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燃次元 呂敬之 陶 淘 惠鵬權 馮曉亭 張 琳 馬舒葉 侯燕婷
編輯|曹 楊
不按“套路出牌”,成了這屆年輕人假期出游的新操作。
或由于疫情緣故的“進出不自由”,或由于網紅景點的濾鏡過于嚴重……于是,比起去一些著名景點排隊或網紅景點打卡,約上三五好友,走到戶外,“開發”屬于自己的假期玩法,似乎成了更具吸引力的選項。
而“野”外運動,又成了眾多選項中,最受歡迎的方式。京東數據顯示,國慶節前兩周,相關戶外裝備消費增速明顯。其中,戶外攝影器材以333.10%的增速領先所有產品。另外,戶外營地車、睡袋吊床、野餐用品等品類也成為戶外愛好者提前選購的品類。
除此之外,相關戶外保暖服飾的消費也被有效帶動,抓絨衣褲和沖鋒衣的消費分別較8月同期環比增長288.43%和160.24%,登山鞋、戶外休閑鞋的增長同樣超過了50%。
1998年出生的徒步愛好者小孔告訴燃次元,以前旅行總是喜歡去一些商業化的景點打卡,但從去年開始,徒步成為了每次計劃出行前的首選。
“一方面,因為疫情反復,商業化景點進出的規定總是不斷變化,每次去都會覺得很麻煩。另一方面則是,去年我加入了學校的徒步隊,從北大出發徒步往返香山。盡管之前也去過香山,但集體徒步的感受和之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樣,我也從此愛上了徒步。”
像小孔這樣,愛上戶外旅行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同程旅行發布的《2022年“十一”假期旅行趨勢報告》同樣顯示,9月以來,各類輕戶外旅行相關搜索熱度環比增長均超150%。Citywalk、飛盤、腰旗橄欖球、槳板、騎行、皮劃艇等各類輕戶外運動成為年輕游客群關注的熱門體驗項目。
除此之外,與一般人選擇常規的戶外活動不同,這屆年輕人的戶外活動往往更加“野性”。在北京從事公關工作的木木告訴燃次元,在不知名的小公園和好朋友一起野餐,遠遠比在商業化景區吃上一頓人均300元的正餐來得舒服得多。
在木木看來,去景區覺得沒那么愜意,總是要趕時間將所有景點“打卡”完成,原本的放松也被“打卡”賦予了壓力,“現在,一張毯子、一本書、一個狗子和兩個人,野餐可以度過一個非常愜意的下午。”
本期小酒館,我們和一些小伙伴聊了聊他們不走尋常路的“野”外活動。他們當中,有人是摩托車愛好者,卻只熱衷打卡小眾跑山路線;有人喜歡爬山,但為了躲避人潮,踏上了夜晚“野”爬之路;有人在爬山中經歷了驚魂一刻;還有人不斷為自己開辟“野釣”新路線,只為能釣更大的魚;甚至有人因為不想被“困”家中,在黃金周跑了個半馬。
戶外旅行固然自在,但在選擇戶外活動時,安全必是第一位。除此之外,盡量避免獨行,如果堅持獨行,最好將自己的路線分享給好友或者家人,并且隨時保持溝通。
01 7天假期,5天跑山溜車
齊木|28歲 公司職員
我是一名摩托車愛好者,“十一”黃金周是入冬前的最后一個長假期,也是一年中最適合騎車的季節,不去遛山跑車豈不辜負了。
其實,周末我只要一有時間也會往山里“扎”,十渡的紅井路、懷柔的范崎路、門頭溝的妙峰山,以及延慶的四海鎮和百里畫廊……可以說,北京跑山的網紅路段我都跑了個遍,但周末只能跑一兩天總感覺不夠盡興。
于是,7天的國慶假期我打算用5天時間去跑山,一次玩個痛快。在路線的選擇上,我比較傾向于打卡小眾的騎行路線,畢竟一到周末或小長假,浩浩蕩蕩的摩托車騎行隊伍就成了那些網紅路段無法忽視的風景線 。
圖/白河灣大峽谷沿途風景,來源/齊木供圖
之前就聽摩友們說過,白河灣大峽谷是個風景優美但車較少的地方,路段難度不高,比較適合新手。更主要的是,那個地方還有很多視野開闊的路段,很適合停下車來觀景發呆。
因為我實在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平時周末通常也是一個人跑山,非常享受一路上的速度和孤獨。所以,即使白河灣大峽谷的路段難度沒有挑戰性,但我還是選擇去“看一看”。
地圖顯示,從我所在的北京市朝陽區出發,到目的地的距離剛好100公里,車程大約需要兩個小時左右。10月1日,假期第一天,我便果斷去了白河灣大峽谷。
進山之后我發現,摩友們果然“誠不欺我”。沿途的云夢仙境段山石林立非常漂亮,宛如在黃山一般。騎到目的地,我的眼前更是豁然開朗,疾馳了一段時間,我停了下來,一邊欣賞絕美的大峽谷,一邊在旁邊的移動咖啡車上點了一杯手沖咖啡,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峽谷風景,發呆。
接下來的幾天,我的安排是去西域水庫、東靈山等同樣的小眾路線接著打卡。跑山是目的,沿途的未知風景則是驚喜,我喜歡速度與激情,更喜歡被美景治愈。
02 用馬拉松開啟國慶小長假
阿靈|28歲 產品經理
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閑暇之余我越來越厭倦一切電子產品。取而代之的,是慢跑逐漸成了我近一年的愛好。
由于我家就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附近,這里有北京最好的跑道,可以說是跑步愛好者的天堂。每到周末,甚至是工作日的夜晚,都會有穿著熒光運動服的跑團和你擦肩而過,
對于跑馬拉松情結,我最開始是拒絕的。不過,在朋友們的多次“安利”下,我開始嘗試加入跑團。第一天,我慢跑了4公里,跑下來感覺全身舒爽,從此,我就愛上了這種既能親近自然,又可以鍛煉身體的運動。漸漸的,我從最初的4公里跑到了10公里。
作為“慢跑發燒友”,再加上一些進出京的不便利,我便將國慶回家的計劃改成了跑一次半馬(半程馬拉松,約21公里)度過。實際上,中秋節我就曾嘗試過一次半馬,但由于21公里比起我平常跑的10公里來說,對體力的要求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導致我從13公里開始速度就明顯跟不上了。后來更是好幾次吸氣節奏被打亂,開始肚子發疼,最終還是在18公里時選擇了放棄。
雖然沒有完成最開始的目標,但那次跑步的經歷讓我意識到,跑步過程中自己在呼吸上和肢體協調性上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及時調整。
于是,這次國慶節我要再次挑戰半馬。對此,我還特意將前期熱身時間從平常的15分鐘延長到25分鐘,入秋后晚上轉涼,有節奏的熱身也能幫助我迅速進入狀態。
果不其然,由于這次做了充足的準備,我跑到18公里時,才感覺到一點疲累。當然,最終也達成了小目標,半馬壓線跑進2小時。
雖然跑的過程有點累,但跑完以后,成就感滿滿,我也很高興自己能堅持和挑戰自我。接下來的幾天,我還是會繼續跑步,我有個小目標,下一步計劃要挑戰一下全馬(全程馬拉松,約42公里)。
不過,馬拉松畢竟是競技運動,具備一定的挑戰性,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準備再跑馬拉松,不要盲目挑戰。
03 為躲人潮,夜爬香山
千然|24歲 實習生
在北京生活多年,“每逢佳節人擠人”早已成了我的生活常識,今年當然也不例外。這不,在黃金周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我提前下班坐地鐵,便感受到了“非高峰時期”的“人流高峰”。
國慶7天假期,我原本不想出門“人擠人”,但又一想,好不容易放個小長假,一直在家待著豈不是浪費時間。于是我便和小伙伴商量,如何避開人流出行。很顯然,景點不在我們的考慮范圍之內的,爬山倒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常走的是“香八拉”路線,這也是初級戶外人士選擇的經典徒步路線。“香八拉”路線,顧名思義就是沿著北京市西邊的香山、西山森林公園、八大處的拉練路線。
這條路線也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路線有長有短,不一定是從八大處下才算是走完全程。而這條經典路線,在經過眾多徒步愛好者的挖掘之后,早已經被開發出來了多條線路。我和朋友選擇走的都是老路線,時間充裕就走全程,不充裕的話到好漢坡或者鬼笑石下來就行。
1號那天,我們原本是打算早上6點出門,速戰速決,趕在中午左右回程。但由于雙雙睡過頭的緣故,我們臨時改成了中午出發,不巧又看天氣預報說中午有雨,于是計劃一拖再拖,最后定在了晚上六點以后出發,這樣就徹底不用考慮人多的情況了。
雖然之前就有過夜爬的經驗,但這一次,我們的準備工作也絲毫不能落下。功能飲料、能充饑的蛋白棒和巧克力,以及登山需要用的登山杖、超亮遠射燈……裝備齊全之后,我們便沿著香山城鄉結合部那條小路開始了“旅程”。
圖/香山山腰夜景,來源/千然提供
按正常速度,半個小時基本可以到達頂部。但“人算不如天算”,我們雖然躲過了人流量,卻沒躲過小雨。其實出門前,我們還特意看了天氣預報,顯示的是凌晨才有雨。可實際上,我們才走了五分之一路段,就已經下起了綿綿細雨。
之后,越往上走,雨下得越密集。考慮到不確定雨會不會越下越大,又是晚上,過了山腰位置我們就決定往回走了。結果,幾乎剛剛到山腳下,雨就停了。一番折騰后,我和朋友都覺得爬的不盡興,并約定下次挑個天氣好的時間,再出發。
不過雖然爬的時間不長又是晚上,但一路上我們還是看到了好幾組穿著隊服、裝備齊全的戶外愛好者往山上走,有的“經驗玩家”甚至還走野路段抄近道。
我們之前也走過“夜路”,但因為這次天氣不好,我們選擇了水泥路。在這里想說一句,如果沒試過夜爬的朋友,有機會可以嘗試一番,會收獲到不一樣的體驗。
04 去露營,在“野公園”
妙妙|30歲 HR
9月初一個周五晚,我與一群沒有野外生活經驗的朋友,選擇北京市區的一個“野公園”,第一次在外露營過夜。
我有一個戶外玩樂群,大多時候,大家都是約在亮馬河、朝陽公園等地方進行幾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比如扔飛盤、彈吉他、觀星等。但這一次,我們想嘗試露營,為了方便位于不同地方的朋友,降低門檻,我們準備選擇市區的公園。
經過提前踩點,我們選擇了五環外的馬家灣濕地公園,因為這里有較為開闊的草坪,更主要的是,半夜搭帳篷沒有人來驅趕。
約定好的前一天,我就已經收拾好帳篷、睡袋、防潮墊、露營燈、牙膏牙刷、一次性洗臉巾、保濕霜、便攜鼓、飛盤等物品。當天,我還在美團上買了一些水果,加上我婆婆做的馬齒莧餡餅,可謂物資豐富。而一下班,我就直奔家里,吃完晚餐,把裝好行李的小拖車帶上,并帶上4歲多的女兒,打車到了公園。
7點左右我到公園時,已經有五六個小伙伴提前到了,他們帶了笛子、鍵盤、吉他等,開始即興表演,而我和女兒則是聽眾。慢慢地天徹底黑了,到場朋友也有十來個了,我們就轉移到提前踩點的草地上,鋪上野餐墊,熄滅燈和關閉手機,點上小蠟燭,圍坐著講故事、彈琴、唱歌……氛圍很美好。
圖/露營現場,來源/妙妙提供
晚上10點左右,由于小朋友要早睡,我就先將帳篷搭好,拿出給她準備的小兔子,哄她入睡。本來擔心第一次在外過夜,她會沒有安全感,沒想到她感到新奇、開心,絲毫沒有任何不適,甚至比平時更快地入睡了。
孩子睡著后,我鉆出帳篷和朋友們繼續玩。朋友帶上了此前觀星的專業望遠鏡,當天晚上,我們看到了土星環、木星。特別巧的是,我們還模模糊糊看到了仙女座大星云,一個平時很難看到的星座。到了半夜12點,不準備過夜的小伙伴就陸陸續續回家了,6個人留下來睡帳篷、過夜。
第二天早上五六點,我們就被住在公園附近的居民的廣場舞聲音吵醒了。過了一會,公園的工作人員來了,說我們太顯眼了,別睡了,趕快收起帳篷。為了不給工作人員添麻煩,我們便收拾起了行李。
但雖然收起帳篷,野餐墊還是可以用的。于是我們點了個早餐外賣,吃了起來。由于是周六早上,公園的人慢慢多了起來。有個跟我女兒年齡相仿的小女孩,拿著氣球來了,我也給女兒買了一個氣球,她們一起玩了起來。
到了中午,大家有些累了,便決定各回各家。猶記得那天早上醒來,清晨的露水濕漉漉的,很奇妙的體驗。其實,“野公園”露營在戶外驢友看來,太小兒科。但我們玩得很開心,也沒有壓力,在“鄙視鏈”底端也沒關系。
05 擠時間也要去釣魚,國慶長假也不例外
Ken|85后 教培機構職員
我喜歡釣魚,尤其是“野釣”(也就是非專門供人釣魚的、普通通航的河道旁去釣魚)。
多年來,我幾乎沒事就去釣魚,每次釣魚時,盯著魚鉤和魚鰾,不知道下一條上鉤的是什么魚時,那種未知的感覺,總讓我很興奮。
這個國慶節,我照例每天去“野釣”。我家住在北京市蕭太后河一帶,而我們公司則在10公里開外、亮馬河畔的藍色港灣。夏天的時候,我每天都會一大早從6點多釣到將近9點,然后奔南邊去上9點半的班,晚上6點半下班后,回到家附近釣魚,一直釣到將近晚上10點再回家。
最近,天氣涼了,清晨的魚不像之前那么活躍,晚上也不再那么愛動彈了。盡管我早晚照常去釣魚,不過,收獲卻不如之前多了。就像9月30日和10月1日兩天,我晚上九點前就收工了,收工之時,漁網里不過六七條魚,這在半個月前,至少是一打。
但魚少絲毫不影響我釣魚的熱情。盡管我享受捕獲各種魚的那種征服感,但那種征服感主要還是來自于釣魚的過程,而非結果。釣魚越久的人,對于魚則更有悲憫之心。就比如我,每次釣完,不論魚的大小、品種、多少,都會把“戰利品”全部放生,讓它們回歸自然。
釣魚對于我來說,還是一種很解壓的生活方式。很多時候,像我這樣朝九晚六的人,很容易陷入焦慮、不安等各種情緒。但好釣魚者,多半心態會比較好,因為這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方式,它能夠讓我在垂釣時放空大腦,紓解辦公壓力。
尤其是國慶期間,我們教培機構并沒有調休,10月1日和2日都在上課,3-5日才休息三天。享受不到大多數人七天連休的假期,我心里難免會有幾分失落。不過,加班前后一如既往的釣魚時刻,在特殊的日子里,給我帶來了更多的安寧與自由,緩解了我浮躁的心緒。
現在,我正在尋找新的釣魚“寶地”,準備在3日晚上去開辟一片釣魚的“處女地”,能釣到更大的魚。
06 密云爬山,我想起之前的“驚魂一刻”
老陳|26歲 公司職員
每個周末和小長假,我幾乎都“雷打不動”地堅持參加戶外運動,也因此成為了我所在的戶外運動小分隊的領隊。
這個國慶節,我和我的小伙伴同樣安排了戶外活動——徒步。國慶第一天,我們一大早就集合,向位于北京市密云區的五座樓森林公園出發。五座樓全程8公里左右,其中1.2-1.5公里是景區舊路,剩下的是山間峭壁和密林小徑,時而刺激時而舒緩,是戶外小白很好的進階地。
五座樓森林公園的“路況”并不簡單。有的地段海拔可以達到800米,陡峭險峻,路邊就是懸崖。雖然這次徒步我沒有絲毫緊張感,但此前在這里爬山,我卻有過“驚魂一刻”的難忘經歷。
猶記得那一次,我們從第二座敵樓補充食物后開始下降。由于沒有選擇快速下山,就和三位南方的姐姐以及幾個孩子融成了一個大隊伍。我在前面帶路,因為有孩子在,便盡量選擇了好走的路,前半段確實平安無事。
然而,就在我剛下了一個6米左右帶拐彎的陡坡,立足未穩時,身后幾位姐姐的聊天聲戛然而止,緊跟著就是尖叫。我回頭一看,一位穿著紅衣服的男孩已經失控,正從山坡上快速朝我沖來。由于下滑的速度之快,我根本就沒有反應時間,便條件反射般弓步伸手,用全部力量按住了他。
當我意識到已經擋住了那個孩子后,看了眼背后的懸崖,頓時腿腳發軟,不得不蹲下。彼時的我,完全沒有意識到尖叫聲后的寂靜,男孩也明顯被嚇壞了,呆呆地坐在地上。就連我問他“有沒有事”時,都沒有得到回應。
小男孩的兩個領隊趕緊過來扶起他,說了聲謝謝便繼續下山。后面的人一直在說“多虧有你”“幸好你在那里”……
是啊,如果我當時不在那個地方,如果我沒有及時按住他,后果真的不敢想象。
之后,我機械地跟著我們其他領隊走,到了第三個敵樓,有塊空地,大家都在休息,我一眼看到那個穿紅色T恤的孩子,他的領隊看到我,說“快謝謝哥哥”,我摸了一下小孩的頭“嚇壞了吧?有不舒服嗎?”一聲“謝謝哥哥”,讓我放下了那幾個問題的結果,慶幸他能坐在這說話。
戶外教育確實可以磨練意志,提高身體素質,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對生命的愛惜,是一切戶外的前提,希望將小孩帶到這里的領隊們,不要只將它當成是一種商業行為。
這個國慶節,再次踏上密云山的登山之旅,這次記憶也浮現在我的腦海,這次爬山也變得“神圣”起來。
參考資料:
《兩部門發布十二條精品體育旅游線路 “十一”假期戶外和健身消費被看好》,來源:同花順財經;
《同程旅行發布“十一”旅行趨勢報告,輕戶外項目關注度上漲超過150%》,來源:億歐網。
*文中小孔、齊木、阿玲、妙妙、ken、老陳、千然、木木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