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藝術應當捍衛一種面向生活的現實主義 | 10月滬京展覽推薦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藝術應當捍衛一種面向生活的現實主義 | 10月滬京展覽推薦

想象上海、西漢、美好生活、數字世界、中日漢唐交流、現實主義攝影、80年代紐約、夏目友人帳……

記者 | 尹清露 林子人

編輯 | 林子人

【上海】

想象上海BLOOMING SHANGHAI

展覽時間:2022年9月28日-10月9日

展覽地點:靜安嘉里中心北區N2-01

門票:免費

本次展覽延伸自2022年夏日發起的“#想象上海BLOOMING SHANGHAI藝術創作征集企劃”,該企劃以“想象上海”為題向公眾征集作品,并最終收獲了上千件關于上海的想象。經過7位評審的多輪篩選,四件作品獲得優勝,以“夏日限定”彩繪墻的形式呈現。

而在本次展覽中,除了這四件優選作品以外,還展示了33件從“想象上海BLOOMING SHANGHAI”線上藝廊中甄選的佳作。從這些作品來看,我們對“魔都”的想象已經經由一些視覺范式固定下來:浦東陸家嘴的天際線、洋漢折衷的街巷里弄、旗袍女子、咖啡館……上海是中國城市化的終極目標——在城鄉光譜中代表著城市的那一端,牢牢占據著中國人對現代都市生活的瑰麗想象;也時時引發人們對“適者生存”式的激烈競爭和都市冷漠的道德焦慮。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座永遠引發我們遐想的城市。

用光召喚:超存在主義空間數智化大展

展覽時間:2022年10月1日-11月27日

展覽地點:寶龍美術館9號廳

門票:128元起

這幾年沉浸式戲劇越來越火,但你應該想象不到把沉浸式戲劇的概念搬到美術館中會是怎樣吧?正在寶龍美術館展出的“用光召喚:超存在主義空間數智化大展”邀請參觀者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西漢穿越之旅:在雕影閣(換裝間)換上漢代服飾,參與者經過充滿科技感的數字媒體空間頃之隙和零界,順著模棱巷尋找到時空空隙,躍入西漢的平行世界。日用品、兵器、皇室專用器皿等100余件漢代文物還原和影視級的造景將西漢的客飲、音樂、家珍和風情生動再現,參觀者將“重生”為各種漢代身份參與互動,體驗漢代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婚喪嫁娶、社會風氣乃至改朝換代。在結束這場穿越之旅后,你會感受到,參觀者即策展人,藝術即游戲,展覽現場即數字替身。

同期展出的還有“暖流:中日韓當代藝術邀請展”、“穿越萬象絢麗共生”沉浸式數字藝術展、“應歆珣:景觀療養院”、“井士劍:次9”。

上海外灘美術館RAM Highlights 2022:“美好生活”

展覽時間:2022年9月29日-11月20日

展覽地點:安培洋行1-2樓(圓明園路97號)、美豐大樓1樓(北京東路108號)、上海外灘美術館(虎丘路20號)

門票:60元

從2016年開始,上海外灘美術館發起RAM Highlights年度特別慶典活動,旨在以表演作為方法進行策劃實踐,突破傳統展覽的界限。每屆RAM Highlights都甄選合作藝術家或藝術家團隊,結合美術館的特定空間,融合表演藝術與視覺裝置,進行實驗性藝術實踐。

第五季RAM Highlights以“美好生活”為題,除了上海外灘美術館建筑本身以外,首次將展覽與活動范圍拓展至附近的安培洋行和美豐大樓。這一做法既追溯了這三棟位于外灘的歷史建筑所承載的城市歷史與共同記憶,也在契合本年度特別項目整體構想與布局的同時,對美術館固有空間及觀眾參與體驗進行更多延伸與嘗試。“美好生活”的參與者包括藝術家、設計師、學者、作家、詩人、舞者、音樂人和廚師等,來自16個不同地區。

主策展人朱筱蕤表示:“本次項目的參與者們從文化和地理的不同角度質疑了‘美好生活’這一概念的完整性。沒有兩部作品會針對‘美好生活’是什么(或它位于何處)提出完全相同的想象、排斥或批評,因為這些模糊的、社會民主的期望常常被聯系于特定道德或經濟交叉流。它們瘋狂地,或者系統性地流動于某一歷史時刻。”

集光片羽

展覽時間:2022年9月30日-2023年1月8日

展覽地點:UCCA Edge

門票:80-199元

互聯網與數字媒體技術已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它們的運作機制、語言和意識形態已在潛移默化間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與自身的方式。本次展覽匯集27位(組)藝術家使用和(或)圍繞技術展開的創作,展覽主題“集光片羽”意指采擷遍落于數字世界之中“吉光片羽”般的珍貴之物,嘗試為理解我們的數字化現實提供一種可能的切入方法。展覽分為“自在之流”“迷霧之城”“豐饒之海”三個板塊,藝術家們對“技術”的思路和呈現手法各不相同,但有一個主題清晰地浮現出來:隨著技術進步,我們要如何看待現實與虛擬、人與機器的邊界日益模糊這一事實?

本次展覽在抖音線上及UCCA Edge同步開展,在觀展過程中,觀眾可以用解鎖AR玩法,比如用來掃展覽門票、墻面圖形標識和作品二維碼,感受增強現實技術的魅力,獲取更多展覽信息。線上觀展這件事本身或許也可以算作本次展覽的最后一件,由參觀者本人創作和完成的作品。

【北京】

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

展覽時間:9月24日-12月4日

展覽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門票:60元

1972年9月29日,中國與日本簽署了聯合聲明,標志著兩國建立起正常的外交關系。兩國最早的官方往來,則可以追溯到《后漢書》記載的公元57年,即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7世紀初至9世紀末期間,日本為學習中國文化,曾數次遣使入隋唐。而奈良作為日本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日文化交融的中心,從藤原京到平城京,奈良的都城內清晰可見唐文化的影子。

2022年,為了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清華大學和奈良縣共同策劃了“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展覽,集中展示了奈良縣立橿原考古學研究的收藏,以及數十家收藏機構的170余件重要文物。從接受中國皇帝冊封的“倭王”時代開始,到學習了中國的制度和文化后、建立起以天皇為中心的古代律法國家,這些展品追溯了日本的國家發展進程,也象征著國與國之間曾經密切、友好的交流歷史。在此次展覽的開幕儀式上,日方代表海野啟之感嘆道:“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國際往來備受阻礙,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家能有機會到訪奈良。”

廣闊的現實主義道路——20世紀20—80年代攝影的人文實踐

展覽時間:8月20日-12月25日

展覽地點:中間美術館,北京海淀區杏石口路50號

門票:20元

“廣闊的現實主義道路——20世紀20—80年代攝影的人文實踐”是中間美術館的全新展覽,聚焦于現實主義攝影在中國的藝術之路。為什么要強調“廣闊”一詞?這要從20年代說起,彼時攝影剛傳入中國不久,伴隨著國內深重的危機以及對無產階級革命文藝的倡導,攝影師開始有意識地與現實進行互動,并主動地記錄具有人文意涵的景觀。但是,隨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40年代的政治中被不斷抬高,它也變成了僵化的規范,極大地限制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30年代,法國作家路易·阿拉貢(Louis Aragon)在《論無邊的現實主義》一書中批評了教條的現實主義,捍衛一種更為廣闊的、面向生活的現實主義。

在這一圖景和理念之下,此次展覽借由攝影這一介質,對中國當代藝術歷史進行了梳理,展出了六十年間近150位攝影師(包含佚名)的400多件攝影作品與近100件文獻,并歷時性地呈現出中國現實主義文藝從萌芽到發展,從僵化到變革的整體歷程。

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紐約藝術現場

展覽時間:2022年10月1日-2023年1月29日

展覽地點: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門票:80元(早鳥票)

提起80年代的紐約下城,你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繁華的“罪惡之城”形象,在當時,許多藝術家們活躍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城區,探索著屬于自己的創作表達。UCCA全新展覽“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紐約藝術現場”是對20世紀80年代活躍于紐約下城區藝術群體的一次集體回眸,展出了凱斯·哈林、讓-米歇爾·巴斯奎特、辛迪·舍曼等先鋒人物的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于國內展出。展覽并沒有刻意遵循時間線索,而是通過背景迥異的藝術家之間的對話,展現出城市士紳化、消費文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之下的藝術生態,讓觀眾得以自在地感受那個年代紐約街頭的魅力。

夏目友人帳展北京站

展覽時間:9月9日-11月27日

展覽地點:西單大悅城2F

門票:88元起

你還記得看《夏目友人帳》的夏天嗎?貓咪老師和夏目貴志的奇幻旅途就像快樂的暑假那樣,不知不覺都已經走到了盡頭。不過好在,在最近的IP大展“夏目友人帳展”中,我們還是可以重新找到過往的回憶。

繼日本東京、大阪、熊本、中國上海等地巡展之后,展覽來到北京,展出了制作手稿、動畫分鏡、復制原畫、美術設定等珍稀作品,并且1:1還原了諸多經典動畫場景,比如變身為神獸“斑”的貓咪老師、響徹著風鈴聲的貴志的房間,以及妖怪巳彌與八阪相遇的那片櫻花樹林。除此以外,在此次華北首展,還增設了中國區企劃的“妖怪的羈絆”“明日綻放”“鈴響的殘株”三大展區。相信通過此次展覽,觀眾們可以盡情品味與妖怪們的那些溫暖邂逅。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藝術應當捍衛一種面向生活的現實主義 | 10月滬京展覽推薦

想象上海、西漢、美好生活、數字世界、中日漢唐交流、現實主義攝影、80年代紐約、夏目友人帳……

記者 | 尹清露 林子人

編輯 | 林子人

【上海】

想象上海BLOOMING SHANGHAI

展覽時間:2022年9月28日-10月9日

展覽地點:靜安嘉里中心北區N2-01

門票:免費

本次展覽延伸自2022年夏日發起的“#想象上海BLOOMING SHANGHAI藝術創作征集企劃”,該企劃以“想象上海”為題向公眾征集作品,并最終收獲了上千件關于上海的想象。經過7位評審的多輪篩選,四件作品獲得優勝,以“夏日限定”彩繪墻的形式呈現。

而在本次展覽中,除了這四件優選作品以外,還展示了33件從“想象上海BLOOMING SHANGHAI”線上藝廊中甄選的佳作。從這些作品來看,我們對“魔都”的想象已經經由一些視覺范式固定下來:浦東陸家嘴的天際線、洋漢折衷的街巷里弄、旗袍女子、咖啡館……上海是中國城市化的終極目標——在城鄉光譜中代表著城市的那一端,牢牢占據著中國人對現代都市生活的瑰麗想象;也時時引發人們對“適者生存”式的激烈競爭和都市冷漠的道德焦慮。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座永遠引發我們遐想的城市。

用光召喚:超存在主義空間數智化大展

展覽時間:2022年10月1日-11月27日

展覽地點:寶龍美術館9號廳

門票:128元起

這幾年沉浸式戲劇越來越火,但你應該想象不到把沉浸式戲劇的概念搬到美術館中會是怎樣吧?正在寶龍美術館展出的“用光召喚:超存在主義空間數智化大展”邀請參觀者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西漢穿越之旅:在雕影閣(換裝間)換上漢代服飾,參與者經過充滿科技感的數字媒體空間頃之隙和零界,順著模棱巷尋找到時空空隙,躍入西漢的平行世界。日用品、兵器、皇室專用器皿等100余件漢代文物還原和影視級的造景將西漢的客飲、音樂、家珍和風情生動再現,參觀者將“重生”為各種漢代身份參與互動,體驗漢代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婚喪嫁娶、社會風氣乃至改朝換代。在結束這場穿越之旅后,你會感受到,參觀者即策展人,藝術即游戲,展覽現場即數字替身。

同期展出的還有“暖流:中日韓當代藝術邀請展”、“穿越萬象絢麗共生”沉浸式數字藝術展、“應歆珣:景觀療養院”、“井士劍:次9”。

上海外灘美術館RAM Highlights 2022:“美好生活”

展覽時間:2022年9月29日-11月20日

展覽地點:安培洋行1-2樓(圓明園路97號)、美豐大樓1樓(北京東路108號)、上海外灘美術館(虎丘路20號)

門票:60元

從2016年開始,上海外灘美術館發起RAM Highlights年度特別慶典活動,旨在以表演作為方法進行策劃實踐,突破傳統展覽的界限。每屆RAM Highlights都甄選合作藝術家或藝術家團隊,結合美術館的特定空間,融合表演藝術與視覺裝置,進行實驗性藝術實踐。

第五季RAM Highlights以“美好生活”為題,除了上海外灘美術館建筑本身以外,首次將展覽與活動范圍拓展至附近的安培洋行和美豐大樓。這一做法既追溯了這三棟位于外灘的歷史建筑所承載的城市歷史與共同記憶,也在契合本年度特別項目整體構想與布局的同時,對美術館固有空間及觀眾參與體驗進行更多延伸與嘗試。“美好生活”的參與者包括藝術家、設計師、學者、作家、詩人、舞者、音樂人和廚師等,來自16個不同地區。

主策展人朱筱蕤表示:“本次項目的參與者們從文化和地理的不同角度質疑了‘美好生活’這一概念的完整性。沒有兩部作品會針對‘美好生活’是什么(或它位于何處)提出完全相同的想象、排斥或批評,因為這些模糊的、社會民主的期望常常被聯系于特定道德或經濟交叉流。它們瘋狂地,或者系統性地流動于某一歷史時刻。”

集光片羽

展覽時間:2022年9月30日-2023年1月8日

展覽地點:UCCA Edge

門票:80-199元

互聯網與數字媒體技術已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它們的運作機制、語言和意識形態已在潛移默化間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與自身的方式。本次展覽匯集27位(組)藝術家使用和(或)圍繞技術展開的創作,展覽主題“集光片羽”意指采擷遍落于數字世界之中“吉光片羽”般的珍貴之物,嘗試為理解我們的數字化現實提供一種可能的切入方法。展覽分為“自在之流”“迷霧之城”“豐饒之海”三個板塊,藝術家們對“技術”的思路和呈現手法各不相同,但有一個主題清晰地浮現出來:隨著技術進步,我們要如何看待現實與虛擬、人與機器的邊界日益模糊這一事實?

本次展覽在抖音線上及UCCA Edge同步開展,在觀展過程中,觀眾可以用解鎖AR玩法,比如用來掃展覽門票、墻面圖形標識和作品二維碼,感受增強現實技術的魅力,獲取更多展覽信息。線上觀展這件事本身或許也可以算作本次展覽的最后一件,由參觀者本人創作和完成的作品。

【北京】

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

展覽時間:9月24日-12月4日

展覽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門票:60元

1972年9月29日,中國與日本簽署了聯合聲明,標志著兩國建立起正常的外交關系。兩國最早的官方往來,則可以追溯到《后漢書》記載的公元57年,即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7世紀初至9世紀末期間,日本為學習中國文化,曾數次遣使入隋唐。而奈良作為日本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日文化交融的中心,從藤原京到平城京,奈良的都城內清晰可見唐文化的影子。

2022年,為了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清華大學和奈良縣共同策劃了“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展覽,集中展示了奈良縣立橿原考古學研究的收藏,以及數十家收藏機構的170余件重要文物。從接受中國皇帝冊封的“倭王”時代開始,到學習了中國的制度和文化后、建立起以天皇為中心的古代律法國家,這些展品追溯了日本的國家發展進程,也象征著國與國之間曾經密切、友好的交流歷史。在此次展覽的開幕儀式上,日方代表海野啟之感嘆道:“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國際往來備受阻礙,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家能有機會到訪奈良。”

廣闊的現實主義道路——20世紀20—80年代攝影的人文實踐

展覽時間:8月20日-12月25日

展覽地點:中間美術館,北京海淀區杏石口路50號

門票:20元

“廣闊的現實主義道路——20世紀20—80年代攝影的人文實踐”是中間美術館的全新展覽,聚焦于現實主義攝影在中國的藝術之路。為什么要強調“廣闊”一詞?這要從20年代說起,彼時攝影剛傳入中國不久,伴隨著國內深重的危機以及對無產階級革命文藝的倡導,攝影師開始有意識地與現實進行互動,并主動地記錄具有人文意涵的景觀。但是,隨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40年代的政治中被不斷抬高,它也變成了僵化的規范,極大地限制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30年代,法國作家路易·阿拉貢(Louis Aragon)在《論無邊的現實主義》一書中批評了教條的現實主義,捍衛一種更為廣闊的、面向生活的現實主義。

在這一圖景和理念之下,此次展覽借由攝影這一介質,對中國當代藝術歷史進行了梳理,展出了六十年間近150位攝影師(包含佚名)的400多件攝影作品與近100件文獻,并歷時性地呈現出中國現實主義文藝從萌芽到發展,從僵化到變革的整體歷程。

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紐約藝術現場

展覽時間:2022年10月1日-2023年1月29日

展覽地點: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門票:80元(早鳥票)

提起80年代的紐約下城,你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繁華的“罪惡之城”形象,在當時,許多藝術家們活躍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城區,探索著屬于自己的創作表達。UCCA全新展覽“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紐約藝術現場”是對20世紀80年代活躍于紐約下城區藝術群體的一次集體回眸,展出了凱斯·哈林、讓-米歇爾·巴斯奎特、辛迪·舍曼等先鋒人物的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于國內展出。展覽并沒有刻意遵循時間線索,而是通過背景迥異的藝術家之間的對話,展現出城市士紳化、消費文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之下的藝術生態,讓觀眾得以自在地感受那個年代紐約街頭的魅力。

夏目友人帳展北京站

展覽時間:9月9日-11月27日

展覽地點:西單大悅城2F

門票:88元起

你還記得看《夏目友人帳》的夏天嗎?貓咪老師和夏目貴志的奇幻旅途就像快樂的暑假那樣,不知不覺都已經走到了盡頭。不過好在,在最近的IP大展“夏目友人帳展”中,我們還是可以重新找到過往的回憶。

繼日本東京、大阪、熊本、中國上海等地巡展之后,展覽來到北京,展出了制作手稿、動畫分鏡、復制原畫、美術設定等珍稀作品,并且1:1還原了諸多經典動畫場景,比如變身為神獸“斑”的貓咪老師、響徹著風鈴聲的貴志的房間,以及妖怪巳彌與八阪相遇的那片櫻花樹林。除此以外,在此次華北首展,還增設了中國區企劃的“妖怪的羈絆”“明日綻放”“鈴響的殘株”三大展區。相信通過此次展覽,觀眾們可以盡情品味與妖怪們的那些溫暖邂逅。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武市| 女性| 陵川县| 莱西市| 永福县| 黄龙县| 射阳县| 永安市| 闽侯县| 甘德县| 遵义县| 临湘市| 桦甸市| 宾川县| 芦山县| 龙泉市| 宁都县| 香港| 宁夏| 友谊县| 巩留县| 璧山县| 呼伦贝尔市| 惠东县| 扎鲁特旗| 昭苏县| 永丰县| 房山区| 东阿县| 新晃| 阿城市| 阳江市| 宜兰县| 仙居县| 禹城市| 承德市| 扎鲁特旗| 云阳县| 石河子市| 泽普县|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