廷主動退位,頒布共和,化被動為主動,一定會為朝廷為皇室贏得體面、尊嚴和實在的利益。此后幾天的會議雖然爭論得很激烈,但都拿不出實在的辦法。

1月23日,署湖廣總督段祺瑞致內閣軍咨府陸軍部電,報告前線軍心不穩,請求朝廷就戰和問題、君主還是民主問題盡快做出決策。可能還不只是湖北前線軍心不穩,在這種形勢下,朝廷于第二天(24日)發布一個通告,告誡全國軍民不要輕信浮言,更不能轉相煽惑,以維持秩序。

秩序的混亂,京城的恐慌,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更嚴重的是,革命黨人彭家珍竟然于1月25日堂而皇之潛至良弼寓所,以鋤奸的名義將這個頑固的宗社黨頭目炸成重傷,致其兩天后死亡。

彭家珍自殺性攻擊引起京城的一片混亂,宗社黨的主要骨干聽到這個消息后不寒而栗,紛紛作鳥獸散。至于那些皇親國戚、王公貴族更是聞風喪膽,紛紛出京,潛赴青島、天津、大連等地。朝廷里留下的忠臣、重臣越來越少。

大清王朝至此已經毫無辦法了,但讓朝廷主動考慮怎樣結束朝政,怎樣停止政治運行,也確實是大難題,因為歷史上還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形,所以不管朝廷如何恐慌,其實都在等待著偶然的突發的致命一擊。1月26日,大清國會辦剿撫事宜第一軍總統官段祺瑞率清軍將領姜桂題、張勛、何宗蓮、段芝貴、倪嗣沖、王占元、曹錕等四十六人聯名致電內閣代奏,痛陳利害,懇請朝廷立定共和政體,以鞏皇位而奠大局,明降諭旨,宣誓中外。這致命一擊對于清政府來說雖然太過沉重,但實際上還真的讓清政府解了套,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皇室的尊嚴體面和這些北洋將領所說的“鞏皇位而奠大局”。

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忍痛連發三道詔書:一為清帝退位詔,二為公布優待條例詔,三是勸諭臣民詔。在這些文件中,皇太后表示現在全國人民多傾向于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因為朝廷不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所以根據國內外大勢判斷,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南方革命黨人協商統一辦法??偲谌嗣癜捕?,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我和皇帝得以退處寬閑,悠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的詔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至此,袁世凱從清政府手里獲得了法律上的授權,大清國的主權、領土,都因這個授權轉至袁世凱全權組織的臨時政府手里。

稍后,孫中山如約結束南京臨時政府。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根據孫中山的提議,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3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從帝制到共和,從南京到北京,中國在這幾個月跨過數千年,成為引領亞洲的先進國家。

本文書摘部分節選自《疊變》“從南京到北京”,較原文有刪改,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林口县| 岚皋县| 微山县| 安新县| 福安市| 翁源县| 夹江县| 克拉玛依市| 察隅县| 镇巴县| 耿马| 南开区| 玉田县| 乌兰察布市| 昌江| 深水埗区| 昌黎县| 贵定县| 平武县| 贵州省| 布拖县| 洪江市| 罗山县| 仙游县| 建昌县| 灵石县| 教育| 青海省| 凌源市| 万盛区| 咸宁市| 连南| 和林格尔县| 清水河县| 玛纳斯县| 麻栗坡县| 永仁县| 开封县| 辽阳县| 比如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