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龐宇
一年前出售的資產生風波,新開源(300109.SZ)遭交易方索賠1800萬美元。
新開源9月28日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接到AbcamPlc與AbcamUSGroupHoldingsInc.(以下合稱“Abcam”)發出的《基于<股份購買協議>的追索函》后與后者進行溝通的具體經過,核實并說明前期Abcam對BioVision,Inc.(以下簡稱“BioVision”)進行盡職調查的具體過程,公司是否已充分履行相關義務,前期出售BioVision事項相關信息披露是否完整、風險提示是否充分,《追索函》對公司是否產生法律約束力,公司是否需承擔賠償義務,并充分提示相關風險
這是新開源2021年實施的一項重大資產出售,向Abcam方面出售其醫療業務板塊相關資產,主要為BioVision的100%股權。如今上述資產已過戶近一年,剩余款項的支付卻出現變故。
新開源曾于9月26日公告稱,“對于Abcam意圖向公司轉嫁相關費用的訴求,公司無法接受,并擬采取積極應對的態度和措施。”
為進一步了解上述事情的進展,界面新聞多次致電新開源證券事務代表部門,不過,截至發稿始終無人接聽。
資產出售過戶近一年卻遭遇索賠,深交所發問交易尾款能否收回?
據新開源9月26日公告,在Abcam發出的《追索函》中,Abcam聲稱,在其對BioVision 的盡職調查期間,公司未向Abcam提供BioVision與某主要客戶在其盡職調查期間簽訂的兩項補充協議。Abcam認為兩項補充協議對其不利,擬向該客戶一次性支付1800萬美元以解除協議,由此,基于《股份購買協議》,向公司提出追索不低于1800萬美元的賠償。
對于上述訴求,新開源明確提出異議。新開源認為,在Abcam對BioVision的盡職調查期間,基于“盡最大努力”的前提下,公司已按照Abcam的要求,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其要求的相關資料,不存在主觀故意隱瞞、欺騙或誤導的情形。
在新開源看來,Abcam基于其自身商業利益、目的等相關考慮,自主選擇與該客戶解除相關協議,應由其自身承擔相關的費用。對于其意圖向公司轉嫁相關費用的訴求,公司無法接受。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回顧來看,新開源于2021年度實施了重大資產出售,公司、公司子公司新開源生物與 Abcam簽署了《股份購買協議》,新開源生物以現金方式向Abcam US出售其持有的NKY Biotech US,Inc。(以下簡稱 NKY US)100%股權。NKY US為新開源在美國設立的間接持有BioVision的特殊目的公司。
上述交易作價3.49億美元。2021年10月下旬,雙方進行了交割。同時,Abcam US以現金形式向新開源生物電匯了3.22億美元,剩余2720萬美元將按照協議支付。
根據《股份購買協議》,上述尾款將分兩筆分別于交割完成滿12個月、滿18個月后的5個工作日內由Abcam US向新開源生物支付。
如今距離首期尾款支付時間僅剩一個月。
新開源表示,在收到《追索函》后,鑒于后續潛在的相關行動將主要以英美法系為背景,公司擬聘請熟悉美英法系的專業律師后續潛在的相關行動。公司將盡快以書面形式對Abcam 發出的《追索函》進行回復,與Abcam進行協商,力求妥善地解決相關事件,并將積極尋求包括協商或仲裁等在內的解決方式。
同時新開源也表示,未來,若該事件無法妥善解決,公司可能會承擔一定的補償責任。
這起糾紛很快便引起深交所的注意。在9月28下發的關注函中,深交所要求新開源說明目前尚未支付交易保證金的余額,是否存在扣除賠償義務的情況,是否存在資金出入境管制或價款無法收回的風險,并結合公司目前經營及財務狀況,測算本次追索可能對公司產生的具體影響、相關會計處理,說明公司擬采取的相關措施及可行性。
界面新聞注意到,新開源當初出售BioVision100%股權的原因在于解決公司商譽高企的問題。
自2019年收購BioVision后,新開源商譽賬面價值激增17.13億元,達到21.55億元。截至2019年末,公司近42億元的總資產中,僅商譽占比就超過50%。
而剝離BioVision確實改善了新開源的資本結構。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商譽為3.42億元,占公司總資產的9%。資產負債率為14.21%。
不過,上述1800萬美元索賠款不是一筆小數目。約1.28億元人民幣已接近新開源半年賺的錢。
新開源主要業務包括精細化工和醫療服務。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8億元,同比增長26.48%;實現歸母凈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75.05%。2019年至2021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23億元、0.45億元及2.93億元。
股價3個月內翻倍,實控人、高管集體減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新開源公告收到《追索函》前3日,公司發布了《關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減持股份的預披露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海江、任大龍擬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281萬股,即不超公司總股本比例0.81%。
其中,楊海江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00萬股,任大龍擬減持不超過81萬股。二者分別持有公司股份1056.11萬股和624.3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3.06%和1.81%。
任大龍剛于9月22日完成合計100萬股的減持,上一輪減持套現約2780萬元。
界面新聞注意到,自2022年6月以來,新開源遭遇大股東、高管輪番減持。而這波減持也趕上了公司股價上漲行情。
最初掀起這波減持潮的是持股5%以上的公司股東華融天澤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天澤”)。據公司2022年6月7日公告,其擬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030.86萬股(即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比例3%)。
緊接著,董監高們也紛紛做出減持決定。6月30日公告顯示,實控人之一、董事任大龍、董事楊洪波、高級管理人員鄒曉文、王實剛、邢小亮因個人資金需求,擬共計減持股份不超過136.8萬股。
7月26日公告披露,持股5%的股東蕪湖長謙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蕪湖長謙”)擬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035.69股(即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比例3%)。
9月9日,又一波高管加入減持行列。監事曲云霞、財務總監劉愛民、高管毛海湛、張德棟因個人資金需求,擬減持股份共計不超過30.9萬股。
華融天澤的減持現已實施完畢,其于2022年6月29日至9月22日期間合計減持了485.98萬股,合計套現約1.16億元。這輪減持過后,華融天澤的持股比例由6.20%降至4.76%。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減持公告陸續發布的同時,新開源的股價不斷拉升,從6月初的不到14元/股一度沖至9月23日的32.19元/股,不到3個月的時間,股價漲幅達124%。
9月26日以來,新開源股價有所回調。截至9月29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28.05元/股,較9月23日高點下跌約13%。