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周四發布2022年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新聞稿,其中最突出的變化是新增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的提法。分析人士指出,這體現出央行對居民消費的高度重視,預示著“促消費”將是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發力的重點之一。
央行此次還提及了“優化大宗消費品和社會服務領域消費金融服務,繼續加大對企業穩崗擴崗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分析師認為,新增表述全部與消費、就業有關,意味著后續金融服務實體的主要方向就是促消費和穩就業。
具體到可能的政策,分析師認為,未來金融機構可能會繼續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以引導居民消費信貸成本下降,同時,央行也可能會利用結構性創新工具加大對消費和服務領域的金融支持。
以下是部分機構對央行三季度例會的解讀
招商證券:“促消費”將是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發力的重點
此次會議的一大亮點是釋放了“以金融促消費”的明確信號,這將對沖疫情沖擊對居民收入帶來的負面影響,對四季度消費復蘇起到促進作用。
基于對經濟形勢的分析,會議重申將“穩就業”與“穩物價”作為首要目標,預示寬松基調不變。但需要注意的是,會議淡化了“提振信心”的表述,可能預示四季度降息概率下降。與此同時,會議強調“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要作用”,并將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作為繼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之后的新目標,預示“促消費”將是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發力的重點。
四季度,在出口趨勢性下行的背景下,消費能否復蘇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最大變量。短期來看,抑制消費的關鍵仍是疫情。但9月防控表明,在靜默結束后,人員出行數據即刻邊際改善,說明疫情對消費的抑制正在邊際減弱。
長期來看,營造適宜的消費環境與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是保持消費動力可持續增長的重點。對此,此次會議提出“優化大宗消費品和社會服務領域消費金融服務,繼續加大對企業穩崗擴崗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華泰證券: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是一個全新提法
四季度貨幣政策主要有三大看點:一是繼續用好結構性政策工具和政策性金融工具,降低居民企業信貸成本,穩住內需。二是堅定穩地產,5年期LPR仍有下調可能,保交樓專項借款繼續發力。三是降準有一定博弈空間,置換四季度中期借貸便利(MLF)+配合地方債發行,但對資金面影響偏中性,資金面緩步收斂但不收緊;匯率+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或破3%制約下,降息概率降低。
在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之外,新增了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是一個全新提法。消費貸成本與企業融資成本首次并列,體現出央行對居民消費尤為重視。這背后一方面是今年消費增長持續拖累內需,8月同比增速雖有所改善,但基數影響更大,可選消費顯著弱于必選,說明消費需求依然偏弱、仍是抗周期邏輯。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居民儲蓄率持續升高,消費潛力還有待釋放。“存款降息+消費貸降息”的政策組合有助于釋放超額儲蓄,但短期看疫情和消費場景是核心制約。
國泰君安:后續金融服務實體的主要方向是國內消費和就業
此次例會新增表述全部與消費、就業有關,意味著后續金融服務實體的主要方向就是國內消費和就業問題。
此外,相比于二季度例會僅僅“提及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此次例會新增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作用”,并且在降成本方面,不但一如往常地提及了企業,還新增了“個人消費信貸成本”。我們預計,在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作用”下,政策引導方案是“政策利率——存款利率——貸款利率”,一年期LPR可能發生調降、消費貸利率加點可能壓縮,個人消費貸利率進一步下降,進而助力后續居民消費、支持消費復蘇。
廣發證券: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或有降房貸促地產的目的
對于央行新增的“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要作用”的表述,我們理解其內在含義與二季度例會提出的“發揮LPR報價的指導作用”類似,實際是要求銀行在存款利率定價時更多參考一年期LPR與1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主動跟隨政策利率、一年期LPR與10年國債利率中樞的下行,下調存款利率。
央行要求“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其中“個人消費信貸成本”是新增表述。對此,我們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將個人消費信貸理解為傳統的短期消費貸款,如汽車消費貸款與信用卡貸款等,“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意在與“優化大宗消費品和社會服務領域消費金融服務”配合促消費。
另一種理解是將個人消費信貸理解為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中的“消費性貸款”,這不僅包括短期消費貸款,也包括中長期消費貸如住房按揭貸款,在這一語境下,“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還有降房貸促進地產銷售的目的。
中信證券:央行或利用結構性創新工具加大對消費和服務領域的金融支持
本次例會延續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做加法的表述,但是新增了“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強化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發放制造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的表述,這是對近期新增政策工具的回顧總結。
從政策發力的側重點看,擴大內需效果最為直接的是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預計后續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仍將發揮穩經濟的作用。在海外貨幣政策緊縮的背景下,國內貨幣政策總量寬松空間受到制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進一步發力的空間,央行后續可能會進一步拓展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
三季度例會新增了促消費的政策部署——新增了“推動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的表述,首次提出“優化大宗消費品和社會服務領域消費金融服務”,都顯示了今年消費需求低迷、消費修復緩慢成為貨幣政策的重點關注之一?!皩嵤┖脭U大內需戰略”的內容將從支持基建和制造業投資進一步拓展到促進消費修復。預計后續央行將發揮LPR改革效應以引導居民消費信貸成本調降,利用結構性創新工具加大對于消費和服務領域的金融支持。
東方金誠:5年期LPR報價會有一定幅度下調
一段時間以來,居民消費不振較為明顯,突出表現為社零增速持續偏低,這已成為擴大有效需求的一個主要拖累因素。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個人消費信貸需求,提升消費能力。更重要的是,居民房貸屬于個人消費信貸。以上提法意味著接下來五年期LPR報價會有一定幅度下調,進而帶動居民房貸較大幅度下行。這將是四季度穩增長、控風險的一個主要著力點。
此外,央行除了重申“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還新增“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動‘保交樓’專項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視需要適當加大力度,引導商業銀行提供配套融資支持”等內容。我們判斷,接下來以“保交樓”為重點,房地產供給端支持政策會明顯發力,房地產開發貸同比下行勢頭會有所緩和,這會有助于改善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