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值觀察 云潭
編輯|小市妹
“我們姚家是有了點錢,但我也只是個‘過路財神’。”
1996年,已經是65歲高齡的姚巨貨把兒孫召集一堂,他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姚家的這錢是社會的,只不過是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暫時掌管一下。我可以把企業托付給你們,希望你們干得更好。”
但誰曾想,在二代掌門,美錦能源集團董事局主席姚俊良治下,曾經的“三晉第一戶”竟然差點改名換姓。
江山差點更名
2018年,山西首富姚俊良,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當年,他計劃將家族控制的美錦能源轉讓給國企棗礦集團。這一年,美錦能源股價攔腰跌到了2.9元左右,創下歷史最低。姚俊良家族的財富也因此縮水118億元之巨。
▲來源:新財富500富人榜
當時,美錦能源短期借款高達21.06億,但公司在手現金才12.32億,差了近9億。
高企的負債壓力,疊加煤炭行業持續低迷,姚俊良打起了“賣身”的主意,姚家三代打下的江山險些易主更名。但兩個月后,這一交易被終止。
其實,美錦能源的危機早有端倪。隨著煤炭整合深入推進,山西經濟迎來轉型之痛。以煤炭為根基的美錦能源無法獨善其身,煤價波動,公司業績也坐上了過山車。
在山西開啟整頓煤炭業的2009年,美錦能源營收直接砍半,隨即陷入虧損泥潭。此后幾年公司業績一直萎靡不振。
▲美錦能源2010年以來凈利潤情況,來源:同花順
其中,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均出現虧損,其中2015年將近虧了4個億;
2016年起,美錦業績企穩,但危機警報并未解除。
一是,資金面持續緊張。大股東美錦集團大筆質押其持有股份,當年4月,質押比升至86.73%,去年一度高達99.97%。當前,這一數字仍達到97.45%的極高位置。姚俊良家族幾乎將全部身家質押融資,資金壓力可見一斑。
二是,實控人和旗下企業多次因欠債被“點名”。
在此期間,姚氏家族參股的山西盛能、國錦煤電、美錦揚州等5家公司均因欠債被列為失信公司。
2019年6月5日和6月14日,姚俊良還先后兩次被當地法院列為被執行人,離“老賴”只有一步之遙。僅這一年,美錦能源5次被列為被執行人。
自姚巨貨創業起,姚氏家族還從未如此狼狽。對于晉商來說,“信義”二字重于生命,姚家用三代人積累的名聲差點給敗光了。
不僅如此,美錦能源還曾給海鑫集團做擔保,白白損失了14個億。而海鑫集團的李兆會至今下落不明,姚家人的慷慨解囊恐怕再也無法得到回報。
2017年,被李兆會稱作“四叔”的姚四俊接受采訪時稱:“我們給海鑫集團的銀行貸款提供擔保,合計15.5億元。最后得了1億元左右清償,還有14億不知道能不能追回來。”
一聲四叔,搭進去14億,美錦能源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里咽。
美錦的業務發展也面臨著巨大危機,當時當地很多人甚至調侃山西首富成“首負”。
三晉第一戶
山西姚家發跡于“醋都”清徐,姚巨貨創業,姚俊良立業,到姚錦龍傳業。姚家以煤炭為商業基座,橫跨至氫能。
姚俊良的父親姚巨貨在當地擁有崇高聲望,一句“老支書”,代表了鄉里鄉親最高的敬意。
上世紀80年代,因為家里一貧如洗,老母患癌、妻子患肺結核,家里還有6個孩子要養,50歲的姚巨貨才索性辭掉公職干起了煤炭生意。
當年,28歲的姚俊良和父親,一起貸款1.6萬元購買了兩輛破汽車跑起了運輸。此后,兩人又開辦了清徐縣煤炭加工廠,賺到了10萬元的第一桶金。
當時的焦炭都是土法煉焦,但父子二人都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姚俊良想盡辦法改善煉焦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短時間內提升了焦炭品質,更打開了銷路,一度銷往石家莊、沈陽等地。
到80年代末,姚巨貨就已經是名震一方的山西首富。清徐姚家聲名顯赫,一位山西省領導曾直接稱其為“三晉第一戶”。
但與許多煤老板發家后,無度揮霍不同,姚家則是傾其所有為民“揮霍”。
姚巨貨承諾給老鄉送十年煤氣,如今33年依舊免費;仁義新村新農村建設,斥資上億元,仁義小學投資上千萬,清徐縣的文源路和美錦大道花費千萬元……
姚巨貨都是大手一揮,“這些錢都由我們姚家出。”
聚財有道,發跡后,不忘造福桑梓,這讓姚家在當地收獲極高的聲望。據說,姚巨貨去世時,數以萬計的百姓沿街為其送行。
作為身處煤炭大整合時期的二代傳承人,姚俊良的重任是守江山。
在煤炭“黃金十年”,姚俊良抓住機遇,一躍成為山西大型煤化工民營企業集團。2006年,美錦能源借殼上市,姚俊良憑借40.3億元財富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41位,斬獲“山西首富”。
但與此同時,煤商也被稱為破壞生態環境的“罪魁禍手”。姚俊良在1996年投入600余萬元建成投產的焦爐,由于技術問題,不僅污染嚴重,焦炭質量不穩定,效益還不高。
投產不到3年,姚俊良一聲令下將其拆除炸毀,取而代之的則是,年產50萬噸的機械化焦爐。建成后,煤氣供應給太原的市民和企業使用,既改善了環境污染,又實現了能源綜合利用。
世紀之交,姚巨貨年屆七旬,姚俊良正式挑起大梁,他跟隨時代腳步,帶領美錦實施清潔生產。
要知道,新世紀之初正逢煤價暴漲之際,山西煤老板們拼命撈錢,姚俊良的舉措顯然已經走在了同儕前列,美錦模式還被國家科委列入煤化工的典范在全國推廣。
相比較而言,美錦能源是極少數經歷煤炭大變革仍能屹立不倒的山西大型民營企業,當前姚氏家族又因煤價大漲,重回山西首富之位。
在《2022新財富500富人榜》中,山西榜上有名的只有美錦能源姚俊良家族和永泰能源王廣西夫妻。受益于煤價大幅上漲,姚俊良家族以329.1億元財富值位居132名,同比躍升171位,為山西第一。
▲來源:2022新財富500富人榜
而王廣西并非山西籍,只是旗下永泰能源所屬地為山西,所以既是山西人,產業又在山西的僅有美錦能源一家。
還能站得更高
身處周期性行業,美錦能源隨行就市,很難說姚俊良有怎樣高超的商業智慧,在他治下,美錦并未表現出太強的抵御周期風險的韌性。
但和李兆會、張新明、邢利斌這些山西商人不同,姚家自姚巨貨起“以義制利”,最終迎來了起死回生的機會。
低調仗義的商德,奠定了姚氏家族的商業基礎。姚家人在輝煌時不驕不躁,在低谷期不卑不亢。或許這就是姚巨貨留給后代最寶貴的成功密碼。
軍人出身的姚巨貨奉行嚴厲的家教,在他的帶領和引導下,姚氏家族良好地傳承了優秀的經商品質,在三晉大地煤炭行業大動蕩的時候,他們守住了底線。曾經的仗義疏財,也讓他們在最危急的時刻,得到了不少人的馳援相助。
可以說,無論是對產業發展的預判,經營思維,資本運作還是家族傳承,山西商人都有其時代局限性。就如同,百年前,晉商被西洋人的堅船利炮和現代金融業擊敗一樣,如今的晉商鮮有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的案例。
但和其他大多數山西商人不同,姚俊良總能看得更遠,并提前布局,踩準大勢。這一點,可以從他1999年就上馬全環節清潔生產,2017年入局氫能看出端倪。
新希望創始人劉永好曾說過,企業成功的秘訣就是順大勢略超前,也就是“快半步”。
在政策初定,行業格局初步展現的時候,要敢于跨出去,“快半步”剛剛好。
前瞻性的戰略布局,讓美錦能源經歷低谷之后,又重新站起來,并且站得更高。
在嚴苛的家教和重視教育的氛圍下,姚氏家族第三代基本都擁有海外留學背景。特別是第三代掌門人姚錦龍,擁有金融學學位,他站在比祖父姚巨貨和父親姚俊良更高的起點。
姚錦龍2007年美錦能源借殼上市時,就已經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他在海外留學期間,對新能源和汽車行業充滿興趣。
在姚錦龍看來,我國電動車和鋰電池已經發展了10多年,但鋰電池只是充當過渡性角色而非終極方式。
而美錦能源煉焦過程中焦爐煤氣富含55%的氫氣,可以低成本制氫。氫能源將成為美錦和山西發展的巨大優勢。
在他的建言下,美錦能源于2017年收購了佛山飛馳汽車15%的股權,美錦正式與氫結緣。此后不斷入資,目前持有后者42.67%的股權,為飛馳汽車第一大股東。
當前,飛馳汽車已基本完成上市前引戰工作,極有可能成為姚氏家族第二家上市公司。
此后,姚俊良父子馬不停蹄,通過投資和資本并購,形成了業內少有的集“制氫-加氫-膜電極(鴻基創能)-電堆(國鴻氫能)-整車(飛馳汽車)”為一體的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并于去年底發布了重卡車型。
2019年全國“兩會”,氫能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也提及要加快儲能、氫能發展。這無疑是給氫能一個國家級的背書。
美錦能源由此引爆,2019年初的3個月股價暴漲5倍多,“氫能第一股”的名號由此而來。
由于能量密度大、抗低溫、加氫快,排放的只有凈水,沒有污染,氫能被稱作“21世紀終極能源”。
正如姚錦龍所言,煉焦過程中就可產生氫能的原料,作為國內最大的焦煤生產企業之一,美錦能源發展氫能,擁有得天獨厚的協同優勢。
要知道,如今制約氫能普及的最核心障礙,就在于成本過高。但對美錦能源來說,在煉焦過程中提煉氫氣,既能降本增效,又能開拓新能源產業,一舉兩得。
而且,相比連續虧損,依靠補貼的氫能參與者,美錦能源可以通過煤炭的利潤來反哺氫能業務。
在商業化層面,去年1月,美錦能源向真情巴士交付了50臺氫能公交車。姚俊良豪言,“十四五”期間建設300座加氫站,交付15萬—20萬輛商用車,在碳減排上蹚出一條新路。
姚俊良曾公開表示:“美錦現有一年715萬噸的焦炭產能,可從焦爐煤氣中提取氫氣6.4萬噸/年,滿足2.4萬輛中型卡車,或1.8萬輛8.6米長的公交車一年的氫氣用量。”
如今的美錦能源褪去“煤渣味”,換來新面貌。擁有煤炭和氫能雙層Buff加持,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可以說,一代煤王“直上氫云”,既有姚家主動求變的魄力,也是時代機遇的饋贈。
但當前只占2%的氫能產業,還處于虧損狀態。姚俊良和姚錦龍面臨兩大難題待解,一是,本輪煤炭黃金周期能夠持續多久,能否趕在氫能商業化之前儲備足夠的資金糧草?
二是,作為周期性行業,如果煤炭跌入下行期,而氫能進入投入期,雙重壓力下,美錦能源如何應對?
那個時候,才是真正考驗姚俊良和姚錦龍商業才能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