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隨著新能源的大火,新能源產業鏈上企業加緊了IPO的步伐。
在行業的風口上,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往往會獲得令企業比較滿意的估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因為上市給予高估值的企業會一路下跌直至估值合理。
但是,今年以來由于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企業IPO之后往往漲幅會趨于理性,股票破發似乎也成了一種常態。
9月19日,深圳市華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寶新能”)登陸創業板,華寶新能作為今年發行價最高的股票,發行價達到了237.5元/股。
盡管賽道很火,但是華寶新能并沒有被爆炒,反倒開盤沖高之后,一路下跌,最終破發。但站在營收與凈利潤的角度,不到3個億的凈利潤,市場還是給予了225億的市值。
如果未來企業的高增長能匹配市值,那么這些泡沫最終會被消化掉,但是如果未來業績不能體現,那么當下有可能就是一個階段性高點。
對于華寶新能這樣的企業而言,IPO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于其創始人、董事長孫中偉而言,這是回報也是新的征程的起點。
作為一名70后,1978年出生的孫中偉身上的時代屬性也是非常鮮明的。
1995年,孫中偉考上了山東理工大學(以前叫山東工程學院),專業是高分子專業。1999年,在互聯網的浪潮的席卷下,國內的商業環境也開始發生變化。而孫中偉在畢業之后,也面臨著選擇的問題。
最終,在老師的建議下,他帶著借來了1000元來到了深圳。初到深圳的孫中偉并沒能如愿地找到工作,為了生計他甚至還當過醬油市場推銷員。
2002年,孫中偉才等來了一絲曙光,他被前雇主介紹給一位做IC元器件的臺灣省老板,陰差陽錯邁入了鋰電池行業。2002年12月至2004年,他參與籌建金微科電子,并擔任了銷售經理。由于他工作比較出色,后來這位臺灣省老板決定離開深圳,所以他將公司交給了孫中偉,而他也由此獲得了人生第一個比較重要的機會和第一桶金。實際上,2003年,孫中偉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起初的業務就是電子元器件貿易。
隨著國內互聯網浪潮的席卷,消費電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孫中偉也是瞅準了這個時機,研究起了充電寶。后來他帶領團隊研究出了全球第一款移動電源,因此他也被冠上了“充電寶之父”的稱號。
但起初移動充電寶并不受市場重視,直到2009年iPhone的電池一體化手機讓孫中偉魚躍龍門。
兩年后,越做越大的孫中偉成立了華寶新能,但在一日千里的市場里,很顯然他并不滿足于此,于是他開始找尋新的出路,主動避開日益復雜又充滿競爭的充電寶市場,
經過在歐美以及日本等市場的考察,他發現國外的家庭因為戶外需求比較大,所以對便攜式儲能產品有較大的需求,于是他果斷的切入該領域,經過七八年的發展,加上因為新能源而大火的儲能市場,這才有了華寶新能IPO的契機。
目前,華寶新能的主營業務分別為便攜儲能產品、太陽能板、充電寶與其他配件。而根據招股書顯示,其2019年至202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9億元、10.7億元和23.15億元;凈利潤則為0.36億元、2.34億元和2.79億元,增長的爆發性非常明顯。
而且根據華寶新能的招股書,該公司的絕大部分營收均來自美國、日本等海外市場,且營收占比超過了90%。
綜合而言,華寶新能是一家站在風口上的企業,海外收入占比過高也是比較大的風險點,且雖然華寶新能身上具有“儲能”的標簽,但是從技術水平而言,該領域的產品迭代也是需要注意的。
當下,儲能作為最熱的板塊,市場往往會給予其一些企業夸張的估值,但是風口過后,如果企業還沒能找到新的增長點,那么市場也會直接用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