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一到十一,年輕人的口袋就被份子錢掏空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一到十一,年輕人的口袋就被份子錢掏空

年輕人的婚禮,成了無情的社交場。

圖片來源:Unsplash-Nick Karvounis

文|每日人物社 曹默涵 徐晴

編輯|易方興

運營|介里

十一假期前夕,一則#國慶前收到21份結婚請帖#的話題沖上熱搜,當事人廣西梧州的石女士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最多一天要趕5場婚禮,每場都得隨個300至500塊不等的份子錢,關系再好一點的得隨800塊。按平均500塊算,一萬多塊就這么送出去了。

平日里收到請帖隨個禮,大家都當沾沾喜氣,但撞上十一“結婚黃金周”,四面八方密集砸來的請柬,就成了一顆顆“紅色炸彈”——接了,自己錢包受傷;不接,這段關系受傷。

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很多賓客無法親臨婚禮現場,這時人情往來的準則卻在約束你:人不到,禮得到,無論是托熟人現場遞紅包,還是線上轉賬附上現搜來的吉祥話,份子錢似乎是少不了的,這才是禮數周全、“會做人”的表現。

但很少有人喜歡被明碼標價的友情,不少人也開始拒絕這份“人情綁架”。尤其是90后這一代年輕人逐漸步入婚姻后,他們開始重新思考份子錢的意義,以及和通訊錄列表成員間的親疏關系。比起奉上厚鼓鼓的紅包成全所謂的禮數和面子,他們更在意自己在人情往來里的感受。

送份子錢也是看對象的,那些幾百年沒聯系,張口就是“親,在嗎,我十一結婚邀請你來呀”的朋友,成了被忽略的陌生網友;交情更是互相的,收過別人份子錢,卻在別人發出邀請時忽然“消失”的人,逃不開被吐槽和拉黑的安排。

值此新人扎堆步入婚姻圍城的時刻,我們和接到“紅色炸彈”的幾位年輕人聊了聊,他們是怎么應對周旋的,從中也可以一窺:邀請別人參加婚禮本是一件分享喜悅的事兒,怎么就演變為難以承受的社交修羅場?

距離假期結束還有好幾天,希望辦婚禮的新人和參加婚禮的朋友們,都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幸福。

栗子 26歲 內蒙人

主動拒絕,參加婚禮0場,給份子錢0份

“這不是婚禮,這是個集資大會”

今年9月中旬,多年沒來往的小學同學突然問我:在嗎?國慶有沒有空?她要結婚了。就在她給我發消息的同一天,一個失聯多年的初中同學也突然閃現,問我借錢。

那一天,我腦子里只有一句段子:“老同學突然聯系你,要么是結婚,要么是借錢”,這兩件事同時被我遇上了。而且細想一下,兩件事本質上是一件事,就是得出錢。

借錢的同學被我婉拒,結婚的同學還是推拉了幾個回合。老同學最初的說法是想讓我幫她領證的時候跟拍——她先夸了我一通,說“知道你幫人拍照,拍得很好”,然后問我有沒有空能幫她拍。我心想,我們的關系好到可以免費幫你拍的程度了嗎?而且我也真的沒空。就直接說沒時間,然后給她指路了小紅書,那上面有好多付費攝影師。

她似乎看出了我的意思,沒再提拍照,轉而邀我去“喝喜酒”。說自己在北京工作一年多了,因為太忙了所以沒有跟我聯系。我更無語了,都真誠一點不行嗎?不聯系是因為太忙了嗎?是不想聯系啊!我不想跟你聯系,你也不想跟我聯系,所以我們沒有聯系。

冷漠和貧窮如我,最終沒有參加她的婚禮,也沒有給份子錢。我們的對話結束于表情包。我覺得,既然以前和以后都沒什么交集,那么,就不需要維持這種沒有意義的關系。

在這個國慶,除了這位老同學,同齡人們好像都扎堆結婚。我的另一位小學同學也要結婚,她媽跟我媽認識,發了請帖,還有一個遠房親戚家的妹妹也要結婚。十一假期之前,我媽多次問我,不回一趟家嗎?回來待幾天,順便參加婚禮。每次我都說,不回了。

對于老家的婚禮,我實在不怎么期待。我老家在內蒙的一個農村,在辦婚禮這件事上,好像有一種隱形的重男輕女的傳統。四年前,我堂哥結婚,選城里最好的酒店,最高規格的酒席,菜是幾千塊錢一桌的,還買了一大堆鞭炮,從早上5點放到太陽升起。但兩年前,我發小結婚,在我們老家,她只辦了一個小型的“親友答謝宴”。

那是我參加過有史以來最寒酸的婚禮,沒有之一。沒有專業的司儀,發小刷臉請來了一個朋友的朋友做司儀,席間多次念錯她的名字;沒有專業的攝影師,負責拍照的是我;酒店選了一個老舊的酒店,當菜端上來,或是說話聲音大一點,灰就會被吹進飯里。

發小結婚那年,也是十一。我專門從北京回去參加,精心挑選了一條香檳色長裙,化了精致的妝,卷了一下頭發。但一走進酒店,我就后悔了。毫不夸張地說,我差點就是全場捯飭得最隆重的人。我親眼看見我另一個發小,趿著拖鞋,臉像沒洗一樣走進來。

到發小媽媽發言的環節,因為酒店的音響效果不太好,大家都聽不太清,跟我坐一桌的人開始吐槽菜難吃。等全部的人發完言,全場的人走了一半。坐我旁邊的大姐,看見新娘要來敬酒了,往嘴里塞了最后一塊肉,然后倉皇逃竄。再過20分鐘,新娘的娘家人已經開始打包剩菜了。

這場婚禮給我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這不是婚禮,而是一個很直白的“集資大會”,主要目的,是用最小的成本把以前送出去的份子錢給收回來。這場婚禮我隨了666塊的紅包,我媽也包了500塊。

我很心疼我發小,每個人都會想要個溫馨的、美好的婚禮,她一定也不想這樣。在我的老家,女性的婚禮并不是給新人辦的,是給父母辦的。想到這里,我更不想回去參加婚禮了。

圖 / 《風平浪靜的閑暇》劇照

張偉 27歲 廣西人

收到請帖4份,參加婚禮3場,給份子錢4份

“婚禮也是一個社交場合”

這個國慶7天假,我接到了4張請帖,來自初中同學,前同事,小學同學和發小,時間分別在1號,2號,5號和6號。

這四個人我都會給份子錢。在我的老家,份子錢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感覺,普通關系給200塊,還行的300塊,非常好給500塊。1、2、5號我準備都給300塊錢,6號給500塊錢。

有必要捋一下我跟這幾個人的關系:1號選手我其實不太熟,初中畢業后幾乎沒見過,大學思念四年更是音信全無。但畢業之后我回了老家,跟他是同行,偶爾會微信評論一下朋友圈。

2號選手以前跟我關系不錯,公司團建認識的,一來二去就熟了,但是后來我跳槽,她也離職了。

5號選手是我的小學同學,大學畢業之前我們經常一起玩兒,一起吃飯,喝酒,唱K,關系非常好,后來他去了另一個城市工作,我回了老家。異地讓我們很快生疏了,很少聯系。

6號是我的初中和高中同學,同學了六年,后來又到同一個大學讀書,畢業之后一起回老家。我們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沒有斷過聯系,到現在還經常約出來一起玩兒,所以他這次不只是邀請我去參加婚禮,還讓我做伴郎。

除了5號因為在外地我去不了,另外的三場婚禮我都會參加。我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就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跟朋友或同學、同事的關系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的像相交線,相交一段時間之后再也不會遇到,有的像平行線,一直互相陪伴。

其他幾個人的份子錢沒什么問題,6號的因為關系更好,比較重要。給之前,我跟6號的共同好友商量了一下給多少。這件事特別微妙,我們這里年輕人普遍工資是5000塊錢左右,給少了顯得心意不足,給多了負擔不起。一個給多了,另一個給少了,又讓給少的人有壓力。最后我們決定,大家都給500塊,不要內卷。

但有個在北京的朋友,國慶回不來,他轉了1000塊錢給我,讓我轉給新郎,我頭都大了,這給得也太多了。后來轉念一想,他要是回老家,來回的路費肯定要比1000塊多很多,搞不好他還覺得省錢了。

整體來看,這個十一我肯定會很累,跑三場婚禮,做伴郎還要替新郎擋酒,然后1/3的工資也沒了,可以說是“勞民傷財”。但我還是很樂意參加婚禮的,結婚是蠻大一件事情,能請到我,說明我在對方心里面是有點地位。

而且小地方是個人情社會,我之前跳槽是因為很多機會被關系戶占據了,讓我很難受。在我老家,到處都要講關系,我有個表妹,去醫院得托關系找床位,我同學做手術,不找關系就得多等兩個月,所以大家都很在意人情世故的東西。要是我在北京生活,有個小學同學結婚,說不去就不去了,在老家不行,就算不去,也得表示一下心意。

另外,婚禮也是一個社交場合,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像我一個哥們兒,是在婚禮上認識了他女朋友。我還有一個表哥,去朋友的婚禮當伴郎,認識了一個伴娘,現在已經結婚了。我還是單身,提前打聽好了,6號的伴娘里,也有兩個是單身。

菜菜 25歲 廣西人

收到請帖3份,參加婚禮3場,給份子錢3份

“這個國慶大出血了”

這個國慶節,我要從北京飛回廣西,在1號、3號、6號參加三場婚禮。這三場婚禮分別是親戚家的姐姐、高中的學姐和發小。

而且三成婚禮地點還不同。1號在百色,3號在柳州,6號在河池。

回家和參加婚禮都是很開心的,唯一不太開心的是我的錢包。我的資產情況實在是不太樂觀,但跟我這幾個人的關系又真的很好,所以還是要去參加,我覺得我們的關系值得這么大的紅包。

第一場是家族的大型聚會,我父母給了份子錢,我再添500塊就差不多,第二場給了1000塊,第三場給了800塊。最貴的不是份子錢,是來回往返的機票,3000多塊,把其他的路費也都加上,這個十一,我要花6000多塊,對我來說,這真的是一筆巨款。

我是去年畢業的,才工作一年,每個月工資到手不到8000塊,除去房租2700塊,3000塊日常的開支,還有一些娛樂的花費,比如露營、看展、看電影,跟朋友聚餐,基本上沒剩多少,差不多是月光的狀態。

我也存了一點錢,但買了股票,高點買入,低點心態崩不住賣出,虧了一萬多。虧也可以接受,只是沒錢罷了。現在的我根本就沒有存款。要是算上公積金和醫保,那可能還有一點。

幾個月前,我還換了個房子,你知道的,押一付三,我拿不出這么多錢,刷了信用卡。今年5月,公司因為疫情效益受影響,只發半薪,這讓本就不太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上個月,我才剛還完債。

為了省錢,我本來想來回坐高鐵或者火車來回,我爸媽和小姨很疼我,他們覺得火車或者高鐵有疫情的風險,時間也很長,就贊助了我一些錢,所以這六千塊錢里,有三分之二是家人贊助的。

我自己也覺得很難受,很不好意思,但是沒有辦法。今年以來,我基本上放棄了所有需要花錢的娛樂活動,得知姐姐要辦婚禮,提前開始省錢。可以預見,這個十月我也要節衣縮食了。

節后回去,我要想想以后多掙點錢的問題,沒錢真是不行的。

中間有個小插曲,我買的是2號回廣西的機票,但回家前幾天,南寧、柳州還有一些其他的地方又傳出疫情的消息,我就特別緊張,后來突然發現,2號的機票不知道為什么被取消了,所以我只能買1號的票,就能參加1號的婚禮了。

這場婚禮也來得特別波折,姐姐其實早就領證了,因為疫情沒有辦婚禮,后來孩子都出生了,還沒辦上。今年終于趕上國慶假期,親友都有時間,疫情好像也還好,才辦婚禮。

我是少數民族,對家族很有感情,尤其上了大學和工作之后,聽到老家的人說我們自己的語言,會特別有認同感,親切感。我很期待1號的婚禮,可以見到很多家族里的親人,跟大家聊一聊。

1號那天,我凌晨5點出門趕飛機,坐了幾個小時之后到南寧,再從南寧坐高鐵去百色。我頂著好大的黑眼圈到了婚禮現場,但因為來晚了,儀式已經結束了,體驗感直接減半,吃飯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要睡著了。

只是見到親戚的時候有一點小困擾,大家跟我說的第一件事是回家工作,接著就問我什么時候結婚。自從同齡人陸續結婚,我爸媽還有外公外婆就開始催我,先催我談戀愛,再催我結婚。但我很佛系,比如我有個發小,大學畢業就結婚了,結得很早,但現在已經離婚了。

本來路途奔波,參加婚禮就很疲憊了,結果我突然要加班,有個新項目要做,所以我臨時從百色回了南寧,加了一天班,3號再去柳州。

雖然很累,但我心里還是覺得值得,因為見到了家鄉的人,家鄉的風景。在百色的火車站外,我靜靜坐在石柱子上吹了一陣風——好久沒有吹家鄉的風了,我差點哭了。

飛機落地的時候,菜菜拍下第一眼看見的故鄉。圖 / 受訪者提供

Linda 90后 廣州人

收到請帖1份,參加婚禮1場,給份子錢1份

“決戰吧!不回份子錢的人”

我在今年6月端午節前結了婚,婚禮過去大半個月后,我決定向一個沒給我份子錢的人要回那份錢。

之所以說“要回”,是因為這位前同事五年前結婚的時候,我人沒去,給了288元的紅包;她孩子滿月酒,我也沒去,買了一個娃娃車作為賀禮。到了我結婚,提前一周給她發了請帖,她當時回復說要回婆家沒辦法來參加,我以為她會在結婚當天再給紅包,沒想到過去了快一個月都沒消息。

我自己憋屈了很久,一直在想她是不是忘記了,但等了一天又一天,包括有時候上班工作的間隙都會時常想起:為什么她不給我份子錢?別人不給就算了,憑什么她能不給?

五年前她邀請我參加她婚禮的時候,我們已經是前同事的關系了,前后共事兩年多,在職的時候經常一起吃飯,關系還不錯,我離職后就沒什么聯系了。就這種情況下,你能想象嗎?她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給我陸續發了三次帖子——結婚、孩子滿月酒和喬遷酒席。

我所在的職場圈子,同事們之間最多就發一下結婚請帖,沒有人像她這樣三個帖子連著發。后來我們其他人私下討論說不想給了,實在是太頻繁了。這也是我最終給她發消息的原因之一。其實也有收過我的份子錢,但我結婚人沒來也沒隨禮的前同事,但我覺得這一次忘了也是有可能的,金額不大也就算了。不像她一次兩次三次地給我發帖子,結果我結婚說沒時間,還不回禮,我不想忍了。

我給她發的微信,是這樣寫的——

“XX在不

你也知道我性格比較直接,有個事跟你說下

我記得你結婚的時候我人沒到,但是也是隨了份子給你了的,你孩子滿月收到你的帖子我也是送了搖搖車禮物的

怎么到我這結婚,你沒回禮了哦(微笑)忘記了嗎

份子錢這不是全國傳統禮尚往來么,人不到禮可以到的(微笑)”

她回復說是沒看朋友圈,微信太多人太多群,然后端午節忙所以忘記了,然后給我補了等值的紅包。我收下錢,也客氣地推拉了一下,說錢不錢的是小事,這么多年的緣分也是說開比較好。

這么一來,我感覺出了一口氣,心里一塊石頭落下了。發出那條信息前,我也掙扎過,畢竟生活中也是愛面子的人,怕被人說就是小氣,糾結那幾百塊錢;包括后來我把這段經歷發到社交平臺,底下也有人評論說我摳門小氣,他們覺得份子錢就是自愿給的不求回報。但我真的想問這些人,知不知道慈善捐款和人情往來的區別啊?不過更多的人都是贊同我的,夸我做得好,我很開心。

我不會告訴你,我現在又在去喝喜酒的路上,真是國慶的魔咒,不過這次是親戚結婚。經此一役,我認為份子錢一定得是死黨、發小之類的鐵感情再隨,同事之類的一般朋友,能不隨就不隨了,一律祝福就好,因為真的很多人把結婚當圈錢機會。

這可能也是我們年輕一代的覺醒。我父母他們在人情世故、迎來送往方面做得真的很周全,但到了我這里,并沒有那么多需要迎來送往的時候,可能和我這人性格也有關系。

另外,份子錢對于剛邁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真的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一個月工資能養活自己都不容易,廣州這邊紅包一般200塊起步,外地的一個甚至一兩千,你說一個月接兩三張喜帖,誰受得住。

尤其是在職場,更尷尬。我結婚的時候被領導知道了,她非要讓我帶我老公請部門同事吃飯,然后號召大家給我包紅包。我非常排斥,首先我們部門不少同事年齡都比我大,孩子都好幾歲了,包紅包給我基本上沒機會收回,我不喜歡占人家便宜;另外,同事而已,為什么要帶老公給他們認識?

最后我婉拒了領導的邀請,好幾個同事給我的紅包我也沒收,理由是結婚沒擺酒也沒請吃飯,潛臺詞是“親戚都不請,輪得到同事嗎”。我可以和同事吃飯,但不想帶老公,因為覺得在那種場合下,他會像動物園里的猴,家底都被盤問光。我是那種一定要把生活和職場分開的人,不想同事知道太多我家里的事。

圖 / 《風平浪靜的閑暇》劇照

劉波 29歲 江蘇人

收到請帖2份,參加婚禮1場,給份子錢2份

“回本是不可能回本的,份子錢終究是要還回去的”

這個十一假期,原本我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9月29號回老家,10月2號參加發小婚禮,10月5號從老家出發去西安,再轉車去陜西一個地級市參加大學室友的婚禮,7號返回北京。

疫情把計劃打亂了。9月30號西安新增了2個高風險區——萬一隔離在那兒,我可能不僅要自費隔離費用,耽誤了正常工作也都要按事假扣工資。打工人真的很無奈。

人不過去,份子錢得給。有些尷尬的是,去年十一我結婚,這位陜西的室友有事也沒來,但給我線上轉了賬,我當時覺得不好意思,推辭了沒收。今年這樣的狀況,我還是要給他轉份子錢,雖然知道人家也不會收,但總覺得有些尷尬。

我結婚算是朋友里面比較早的,大學一個宿舍6個人里,只有一個在我之前。那時候給份子錢沒啥困擾,幾個舍友一商量,一人1000塊,連紅包都一起買的。結婚的室友也很客氣,車票、住宿都給安排了,印象比較深的是婚禮現場大廳有專門幾個人負責收紅包,現場就拆封并且清點金額,一個人報數并跟你確認名字、人數和金額,另一個人負責記錄在冊。高效中透露出一絲走形式的意味。

后來到了自己結婚,份子錢上的煩惱多了起來。這一幫同學還好說,當初給了多少錢,別人也還了多少錢,一個宿舍里大家都一樣。難辦的是同事,很多人孩子都好幾歲了,收了份子錢也很難找到機會還這個人情。

我和家屬在北京工作,但選擇在家鄉縣城辦戶外婚禮,剛開始就想好了,包車票和食宿,請關系好的朋友和同事來玩兩天,里面不乏從北京過來的朋友,車票來回就將近一千塊。我們不想考慮這些,因為能來的朋友都是舍棄了十一假期,不顧舟車勞頓來參加婚禮,還冒著疫情被隔離的風險,我們更珍視這樣的情誼。尤其不少朋友還不想給我們太大負擔,自己就把車票買了,之后又給了份子錢,搞得我們很過意不去。

每一位來了和沒來的朋友包了多少份子錢,送了怎樣的禮物,我們在婚禮結束后都用Excel表格仔細清點、記錄了下來,加上家里長輩的人情往來,份子錢一共四萬多不到五萬塊,而辦一場婚禮粗略算下來,酒水、晚宴、場地等等加起來,花了十多萬。

如果單從數字看,婚禮一定是回不了本的,但我根本不想打這個經濟算盤。收到的份子錢和禮物,最終都是要還回去的,等別人有事兒的時候,還得再添點兒才不算失禮。

我更在意的是朋友們來參加一趟能不能盡興,回想去年這時候,真的很擔心招待不周。但好在對于彼此的關系有信心,金錢上的往來是表面,我們都覺得,真正的友情,是細水長流的互相幫助和陪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一到十一,年輕人的口袋就被份子錢掏空

年輕人的婚禮,成了無情的社交場。

圖片來源:Unsplash-Nick Karvounis

文|每日人物社 曹默涵 徐晴

編輯|易方興

運營|介里

十一假期前夕,一則#國慶前收到21份結婚請帖#的話題沖上熱搜,當事人廣西梧州的石女士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最多一天要趕5場婚禮,每場都得隨個300至500塊不等的份子錢,關系再好一點的得隨800塊。按平均500塊算,一萬多塊就這么送出去了。

平日里收到請帖隨個禮,大家都當沾沾喜氣,但撞上十一“結婚黃金周”,四面八方密集砸來的請柬,就成了一顆顆“紅色炸彈”——接了,自己錢包受傷;不接,這段關系受傷。

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很多賓客無法親臨婚禮現場,這時人情往來的準則卻在約束你:人不到,禮得到,無論是托熟人現場遞紅包,還是線上轉賬附上現搜來的吉祥話,份子錢似乎是少不了的,這才是禮數周全、“會做人”的表現。

但很少有人喜歡被明碼標價的友情,不少人也開始拒絕這份“人情綁架”。尤其是90后這一代年輕人逐漸步入婚姻后,他們開始重新思考份子錢的意義,以及和通訊錄列表成員間的親疏關系。比起奉上厚鼓鼓的紅包成全所謂的禮數和面子,他們更在意自己在人情往來里的感受。

送份子錢也是看對象的,那些幾百年沒聯系,張口就是“親,在嗎,我十一結婚邀請你來呀”的朋友,成了被忽略的陌生網友;交情更是互相的,收過別人份子錢,卻在別人發出邀請時忽然“消失”的人,逃不開被吐槽和拉黑的安排。

值此新人扎堆步入婚姻圍城的時刻,我們和接到“紅色炸彈”的幾位年輕人聊了聊,他們是怎么應對周旋的,從中也可以一窺:邀請別人參加婚禮本是一件分享喜悅的事兒,怎么就演變為難以承受的社交修羅場?

距離假期結束還有好幾天,希望辦婚禮的新人和參加婚禮的朋友們,都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幸福。

栗子 26歲 內蒙人

主動拒絕,參加婚禮0場,給份子錢0份

“這不是婚禮,這是個集資大會”

今年9月中旬,多年沒來往的小學同學突然問我:在嗎?國慶有沒有空?她要結婚了。就在她給我發消息的同一天,一個失聯多年的初中同學也突然閃現,問我借錢。

那一天,我腦子里只有一句段子:“老同學突然聯系你,要么是結婚,要么是借錢”,這兩件事同時被我遇上了。而且細想一下,兩件事本質上是一件事,就是得出錢。

借錢的同學被我婉拒,結婚的同學還是推拉了幾個回合。老同學最初的說法是想讓我幫她領證的時候跟拍——她先夸了我一通,說“知道你幫人拍照,拍得很好”,然后問我有沒有空能幫她拍。我心想,我們的關系好到可以免費幫你拍的程度了嗎?而且我也真的沒空。就直接說沒時間,然后給她指路了小紅書,那上面有好多付費攝影師。

她似乎看出了我的意思,沒再提拍照,轉而邀我去“喝喜酒”。說自己在北京工作一年多了,因為太忙了所以沒有跟我聯系。我更無語了,都真誠一點不行嗎?不聯系是因為太忙了嗎?是不想聯系啊!我不想跟你聯系,你也不想跟我聯系,所以我們沒有聯系。

冷漠和貧窮如我,最終沒有參加她的婚禮,也沒有給份子錢。我們的對話結束于表情包。我覺得,既然以前和以后都沒什么交集,那么,就不需要維持這種沒有意義的關系。

在這個國慶,除了這位老同學,同齡人們好像都扎堆結婚。我的另一位小學同學也要結婚,她媽跟我媽認識,發了請帖,還有一個遠房親戚家的妹妹也要結婚。十一假期之前,我媽多次問我,不回一趟家嗎?回來待幾天,順便參加婚禮。每次我都說,不回了。

對于老家的婚禮,我實在不怎么期待。我老家在內蒙的一個農村,在辦婚禮這件事上,好像有一種隱形的重男輕女的傳統。四年前,我堂哥結婚,選城里最好的酒店,最高規格的酒席,菜是幾千塊錢一桌的,還買了一大堆鞭炮,從早上5點放到太陽升起。但兩年前,我發小結婚,在我們老家,她只辦了一個小型的“親友答謝宴”。

那是我參加過有史以來最寒酸的婚禮,沒有之一。沒有專業的司儀,發小刷臉請來了一個朋友的朋友做司儀,席間多次念錯她的名字;沒有專業的攝影師,負責拍照的是我;酒店選了一個老舊的酒店,當菜端上來,或是說話聲音大一點,灰就會被吹進飯里。

發小結婚那年,也是十一。我專門從北京回去參加,精心挑選了一條香檳色長裙,化了精致的妝,卷了一下頭發。但一走進酒店,我就后悔了。毫不夸張地說,我差點就是全場捯飭得最隆重的人。我親眼看見我另一個發小,趿著拖鞋,臉像沒洗一樣走進來。

到發小媽媽發言的環節,因為酒店的音響效果不太好,大家都聽不太清,跟我坐一桌的人開始吐槽菜難吃。等全部的人發完言,全場的人走了一半。坐我旁邊的大姐,看見新娘要來敬酒了,往嘴里塞了最后一塊肉,然后倉皇逃竄。再過20分鐘,新娘的娘家人已經開始打包剩菜了。

這場婚禮給我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這不是婚禮,而是一個很直白的“集資大會”,主要目的,是用最小的成本把以前送出去的份子錢給收回來。這場婚禮我隨了666塊的紅包,我媽也包了500塊。

我很心疼我發小,每個人都會想要個溫馨的、美好的婚禮,她一定也不想這樣。在我的老家,女性的婚禮并不是給新人辦的,是給父母辦的。想到這里,我更不想回去參加婚禮了。

圖 / 《風平浪靜的閑暇》劇照

張偉 27歲 廣西人

收到請帖4份,參加婚禮3場,給份子錢4份

“婚禮也是一個社交場合”

這個國慶7天假,我接到了4張請帖,來自初中同學,前同事,小學同學和發小,時間分別在1號,2號,5號和6號。

這四個人我都會給份子錢。在我的老家,份子錢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感覺,普通關系給200塊,還行的300塊,非常好給500塊。1、2、5號我準備都給300塊錢,6號給500塊錢。

有必要捋一下我跟這幾個人的關系:1號選手我其實不太熟,初中畢業后幾乎沒見過,大學思念四年更是音信全無。但畢業之后我回了老家,跟他是同行,偶爾會微信評論一下朋友圈。

2號選手以前跟我關系不錯,公司團建認識的,一來二去就熟了,但是后來我跳槽,她也離職了。

5號選手是我的小學同學,大學畢業之前我們經常一起玩兒,一起吃飯,喝酒,唱K,關系非常好,后來他去了另一個城市工作,我回了老家。異地讓我們很快生疏了,很少聯系。

6號是我的初中和高中同學,同學了六年,后來又到同一個大學讀書,畢業之后一起回老家。我們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沒有斷過聯系,到現在還經常約出來一起玩兒,所以他這次不只是邀請我去參加婚禮,還讓我做伴郎。

除了5號因為在外地我去不了,另外的三場婚禮我都會參加。我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就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跟朋友或同學、同事的關系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的像相交線,相交一段時間之后再也不會遇到,有的像平行線,一直互相陪伴。

其他幾個人的份子錢沒什么問題,6號的因為關系更好,比較重要。給之前,我跟6號的共同好友商量了一下給多少。這件事特別微妙,我們這里年輕人普遍工資是5000塊錢左右,給少了顯得心意不足,給多了負擔不起。一個給多了,另一個給少了,又讓給少的人有壓力。最后我們決定,大家都給500塊,不要內卷。

但有個在北京的朋友,國慶回不來,他轉了1000塊錢給我,讓我轉給新郎,我頭都大了,這給得也太多了。后來轉念一想,他要是回老家,來回的路費肯定要比1000塊多很多,搞不好他還覺得省錢了。

整體來看,這個十一我肯定會很累,跑三場婚禮,做伴郎還要替新郎擋酒,然后1/3的工資也沒了,可以說是“勞民傷財”。但我還是很樂意參加婚禮的,結婚是蠻大一件事情,能請到我,說明我在對方心里面是有點地位。

而且小地方是個人情社會,我之前跳槽是因為很多機會被關系戶占據了,讓我很難受。在我老家,到處都要講關系,我有個表妹,去醫院得托關系找床位,我同學做手術,不找關系就得多等兩個月,所以大家都很在意人情世故的東西。要是我在北京生活,有個小學同學結婚,說不去就不去了,在老家不行,就算不去,也得表示一下心意。

另外,婚禮也是一個社交場合,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像我一個哥們兒,是在婚禮上認識了他女朋友。我還有一個表哥,去朋友的婚禮當伴郎,認識了一個伴娘,現在已經結婚了。我還是單身,提前打聽好了,6號的伴娘里,也有兩個是單身。

菜菜 25歲 廣西人

收到請帖3份,參加婚禮3場,給份子錢3份

“這個國慶大出血了”

這個國慶節,我要從北京飛回廣西,在1號、3號、6號參加三場婚禮。這三場婚禮分別是親戚家的姐姐、高中的學姐和發小。

而且三成婚禮地點還不同。1號在百色,3號在柳州,6號在河池。

回家和參加婚禮都是很開心的,唯一不太開心的是我的錢包。我的資產情況實在是不太樂觀,但跟我這幾個人的關系又真的很好,所以還是要去參加,我覺得我們的關系值得這么大的紅包。

第一場是家族的大型聚會,我父母給了份子錢,我再添500塊就差不多,第二場給了1000塊,第三場給了800塊。最貴的不是份子錢,是來回往返的機票,3000多塊,把其他的路費也都加上,這個十一,我要花6000多塊,對我來說,這真的是一筆巨款。

我是去年畢業的,才工作一年,每個月工資到手不到8000塊,除去房租2700塊,3000塊日常的開支,還有一些娛樂的花費,比如露營、看展、看電影,跟朋友聚餐,基本上沒剩多少,差不多是月光的狀態。

我也存了一點錢,但買了股票,高點買入,低點心態崩不住賣出,虧了一萬多。虧也可以接受,只是沒錢罷了。現在的我根本就沒有存款。要是算上公積金和醫保,那可能還有一點。

幾個月前,我還換了個房子,你知道的,押一付三,我拿不出這么多錢,刷了信用卡。今年5月,公司因為疫情效益受影響,只發半薪,這讓本就不太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上個月,我才剛還完債。

為了省錢,我本來想來回坐高鐵或者火車來回,我爸媽和小姨很疼我,他們覺得火車或者高鐵有疫情的風險,時間也很長,就贊助了我一些錢,所以這六千塊錢里,有三分之二是家人贊助的。

我自己也覺得很難受,很不好意思,但是沒有辦法。今年以來,我基本上放棄了所有需要花錢的娛樂活動,得知姐姐要辦婚禮,提前開始省錢。可以預見,這個十月我也要節衣縮食了。

節后回去,我要想想以后多掙點錢的問題,沒錢真是不行的。

中間有個小插曲,我買的是2號回廣西的機票,但回家前幾天,南寧、柳州還有一些其他的地方又傳出疫情的消息,我就特別緊張,后來突然發現,2號的機票不知道為什么被取消了,所以我只能買1號的票,就能參加1號的婚禮了。

這場婚禮也來得特別波折,姐姐其實早就領證了,因為疫情沒有辦婚禮,后來孩子都出生了,還沒辦上。今年終于趕上國慶假期,親友都有時間,疫情好像也還好,才辦婚禮。

我是少數民族,對家族很有感情,尤其上了大學和工作之后,聽到老家的人說我們自己的語言,會特別有認同感,親切感。我很期待1號的婚禮,可以見到很多家族里的親人,跟大家聊一聊。

1號那天,我凌晨5點出門趕飛機,坐了幾個小時之后到南寧,再從南寧坐高鐵去百色。我頂著好大的黑眼圈到了婚禮現場,但因為來晚了,儀式已經結束了,體驗感直接減半,吃飯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要睡著了。

只是見到親戚的時候有一點小困擾,大家跟我說的第一件事是回家工作,接著就問我什么時候結婚。自從同齡人陸續結婚,我爸媽還有外公外婆就開始催我,先催我談戀愛,再催我結婚。但我很佛系,比如我有個發小,大學畢業就結婚了,結得很早,但現在已經離婚了。

本來路途奔波,參加婚禮就很疲憊了,結果我突然要加班,有個新項目要做,所以我臨時從百色回了南寧,加了一天班,3號再去柳州。

雖然很累,但我心里還是覺得值得,因為見到了家鄉的人,家鄉的風景。在百色的火車站外,我靜靜坐在石柱子上吹了一陣風——好久沒有吹家鄉的風了,我差點哭了。

飛機落地的時候,菜菜拍下第一眼看見的故鄉。圖 / 受訪者提供

Linda 90后 廣州人

收到請帖1份,參加婚禮1場,給份子錢1份

“決戰吧!不回份子錢的人”

我在今年6月端午節前結了婚,婚禮過去大半個月后,我決定向一個沒給我份子錢的人要回那份錢。

之所以說“要回”,是因為這位前同事五年前結婚的時候,我人沒去,給了288元的紅包;她孩子滿月酒,我也沒去,買了一個娃娃車作為賀禮。到了我結婚,提前一周給她發了請帖,她當時回復說要回婆家沒辦法來參加,我以為她會在結婚當天再給紅包,沒想到過去了快一個月都沒消息。

我自己憋屈了很久,一直在想她是不是忘記了,但等了一天又一天,包括有時候上班工作的間隙都會時常想起:為什么她不給我份子錢?別人不給就算了,憑什么她能不給?

五年前她邀請我參加她婚禮的時候,我們已經是前同事的關系了,前后共事兩年多,在職的時候經常一起吃飯,關系還不錯,我離職后就沒什么聯系了。就這種情況下,你能想象嗎?她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給我陸續發了三次帖子——結婚、孩子滿月酒和喬遷酒席。

我所在的職場圈子,同事們之間最多就發一下結婚請帖,沒有人像她這樣三個帖子連著發。后來我們其他人私下討論說不想給了,實在是太頻繁了。這也是我最終給她發消息的原因之一。其實也有收過我的份子錢,但我結婚人沒來也沒隨禮的前同事,但我覺得這一次忘了也是有可能的,金額不大也就算了。不像她一次兩次三次地給我發帖子,結果我結婚說沒時間,還不回禮,我不想忍了。

我給她發的微信,是這樣寫的——

“XX在不

你也知道我性格比較直接,有個事跟你說下

我記得你結婚的時候我人沒到,但是也是隨了份子給你了的,你孩子滿月收到你的帖子我也是送了搖搖車禮物的

怎么到我這結婚,你沒回禮了哦(微笑)忘記了嗎

份子錢這不是全國傳統禮尚往來么,人不到禮可以到的(微笑)”

她回復說是沒看朋友圈,微信太多人太多群,然后端午節忙所以忘記了,然后給我補了等值的紅包。我收下錢,也客氣地推拉了一下,說錢不錢的是小事,這么多年的緣分也是說開比較好。

這么一來,我感覺出了一口氣,心里一塊石頭落下了。發出那條信息前,我也掙扎過,畢竟生活中也是愛面子的人,怕被人說就是小氣,糾結那幾百塊錢;包括后來我把這段經歷發到社交平臺,底下也有人評論說我摳門小氣,他們覺得份子錢就是自愿給的不求回報。但我真的想問這些人,知不知道慈善捐款和人情往來的區別啊?不過更多的人都是贊同我的,夸我做得好,我很開心。

我不會告訴你,我現在又在去喝喜酒的路上,真是國慶的魔咒,不過這次是親戚結婚。經此一役,我認為份子錢一定得是死黨、發小之類的鐵感情再隨,同事之類的一般朋友,能不隨就不隨了,一律祝福就好,因為真的很多人把結婚當圈錢機會。

這可能也是我們年輕一代的覺醒。我父母他們在人情世故、迎來送往方面做得真的很周全,但到了我這里,并沒有那么多需要迎來送往的時候,可能和我這人性格也有關系。

另外,份子錢對于剛邁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真的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一個月工資能養活自己都不容易,廣州這邊紅包一般200塊起步,外地的一個甚至一兩千,你說一個月接兩三張喜帖,誰受得住。

尤其是在職場,更尷尬。我結婚的時候被領導知道了,她非要讓我帶我老公請部門同事吃飯,然后號召大家給我包紅包。我非常排斥,首先我們部門不少同事年齡都比我大,孩子都好幾歲了,包紅包給我基本上沒機會收回,我不喜歡占人家便宜;另外,同事而已,為什么要帶老公給他們認識?

最后我婉拒了領導的邀請,好幾個同事給我的紅包我也沒收,理由是結婚沒擺酒也沒請吃飯,潛臺詞是“親戚都不請,輪得到同事嗎”。我可以和同事吃飯,但不想帶老公,因為覺得在那種場合下,他會像動物園里的猴,家底都被盤問光。我是那種一定要把生活和職場分開的人,不想同事知道太多我家里的事。

圖 / 《風平浪靜的閑暇》劇照

劉波 29歲 江蘇人

收到請帖2份,參加婚禮1場,給份子錢2份

“回本是不可能回本的,份子錢終究是要還回去的”

這個十一假期,原本我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9月29號回老家,10月2號參加發小婚禮,10月5號從老家出發去西安,再轉車去陜西一個地級市參加大學室友的婚禮,7號返回北京。

疫情把計劃打亂了。9月30號西安新增了2個高風險區——萬一隔離在那兒,我可能不僅要自費隔離費用,耽誤了正常工作也都要按事假扣工資。打工人真的很無奈。

人不過去,份子錢得給。有些尷尬的是,去年十一我結婚,這位陜西的室友有事也沒來,但給我線上轉了賬,我當時覺得不好意思,推辭了沒收。今年這樣的狀況,我還是要給他轉份子錢,雖然知道人家也不會收,但總覺得有些尷尬。

我結婚算是朋友里面比較早的,大學一個宿舍6個人里,只有一個在我之前。那時候給份子錢沒啥困擾,幾個舍友一商量,一人1000塊,連紅包都一起買的。結婚的室友也很客氣,車票、住宿都給安排了,印象比較深的是婚禮現場大廳有專門幾個人負責收紅包,現場就拆封并且清點金額,一個人報數并跟你確認名字、人數和金額,另一個人負責記錄在冊。高效中透露出一絲走形式的意味。

后來到了自己結婚,份子錢上的煩惱多了起來。這一幫同學還好說,當初給了多少錢,別人也還了多少錢,一個宿舍里大家都一樣。難辦的是同事,很多人孩子都好幾歲了,收了份子錢也很難找到機會還這個人情。

我和家屬在北京工作,但選擇在家鄉縣城辦戶外婚禮,剛開始就想好了,包車票和食宿,請關系好的朋友和同事來玩兩天,里面不乏從北京過來的朋友,車票來回就將近一千塊。我們不想考慮這些,因為能來的朋友都是舍棄了十一假期,不顧舟車勞頓來參加婚禮,還冒著疫情被隔離的風險,我們更珍視這樣的情誼。尤其不少朋友還不想給我們太大負擔,自己就把車票買了,之后又給了份子錢,搞得我們很過意不去。

每一位來了和沒來的朋友包了多少份子錢,送了怎樣的禮物,我們在婚禮結束后都用Excel表格仔細清點、記錄了下來,加上家里長輩的人情往來,份子錢一共四萬多不到五萬塊,而辦一場婚禮粗略算下來,酒水、晚宴、場地等等加起來,花了十多萬。

如果單從數字看,婚禮一定是回不了本的,但我根本不想打這個經濟算盤。收到的份子錢和禮物,最終都是要還回去的,等別人有事兒的時候,還得再添點兒才不算失禮。

我更在意的是朋友們來參加一趟能不能盡興,回想去年這時候,真的很擔心招待不周。但好在對于彼此的關系有信心,金錢上的往來是表面,我們都覺得,真正的友情,是細水長流的互相幫助和陪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底市| 天津市| 怀远县| 佛坪县| 新龙县| 陵水| 瑞金市| 合江县| 贡嘎县| 玉屏| 扬中市| 楚雄市| 扶风县| 疏勒县| 开江县| 呈贡县| 通海县| 铜陵市| 吉木乃县| 交口县| 高淳县| 沽源县| 黄骅市| 敦煌市| 勐海县| 上林县| 永安市| 汕头市| 寿光市| 盖州市| 治县。| 青浦区| 达孜县| 宝丰县| 鄂尔多斯市| 论坛| 乌什县| 大竹县| 邢台县| 贵定县|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